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懂

印光法师文钞

汪含章夫人往生记

道之在人,如水之在地,无处不有,苟不加穿凿之功,则其水决难发现。众生心性,与佛无二,由无明锢蔽,致佛性功德,莫由显现。故华严经云,奇哉奇哉,一切众生,皆具如来智慧,但因妄想执著,不能证得,若离妄想,则一切智,自然智,即得现前。

佛法对于我们来说,就像水在地中一样,无处不有,但如果我们不下一番功夫来钻探找寻,是很难发现水的。众生的心性,与佛没有区别,但由于无明的桎梏和遮蔽,致使佛性的功德,无法显现。因此《华严经》中说:“奇哉奇哉,一切众生,皆具如来智慧,但因妄想执著,不能证得,若离妄想,则一切智,自然智,即得现前。”

如来一代所说,皆为对治妄想执著之法药,而念佛求生净土一法,尤为圆顿直捷,以其以果地觉,为因地心,故得因该果海,果彻因源。自法流震旦,一切四众,由念佛而往生西方,彻证本具佛性,以圆成觉道者,不知有几千万亿也。

如来所说的一代时教,都是来对治众生妄想执著的法药,而念佛求生极乐净土这一法门,尤其圆顿直捷。因为这是以阿弥陀佛的果地觉,作为众生的因地心,所以说众生因地念佛的心,每一念都成就佛觉果海,而未来成佛的果报源自当下念佛的因中,因果同时交互作用,不隔毫厘。自从佛法流入中国以来,一切四众,通过念佛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彻底证得自身本来具足的佛性,得以圆满成就菩提觉道的人,不知道有几千万亿啊!

汪含章夫人者,江易园居士之德配也,宿根深厚,赋性淑贤,其事父母,奉翁姑,相夫教子,律己持家,皆足为闺阁法。而且居心仁慈,故于惠施贫乏,救放生命,每每行之。此诸善举,悉由勤俭而得,使其好逸妄费,将有自顾不暇之虑,况能济人利物乎哉。

汪含章夫人,是江易园居士的妻子,宿世善根深厚,天性淑美贤惠,她服侍父母,伺候公婆,相夫教子,律己持家的行持,都足以作为妇女的楷模。而且她心地仁慈,所以对于布施穷人,救放生命等事,常常实行。这些善举的花费,都是由勤俭得来的,假使她好逸恶劳、铺张浪费,将有自顾不暇的顾虑,何况能济人利物呢?

易园多年职任教育,唯欲培植真正人才,不惜心力,为之讲授,积劳成疾,于民国八年,卧病不起,医药罔效,势甚危险,有友人以息心念佛相劝,渐获痊愈。既又遍阅佛经,方知佛为大圣人,其教有不可思议之事,且悲昔之不知,幸今之得闻也。

江易园多年在教育界任职,只想培育真正的人才,从不吝惜心力,为他们讲授,积劳成疾,于民国八年(1919),卧病不起,医药均无效,形势非常危险。有位友人用息心念佛来相劝,使江易园的病渐渐获得痊愈。此后,江易园又遍阅佛经,才知道佛是大圣人,其教法有不可思议的事迹,并且悲叹以前的不了解,庆幸如今能够得闻佛法。

于是劝其父母,与其夫人,并及儿女,同修净业。由是夫人虔持佛号,兼诵弥陀普门大悲等经咒,决志求生西方。去岁十月有疾,当痛苦时,辄发大愿,愿速往生,见佛闻法,证无生忍之后,乘佛慈力,回入娑婆,度苦众生,心极恳切。月晦之夕,语侍疾者,楼上佛堂,木鱼声甚清亮,屋床壁间,皆金字经,光明照耀,汝曾见闻与否。

于是劝他的父母和妻子以及儿女,共同修习净业。由此因缘,他的夫人虔诚持佛名号,同时诵《佛说阿弥陀经》、《观世音菩萨普门品》、大悲咒等,下定决心求生西方。去年十月患病,在痛苦的时候,就发下大愿,愿速速往生极乐世界,见佛闻法,证得无生法忍后,乘佛慈力,回入娑婆世界,救度苦难众生,发心极为恳切。月末的一天晚上,她对服侍她病苦的人说,楼上佛堂的木鱼声非常清彻响亮,房间的床壁间,都是金色文字的佛经,光明照耀,你看到和听到了吗?

