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懂

印光法师文钞

立山老人派下子孙公堂序

(代开如和尚作)

一切众生,具有如来智慧德相。但因妄想执著,不能证得。究其原由,总因不了真如妙性。妄认四大为自身相,六尘缘影为自心相。

一切众生,具有如来智慧德相。只因妄想执著,不能证得。追究其中的原由,都是因为不明了真如妙性。错妄认为地水火风四大,为自己的色身外相,六尘缘影,为自己的识心内相。

既已认贼为子,遂致背觉合尘。从此根尘互粘,人我敌立。起惑造业,轮回六道。经尘点劫,莫能解脱。

既然已经认贼为子,于是心就背离觉性,合于尘境。从此六根与六尘互相粘缚,并产生人我分别之相,互相对立。生起烦惑,造作恶业,轮回六道。经尘点长劫,不能够解脱。

大觉世尊,愍兹剧苦。施大法药,令修四念处观。一观身不净,二观受是苦,三观心无常,四观法无我。及余正勤,如意足,根,力,觉,道,三十七品法门。

大觉世尊,愍怜这个大苦。施设大法药,令我们修习四念处观之法门。即,一:观身不净,二:观受是苦,三:观心无常,四:观法无我。以及其余的四正勤、四如意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觉支、八正道、三十七道品等诸多法门。

虽根有利钝,乘有大小。莫不皆以四念处而为根本。良以四观若成,则我执即破。我执既破,则五蕴皆空,六尘即觉。返本还原,亲证妙性。

虽然众生根机有利有钝,所修的法有大乘小乘。全都是以四念处作为根本的。实在是因为四种观门如果修成,那么我执就破除。我执既然破除,那么这个五蕴就都空了,六尘外境即是觉性。返本还原,亲证真如妙性。

譬如垢尽镜明,云开日朗。日即本具,明非外来。得无所得,获大自在。凡情圣见,两俱消亡。尚无涅槃,何有生死。

譬如污垢尽除,宝镜生明,云雾散开,日光朗照。太阳是我们本自具足的,光明也不是从外面得来。得无所得,获大自在。凡夫情见与圣者智见,两者都消亡。尚且没有涅槃可得,哪里又有生死呢?

至于世寿若尽,则焚其形骸者。一则恐彼亡者所作未办,身见未泯。令其豁悟真空,当下解脱。二则正欲存者了知此身,全体虚妄。力修圣道,复本心源。务于动作云为处,亲见主翁。

至于世间寿命如果尽了,就焚烧身体形骸。一方面,是恐怕死者生前所作的事没有办好(没有证道),身见没有泯亡。令他临终时念及色身将被焚灭而无可执着,进而豁然悟得真空,当下解脱。第二,则正是想要活着的人,了知这个色身,完全是虚妄不实的。努力修习圣道,恢复本来的心源。务必在日常生活作为之中,亲自见到本来面目的主人翁。

则能自作主宰,不被此臭皮袋多方驱使。庶可以上继佛慧,下化有情。即此苦无常无我不净之幻妄身心,彻证常乐我净之真如佛性。以故无论圣凡,举皆焚化。而天下丛林,无不遵行也。

那么就能自己作自己的主宰,不会被这个臭皮袋,到处驱使。才可以向上承继佛法慧命,向下度化一切有情。就着这个苦、空、无常、无我、不净的幻妄身心,彻底证得常乐我净的真如佛性。所以无论圣者凡夫,离世之后,全都是火化。而天下的丛林,没有不遵行的。

当唐宋佛法盛时,士大夫家,亦多仰遵佛制,而用此法,不独唯僧为然。僧既焚化,拾其余骨,置于普同塔中,亦如丛林之海众同居。其中凡圣莫测,行位难辨。凡既附圣,亦易解脱。如苍蝇附于骥尾,不劳而得至千里也已。

在唐宋佛法兴盛的时候,士大夫的家里,也大多仰遵佛制,而用这个火化葬法,不只是出家人如此。僧人焚化之后,收拾他剩余的灵骨,放在普同塔中,也如同丛林中的大众同住在一处。其中的凡夫圣者,不能测度,他们的修行位次,也很难辨别。凡夫既然依附于圣者,也就容易解脱。如同苍蝇附在骏马的尾巴上,不费辛劳而能够到达千里之外。

法雨常住,当前清咸同间,以久经兵荒,香火断绝,遂致一败涂地。至同治十年,众挽先师公立山老人住持,法道由是重兴。而剃度法嗣,实繁有徒。化开师伯,谋诸本派法眷,各出净资若干圆,修一子孙普同塔,于海会桥东。

法雨寺常住,在前清咸丰、同治年间,因为久经兵荒灾年,香火断绝,于是导致一败涂地。到了同治十年,众人挽请我的师公立山老人来住持,法道因此重新兴盛。立山老人剃度的传法弟子,实在有很多。化开师伯,同本派的法亲眷属们商量,各人捐出净资若干圆,修一个子孙普同塔,在海会桥的东面。

立山老人派下子孙,及诸法徒,皆可入焉。又买众香塘田五十亩,以岁所收租,充春冬祭荐之费。俾伴山,常明,长生,杨枝,宝称,五庵。及化恒师派下子孙。六柱轮流,承值当办。

凡是立山老人派下的子孙,以及诸位后继的法徒,都可以在死后入这个普同塔。又买了众香塘的五十亩田,以每年所收的租税,充当春冬二季的祭祀超荐的费用。使伴山庵、常明庵、长生庵、杨枝庵、宝称庵,这五个寺庵。以及化恒师派下的子孙。一共六柱,轮流当值承办。

使亡者时受祭荐,蒙法利而超极乐之天,存者识破幻妄,修净业而预莲池之会。爰书缘起,以告同伦。

使故去的人,按时受到祭祀超荐,蒙获佛法利益而超升到极乐。活着的人,认识破除幻妄我相,修习净业而参预到莲池海会。写下这个缘起,来告示大家。

 

< 学习笔记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