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懂

印光法师文钞

今彩大师往生记

今彩大师,俗姓方,江西雩(yú)都县人。宿有善根,少即戒杀吃素。至三十后,深厌五欲多苦,三界无安,遂出家于福建长汀(tīng)县报恩寺。

今彩大师,俗姓方,江西雩都县人。宿世有善根,小时候就戒杀吃素。到了三十岁以后,深深厌患五欲多苦,三界无安,于是在福建长汀县报恩寺出家。

具戒后,专志苦行,于赣州光孝寺执香灯,精洁虔恭,凡见之者,皆叹其诚。惜常住物,如护目珠,日以礼拜念诵为事,时无虚弃,为寺众所钦敬。

具足戒以后,专志于苦行,在江西赣州光孝寺做香灯师,他对佛像、大殿和供品的清洁,对香烛油灯的照管做得精致整洁,虔诚恭敬,凡是见到的人,都感叹他的诚心。他爱惜常住的物品,如同保护自己的眼珠。每天精进于礼拜念诵,丝毫不浪费光阴,为寺中大众所钦佩敬重。

继欲专修净业,徙宁都深山石室中,架松为座,聚草作褥,种薯为食,补衲为衣,其为苦行,人所难堪,师恬然适意,以道为乐。

后来他想要专修净业,就前往江西宁都县的深山石室中,架起松枝作为法座,聚集草叶作为铺盖,种红薯来充饥,把反复缝补的僧服作为衣服。他的苦行,一般人很难忍受,今彩大师却恬然适意,把修行佛法当做人生中的一大乐事。

久之,有造访者,施以银钱,则却之不受,若与敝衣粗食,则便受之。素性孤洁,不立徒众,有重其德者,代为收四人,实皆未与同住。

时间久了,有来造访的人,布施给他金钱,他推辞不接受,如果给他敝旧的衣服,粗劣的饮食,他便接受。他一向性情孤高,洁身自好,不收徒众。有敬重他道德的人,代他收了四个徒弟,这四个徒弟实际上都没有与他同住。

一徒名德缘,庙稍丰裕,念师清苦,再四哀恳,接回供养。未几,复往莲花山,自以木板隔一小屋而居,寺众尊其道行,听伊自便,终日闭户诵经念佛,除早午二餐外,鱼磬之声,朗朗不辍,数十年如一日。

他有个徒弟法名德缘,庙产稍微丰裕,想到师父的清苦,再三地哀请恳求,想要把他接回来供养。不久,他又前往莲花山,自己用木板隔出一间小屋居住。寺中大众尊重他的道行,听他自便。他就整天闭户诵经念佛,除了早午二餐之外,木鱼和引磬的声音,朗朗响彻不停,几十年如一日。

由是缁素信慕者众,每有诚心供养衣履䞋(chèn)施,不容推却者,随即供佛供僧,为彼作诸功德,随身仅留十圆,以备命终焚化之费,其清苦自甘,解脱无著,有如此者。

因此,僧俗信奉仰慕的人很多,每每有施主诚心供养衣鞋食物和钱财,实在无法推辞的,法师就随即用来供佛供僧,为施主作功德,身上只留十圆钱,以备命终火化的费用。他的清苦自怡,解脱无执著,是如此的高洁。

凡造访者,无论缁素,均示以娑婆恶浊,极乐清净,急求出离,是为要务。然须明因识果,修行世善,谨守禁戒,诵经念佛,内外如一,始终不变,方有冀望。从无一言,涉及世间福乐者。

凡是来造访的人,无论僧俗,今彩大师都开示他们娑婆世界恶浊,极乐世界清净,急求出离五浊恶世的道理,这是最要紧的事。然而必须明因识果,修行世间善事,严格遵守戒律,诵经念佛,内外如一,始终不变,方有希望。他从来没有一句话是涉及到世间福报享乐的。

民国七年戊午,年七十四,十月初,示微疾,至初四日,断饮食,念诵如常,夜深遂息。初五侵晨,寺众不见师起,叩之阒(qù)然[1]不应,入室视之,已端坐化去。左手仍执引磬,一如平昔念佛时,头略低垂,面带笑容,与生无异。

民国七年戊午年(1918),他七十四岁。在十月初的时候,示现小病,到了十月初四,断绝饮食,念诵如平常一般,夜深了才休息。初五的清晨,寺中大众不见今彩大师起来,敲门寂然无声,寺众到屋中一看,今彩大师已经端坐往生了。今彩大师左手仍就拿着引磬,如平时念佛之时,头略微低垂,面带笑容,与在生时无异。

寺众观之,赞叹不已,佥(qiān)[2]云,师平日有若是之行履,故致斯时得如此之景象,其神超净域,质托宝莲,可以决定无疑矣。

寺众看到,赞叹不已,都说:今彩法师平时有如此的行持,所以临终时能得如此的瑞相。他神识超升到净土,化生于莲华之中,可以决定无疑了。

其徒德森[3],为余言之,切念末世僧人,每多懈怠,唯贪利养,不修道业,若师者,真可以为末世楷,因笔以记之。

他的徒弟德森法师,为我说了这件事,恳切想到末法时代的僧人,大多懈怠,只贪图名闻利养,不精进修持佛法。像今彩大师这样的出家人,真可以作为末世的楷模,因此我把他的事迹记录下来。

 

< 学习笔记 >

[1]阒然:亦作“閴然”。形容寂静的样子。

[2]佥:全,都。

[3]德森:幼学儒,遍读诸子百家,礼今彩和尚剃度。后与了然师同坛受具足戒。因亲见其师今彩法师念佛坐化,大为感动,后即专诚念佛。每日礼《大忏悔》百八拜。逢弟子叩关,即教以身口意三业专精于佛。毕生弘扬净土,不遗余力。印祖生前坚持不收剃度徒、不做住持,但有几位法师始终追随左右,即真达、德森、妙真、了然四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