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懂

印光法师文钞

香积会斋僧规约序

窃以僧名福田,普利四生[1]九有[2]。斋能助道,均资三乘六和。由福田故,供之则近除饥馑之因,远获应供之果。由助道故,受之则堪修六度之行,用彰三德之身。

我认为出家僧众名为福田,普遍利益四生九有一切众生。斋饭能够辅助行道,均等资助三乘圣者,六和僧团。因僧是福田(供僧即是种福于此田中,必得福报),供养的话,近则除去饥馑之因,远则获得阿罗汉的果位。因斋饭可助道,故僧众接受供养,才能修习六度之行,从而彰显法身、解脱、般若三德之身。

经所云于食等者,于法亦等。财法二施,等无差别者。此之谓也。钟芳大师,有见于此。遂邀净友若干众,人各出洋若干圆。永存普济库房,略生少息。以备每年腊月二十五,设斋之费。

《维摩诘经》中说:“于食等者,于法亦等。”财法二施,等无差别。就是这个意思。钟芳大师,见到这种殊胜的利益。于是邀请净友若干人,每个人各出若干洋圆。永久存入普济寺的库房,略微生一点利息。以准备每年腊月二十五,设斋供僧的费用。

一日持所立规约过予,祈作一序,冀垂永久。且曰,昔维摩居士,以神通力,过上方四十二恒沙佛土,于众香国,香积如来所,乞取香饭。

有一天,拿着他所立的规约来到我这里,请我写一个序,希望永作垂训。并且说:往昔,维摩诘居士,以神通力,经过上方四十二恒沙佛土,在众香国,香积如来的处所,乞取香饭。

于丈室[3]中,普供大众,以作佛事。令其未得者得,未证者证。芳等愧无如是神力,谨具疏斋,用表微忱。

在丈室之中,来普供大众,以作佛事。令没有得法味的,得到法味,没有证果的,证到果位。钟芳等人惭愧,没有如此的神力,略微具办一些斋饭,用来表示微薄之心。

欲与十方三世一切大众,同仗弥陀六八洪愿,共离五浊,咸登九品。永侍普门大士,亲证真实圆通耳。

想要与十方三世一切大众,同仗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,共同远离五浊恶世,全都登上九品莲台。永远侍从观世音菩萨,亲证真实的圆通法门。

予曰,神通人各本具,香饭娑婆岂无。何须更显神通,高越恒沙,求彼所余,饱此大众,然后为得也。

我说:神通,每个人本自具足,香饭,娑婆世界哪里又没有呢?何须要显示神通,向上经过恒沙佛土,去祈求众香国所余的香饭,来饱足大众,认为这才得当呢?

当知此斋,师等以实心备办,大众以虚心纳受。办者受者,各具眼耳鼻舌身意。而眼耳鼻舌身意,当体本空,是何等神通。所办所受,复具色声香味触法。而色声香味触法,直下如幻,是何等香饭。

应当知道此斋饭,钟芳师等人,以真实净心来准备置办,大众以谦虚净心来纳受。办斋受斋的人,各自具有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根。而眼耳鼻舌身意六根,当体本空,这是何等的神通。所办的斋饭,所受的斋饭,又具足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六尘。而色声香味触法六尘,当下如幻,这是何等的香饭。

而况根尘既亡,我人岂有。则三轮空寂,一道清净。其为神通也,香饭也。不离当处,任运遍达于十方。不越一念,法尔普熏于三际。即心之幻秽顿消,自性之真净圆显。

何况六根六尘既消亡,自我与他人的分别相哪里还有呢?那么三轮即空,一道清净。这种神通,这种香饭,不离当处,能任运遍达于十方法界,一念之中,法尔普熏于三际时光。自心的虚幻污秽顿时消亡,自性的真实清净圆满显现。

当念亲见弥陀,临终定蒙摄受。从兹常聆圆音,恒炙休光。当必速满果海,入大涅盘。岂第得三摩地,证真圆通而已哉。

当下一念,亲见阿弥陀佛,临终之时,一定蒙受慈光摄受。从此恒常聆听阿弥陀佛的圆满法音,恒常熏习净土的盛美光华。定当快速圆满果地觉海,入大涅盘。哪里只是得三摩地,证得真实圆通而已呢?

由是观之。师等此举,乃与维摩老居士,并镳(biāo)齐驱,无或轩轾。其为功德,当与十方虚空,同其寿量,非笔墨文字,所能形容者也。

由此看来,钟芳师等人的这个举动,是与维摩老居士,并驾齐驱,没有高下。这个功德,应当与十方虚空,同样的寿量,不是笔墨文字,所能形容的啊!

如或不识因果,废弛侵没。则昔人以斋僧钱,盖安僧屋者,尚堕火枷地狱。况入私囊,以肥己者乎。殷鉴[4]早悬,各宜洞照。

如果不认识因果道理,松弛浪费,侵占吞没钱物。那么过去有人以斋僧的钱,盖建僧屋的,尚且堕落到火枷地狱。何况吞入私人的口袋,来养肥自己的人呢?借鉴的镜子,早就悬挂在那儿,各人应该明察洞照。

 

< 学习笔记 >

[1]四生:轮回众生的四种出生方式。
(1)卵生,由卵壳出生者。如鹅、孔雀、鸡、蛇、鱼、蚁等;
(2)胎生,亦作腹生,从母胎而出生者。如人、象、马、牛、猪、羊、驴等;
(3)湿生,亦作因缘生、寒热和合生,从湿气而生者。如飞蛾、蚊蚰、蠓蚋、麻生虫等;
(4)化生,无所依托,因业力而生。如诸天、地狱、中有之有情,皆由其过去之业力而化生。
※以上四生,以化生之众生为最多。

[2]九有:亦作“九居”。三界中有情乐住之地处有九所。(1)欲界之人与六天,(2)初禅天,(3)二禅天,(4)三禅天,(5)四禅天中之无想天,(6)空处,(7)识处,(8)无所有处,(9)非想非非想处。

[3]丈室:寺主的房间。《维摩诘经・文殊师利问疾品》记载,维摩诘大士卧病在家,与前来问疾的文殊等讨论佛法,妙理贯珠。其卧疾之室虽一丈见方而能容纳无数听众。

[4]殷鉴:泛指可以作为借鉴的往事。殷,商朝,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,因定都于殷,亦称“殷”或“殷商”。鉴,镜子,引申为教训、借鉴。◇《诗・大雅・荡》:“殷鉴不远,在夏后之世。”(殷人灭夏,殷人的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作为鉴戒。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