又三日前,其姑梦金光满室,光中菩萨,不计其数,意谓其媳之病,当速痊愈。须知此皆净业纯熟,净境现前之象。至次日十一月朔未时,结跏趺坐,念佛而逝。逝后神色端严,了无死相,通身悉冷,头顶犹温。先时两腿肿胀,不能动屈,及至将逝,遂如平时,故得跏趺而逝,如入禅定也。

又在三天前,她的婆婆梦见金光满屋,光中有不计其数的菩萨,认为她儿媳的病,应该会很快痊愈。要知道这些都是净土的业缘纯熟,净土境界现前的景象。到了第二天,十一月初一的未时(13:00-15:00),她结跏趺坐,念佛而逝。去世后神色端正庄严,完全不像是去世的人,全身都已经冰冷,唯独头顶还温热。开始时两腿肿胀,不能移动和弯曲,等到快要去世时,却恢复得与平时一样,因此才可以跏趺而逝,如入禅定啊!

易园率其儿女,并诸道友,至诚念佛,助其往生,过五句钟,方始安置。设祭待客,概不动荤,村人欲送公祭者,易园止之,令每日来一班人,念佛一期,约二句钟。一则免人虚费,二则实益亡人,三则曲引诸人,同种善根,四则冀开风气,普播佛恩,实为丧事最善新例,凡有信心者,各当依行焉。

江易园居士率领他的儿女,以及那些学佛友人,至诚地念阿弥陀佛圣号,以帮助他的夫人顺利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直到过了五个钟头,才开始安置她往生后的后事。准备祭品和招待客人的菜肴,一概不用荤腥,村中人们想给她办团体追悼的,江易园居士也婉拒了,只是让他们每天来一些人,念佛一期,大约两个钟头。一是让人免去不必要的花费,二是对亡人有真实的利益,三是善巧方便地引导摄受他们,让他们一起同种善根,第四就是希望能打开为亡人念佛的风气,普遍地流传佛法的恩德,这确实是办葬礼最好的新例啊,凡是对佛法有信心的人,应当各自依此而行啊!

殡殓之后,易园以书寄普陀法雨寺,并汇百圆,祈光相宜为作佛事,以祈未往生则即得往生,已往生则高升莲品。光令念佛堂十六人,打一佛七,又为开示念佛法门之利益,与易园居士之真诚,诸师闻之,悉皆竭诚尽敬。

入殓和出殡完成后,江易园居士寄信到普陀山法雨寺来,并且一同汇来一百银圆,请我为其夫人作合适的超荐佛事,来祈愿她如果还没有往生则马上往生净土,若已经往生则莲品高增。我让念佛堂的十六位法师,打了一个佛七,又为打佛七的法师们开示念佛法门的利益,以及江居士的真诚恳切,诸位法师听了以后,都至诚恭敬地去做。

至三七日,其姑祝曰,媳逝多日,生西也未,愿托梦见告,以慰我心。是夜其子有朋,梦信报纷至,乃取一信,往楼上佛堂看。见佛堂中悬一大灯,光明四彻,远逾电灯。

到了汪含章夫人过世后的第二十一天,她的婆婆祝祷说:“你逝去了很多天了,不知道得生西方极乐世界与否,希望你能够托梦相告,以宽慰我的心。”这天晚上她(汪含章)的儿子江有朋,梦见信报纷纷到来,于是取出其中的一封书信,到楼上的佛堂去看,只见佛堂中悬挂着一盏巨大的吊灯,光明四处通彻,远远胜过电灯。

开函见画一张,中有大红莲华,华有台座,华下列小字两行,不复记忆,周围有众多小华,华下之水,其色如银,此日即法雨佛七圆满之日也。得此数征,可知决定往生。

打开信封见到一张图画,中间有一朵大红莲华,莲华下有台座,且在华下有两行小字,具体内容已经记不清楚了,在这朵大红莲华周围还有很多小华,华下的水,色泽如同银子一般,这天恰好是法雨寺佛七圆满的日子。得到这几个祥瑞的征兆,可以知道汪夫人一定已经往生了啊。

