半懂

印光法师文钞

复永嘉某居士书四

🔎 ◤…读书会第182天…◢
兹知欲居通州[1]之意。虽志在成就子弟,而不知子弟之成,唯在家教。凡属子女,必须从幼教以孝弟忠信,勤俭温恭。至其长而入学读书,方有受益之基。

知道你有想要移居江苏南通的想法。虽然志在成就家里的子弟,然而却不知道子弟的成就,唯在家教。凡是子女,必须从小时候,教导他们要孝、悌、忠、信、勤、俭、温、恭。到他们长大,进入学校读书,方才有受益的根基。

🔎 ◤…读书会第183天…◢
倘自幼任性而惯。且无论无天姿无善教。即有天姿有善教,亦只成得个文字工人,儒门败类而已。

倘若从小任性娇惯。且不要说,小孩子没有天赋姿质,没有受到家长良好的教导。即使是小孩子有天姿,并受到家长良好的教导,也只能成为一个文字工人,儒门的败类而已。

世有才高北斗,学富五车,而其所作所为,皆仗此聪明,以毒害生灵,毁灭道义者。其原皆由初无家教以为之肇也。

世间有的人,才高北斗,学富五车,而他的所作所为,都依仗此聪明,来毒害众生,毁灭道义。这个原因都是由于最初没有家教作为开始的啊!

文王刑于寡妻,至于兄弟,以御于家邦。与大学欲治天下国家者,必从格物致知[2]诚意正心[3]而起,同一臭味[4]。此儒门教人希圣希贤之无上秘诀。舍是而求,皆其末耳。

周文王以礼法对待妻子,以身作则,以及为兄弟作出表率典范,来管理好家庭,治理好国家。与《大学》中说:想要治理天下国家的话,必须从格除私欲、显明良知、真诚心意、中正内心做起,是同一个味道。这是儒家教导学人仰慕效法圣贤的无上秘诀。舍弃这个来求成圣成贤,都是枝末啊!

🔎 ◤…读书会第184天…◢
为今之计,子女当能言语知人事时,即于家庭先令认字块(女子虽不必令其造大学问,断不可不识字,不通文理。母尚宜胎教。若识字通文理,则所生子女,便易为学矣)。

就现在来考虑,子女应当在会说话,懂人事的时候,就让他在家庭中先学认字块(女孩子虽然不一定要她做大学问家,但断然不可不识字,不通文理。母亲还应进一步胎教子女。如果认识字,通文理,那么所生的子女,就容易教导他们学习了)。

每一块纸方,只写一字,不可两面俱写。若两面写,则便同记口歌矣。日限几字,每日将认过熟字,又须遍认一二过。不上年余,便认许多。后读书时,凡读过者,通皆认得,不致有只记口歌之弊。

每一张方纸,只写一个字,不可两面都写。如果两面都写,就如同记诵口头儿歌了。每天限定认几个字,每天将认过的熟字,又必须全部再认一二遍。不到一年,便会认得许多字。将来读书的时候,凡是读过的字,全都认得,不会有只记得口头儿歌的弊病。

凡彼力能为者,必须令其常做以习勤(如洒扫执侍等)。凡饮食衣服,勿令华美。但凡抛撒五谷及损坏什物,无论物之贵贱轻重,必须告其来处不易,及折福损寿等义。倘再如此,定遭扑责[5],决不放过。如此则自能俭约,断不至奢侈暴殄[6]

凡是小孩力所能做的事,必须让他常做,培养勤劳的美德(如洒水扫地,拿物侍奉等)。凡是饮食衣服,不要太华美。只要遇到他抛弃丢撒五谷食物以及损坏器物,无论东西的贵贱轻重,都必须告诉他来之不易,以及折福损寿等道理。倘若他再这样做,定要其遭受杖打责罚,绝不轻易放过。如此他长大后自然能够勤俭节约,断然不至于奢侈浪费。

🔎 ◤…读书会第185天…◢
及能读书,即将阴骘文[7],感应篇[8],令其熟读,为其顺字面讲演之。其日用行为,合于善者,则指其二书之善者而奖之。合于不善者,则指其二书之不善者而责之(彭二林居士[9]家,科甲冠于江浙,历代以来,遵行二书,其家状元甚多,然皆终身守此不替)。如金入模,如水有堤。岂有不能成器,仍旧横流之理乎。

到了能够读书的年龄,就将《文昌帝君阴骘文》,《太上感应篇》,令他们熟读,为他们顺着字面来加以讲说。他们的日常行为,符合善的地方,对照这两本书中指出的善加以奖励。行为如果不善,对照这二本书中指出的不善,而加以责罚(彭二林居士的家族,是江浙一带的科举冠军,历代以来,都遵行这两本书,他的家里,状元很多,然而都是终身守持这两本书不改)。如熔金倒入模器,如流水围有堤防。哪有金不能成器具,水仍旧横流的道理呢?