夫众生之心,与阿弥陀佛之心,觌体相同,若以信愿忆念相感,必致弥陀慈悲誓愿摄受。故此间发心念佛求生西方,西方七宝池中,即生一朵莲华,倘精进不退,则其华渐见广大,待至其人临终,佛与圣众,即执此华,接引往生。

众生的心,和阿弥陀佛的心,全体相同,如果用深信切愿和忆佛念佛的因缘来感通,一定能蒙阿弥陀佛慈悲愿力的摄受。所以在这里发心念佛,求生西方,西方的七宝池内,就生出一朵莲华,如果净业行人念佛精进不退,那么他的莲华渐渐地变得广大,等到这个人临终的时候,阿弥陀佛与诸圣众,就拿这朵莲华来接引行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

宋荆王夫人[1],笃修净业,姬妾使侍,无不率行,有一姬妾,无疾化去,夫人夜梦亡妾,殷勤致谢。又引其西行,见一宝池,其量广大,中一大华,光明殊胜,妾曰,此夫人生处也,其中周围所有之华,皆蒙夫人教,及展转相教以发心者。夫人醒已,悲喜交集,未几,值诞生日,念佛立化。

宋朝哲宗元佑年间,荆王的妻子王氏夫人,笃志修持净业,并带领姬妾、侍者一起信愿念佛,有一个姬妾,无疾而终,王夫人晚上梦见了她,她殷切地向夫人致谢。又带领夫人向西边走,见到一个宝池,非常的广大宽阔,中间有一朵巨大的莲华,光明殊胜。妾说道:“这就是夫人您往生的地方啊,周围所有的莲华,都是留给那些承蒙夫人教导,以及辗转相教化以发心念佛的人”。夫人醒来后,感到悲欣交集。没过多久,王夫人在她自己生日的那天,念佛站着往生了。

有朋所梦,与此相仿,但汪夫人无荆王夫人之功夫,及化导之权力,故其境远逊。而有朋未到净业纯熟之时,故只见其画,不能亲见其境。以如是因,感如是果,因不虚弃,果无浪得,于此益信。愿见闻者,各共勉旃。

虽然江有朋梦见的和这个相类似,但因为汪夫人没有荆王夫人念佛的功夫,以及化导众生的权力,所以她的境界远远不如荆王夫人的。而江有朋也没有到净业纯熟的地步,所以他只能见到图画,而不能亲眼见到净境。以这样一定的因缘,感得这样一定的果报。凡是所种之因没有虚幻且不报的,同样所受之果也没有随随便便就得的。希望见到或是听到这篇文章的人,能够互相勉励,精进修行!

 

< 学习笔记 >

[1]宋荆王夫人王氏:宋朝,荆王(宋徽宗之子赵楫)夫人王氏。《龙舒净土文》记载,王氏携女眷精勤修行净土。有一个小妾因为懈怠受到王夫人的斥责,而悔悟精进,不久就往生了。小妾托梦向王夫人道谢,并在梦中带领王夫人参观极乐世界。夫人看到水池中有白莲华,有的很繁荣,有的很枯悴。妾解释说,这些莲华,都是世间发心修净土的人。只要人们才发一念求往生,池子里面就会生出一朵莲华来。随著各人用功的勤惰情形,花就会显出荣悴的不同现象。又指着其中一朵,里面坐的人穿着朝庭的官服,风吹衣扬,不久朝服消散,变成头戴宝冠,身披璎珞的服装。妾说,“这是杨杰。”又指着另一朵,里面坐的人也穿着朝廷的官府,而花略枯悴。妾说,“这是马玗。”随后,遥见有一座金色的坛台,发出耀眼的光芒。妾说,“这就是夫人化生的地方,是上品上生。”梦醒后,夫人派人去打探杨杰及马玗。知道杨杰已经往生,而马圩还活着。后来,夫人往生时,眼望观音阁,手持香炉,站立而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