人之为人,其基在此。此而不讲,欲成全人,除非孟子以上之天姿则可矣。然读书之时,不可即入现设学校。宜合数家请一文行兼优,深信因果之师,令其先读四书[10]及五经[11]耳。待其学已有几分,举凡文字道理,皆不被邪说俗论所惑。然后令其入现学校,以开其眼界,识其校事[12]。不致动与时乖,无由上进矣。

人之所以成为人,根基就在此处。这些做人的基本道理不讲,想要具备完美的人格,除非天资高过孟子以上的人才可能做到。然而在读书的时候,不可马上进入现在的学校。应该联合几个家庭,请一位文才品行兼优,深信因果的老师,令孩子们先读《四书》和《五经》。等到他们学业已经有几分成效,凡是文字道理,都不被邪说俗论所迷惑了。然后让他们进入现在的学校,来开阔他们的眼界,增长他们的见闻。不致于举动与时代乖离,没有办法上进啊!

能如是,则有天姿者,自能有为。无天姿者,亦为良善。独善兼善,自利利他,实不外此老僧常谈也。

能够这样,那么有天姿的孩子,长大自然能够有所作为。没有天姿的孩子,也能成为一个良善的人。穷困时修养身心,显达时兼善天下,自利利他,实在不超出这些老僧常谈的话。

🔎 ◤…读书会第186天…◢
又前在扬州请感应汇编十三部送人,云雷亦送一部。次日云雷至寓,令为汝带一部去。彼令送余人,言当于有正书局去请。不知已请与否。此书文笔议论,悉皆超妙(有三几处微有碍,然大体俱好,故可取)。但不如安士全书之贯通佛法耳。除安士全书之外,当推此为第一。然此不易与妇孺开导。

另外,前些时候,在扬州请《感应汇编》十三部送人,张云雷也送了一部。第二天张云雷到我的住处,我让他也为你带一部过去。他让送给其他人,说会在有正书局去请这本书。不知道已经请过这本书了没有?这本书文笔议论,都非常超妙(有三个地方稍微有些妨碍,然而大体都好,所以可取)。但不如《安士全书》那样能够贯通佛法罢了。除了《安士全书》之外,应当推这本书为第一。然而这本书不容易与妇女小孩开导。

光于扬州,因见此书首未刻感应篇文,令其补刻。因寻其书,遂遇一本感应篇直讲。此书系大通家所著,其注直同白话。但顺文一念,其义自显。最宜于幼年子女。今将此寄来,以企依此训诲其子女,将来必能得实用而释亲忧矣(王雷夏曾刻彭希涑二十二史感应录,系正史事实,最易令人警惕,止有二本)。

我在扬州,因为见到这本书的开头没有刻《感应篇》的原文,令他们补刻。因此寻找《感应篇》这本书,于是找到一本《感应篇直讲》。这本书是一位大通家所写,他的注解同白话一样。只要顺着文一念,其中的道理自然显明。最适合幼年的子女。现在将这本书寄来,希望依着这本书来教导训诲你的子女,将来必定能够得到真实受用而解除双亲的忧虑啊(王雷夏曾经刻印彭际清的《二十二史感应录》,这是历代正史中的事实,最容易让人生起警惕,只有两本)。

 

< 学习笔记 >

[1]通州:今江苏省南通市。

[2]格物致知:穷究事物原理,从而获得知识。格,推究。致,求得。◇《礼记・大学》:“欲诚其意者,先致其知;致知在格物。”(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,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;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、研究万事万物。)
 历代学者对格物致知有不同解释。文钞《复念佛居士书》(<三编・卷二>)云:“格除幻妄私欲物,致显中庸秉彝知。”

[3]诚意正心:端正内心,至诚真意。◇《礼记・大学》:“欲正其心者,先诚其意;欲诚其意者,先致其知;致知在格物。”(要修养自己的品性,先要端正心念;要端正自己的心念,先要精诚意念;要精诚自己的意念,先要增长知见;增长自己的知见,在于探究事物的原理。)

[4]臭味:气味,比喻同类。

[5]扑责:杖击责罚。

[6]暴殄:任意浪费、糟蹋。

[7]阴骘文:《文昌帝君阴骘文》。作者、成书年代不详。道教重要典籍,劝人行善积阴德,久久必将得到神灵赐福。文昌帝君,道家,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,劝导世间人广行阴骘。阴骘,指只是自己知道、不令他人知道的功德事。◇《尚书・洪范》:“惟天阴骘下民,相协厥居。”(上天庇护下民,帮助他们和睦地居住在一起。)

[8]感应篇:《太上感应篇》。作者不详。成书年代约于北宋南宋初。道教经典,劝人遵守道德规范,时刻止恶修善自利利他。被誉为“古今第一善书”。

[9]彭二林居士:彭绍升。清朝。佛教居士。字允初,法名际清,号尺木,(因慕梁溪高忠宪、庐山刘遗民之为人,而两公修学之地同名东林,故)又号“二林”。精研佛学,著有《居士传》、《善女人传》、《净土圣贤传》、《二林居集》、《一行居集》等。

[10]四书:《论语》、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孟子》的合称。

[11]五经:《诗经》、《尚书》、《礼记》、《周易》、《春秋》的合称,为历代儒客学子核心研习书经。《诗》温柔宽厚,《书》疏通知远,《礼》恭俭庄敬,《易》洁静精微,《春秋》属词比事。

[12]校事:三国时魏、吴所置掌侦察刺探官民情事的官名,是皇帝或执政的耳目。吴也称校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