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懂

印光法师文钞

复济善大师书

日前接手书,以字小目昏,天又阴黑,故不即复。今则天清日朗,因以手眼二镜相辅而阅,及略复耳。

前几天接到你的信,因为字太小,眼睛看不清,天又阴暗,所以没有马上回信。今天天气清爽,太阳朗照,因此用手镜(放大镜)、眼镜二镜相互辅助看完你的信,并大略写个回信。

所叙数年前之相,甚为危险。幸未遇同志之大善知识,故得识其狂妄,不至以宏法而作灭法之业。否则,危乎危矣。

你所叙述几年前在修行中遇到的情况,非常危险。幸好没有遇到与你同样志趣的“大善知识”,所以能够认识其中的狂妄,不至于因为宏法而造作灭法的罪业。否则,就太危险了。

至于所叙修净法则,皆本诸祖诚言,固无不当。而圆人受法,无法不圆。无量寿,观经,弥陀,虽文相不同,而义意则互融耳。佛为九法界众生说,吾人何可不自量,而专主于最胜者观乎。

至于你所说修习净土的法则,都是本着诸位祖师的真诚实言,固然没有什么不当之处。而圆人受法,无法不圆。《无量寿经》、《观无量寿佛经》、《阿弥陀经》,虽然经文表相不同,然而其中的义理含意却是互相融通的。佛为九法界众生宣说,我们怎么可以不自量力,而去专门提倡最殊胜的观法呢?

丈六八尺,佛已为我辈说过矣。下品将堕地狱之前,大开持名之法,是观经仍以持名为最要之行。无量寿,详说佛誓,及与净相,是为依小本修者之要诀。

在观“丈六八尺”章中,佛已经为我们说过了(“非是凡夫心力所及”)。下品往生的众生,将要堕地狱之前,佛陀大开持名念佛的法门,所以《观无量寿佛经》还是以持名念佛作为最重要的行持。《无量寿经》,详细宣说阿弥陀佛的本誓,以及净土的清净庄严之相,这是依着小本《阿弥陀经》修习之人的要诀。

由有此二经,则知小本之文,但撮要耳。是知虽依小本,不得以二本作不关紧要而忽之。

由于有了《观无量寿佛经》、《无量寿经》这二部经,就知道小本《阿弥陀经》的经文,只是撮集一个纲要罢了。所以知道,虽然依着小本《阿弥陀经》来修习,但不可以将《观无量寿佛经》、《无量寿经》这二本,当作无关紧要而忽略。

至于修时,果真至诚,于一瞻一礼一称名,皆可消无量罪,增无量福,非一定须作么修方可耳。

至于修的时候,果真能够至诚恳切,在一瞻仰、一礼拜、一称佛名之间,都可以消除无量的罪业,增长无量的福德,不是一定必须要作什么特别的修习方才可以。

心地清净,圣境现前,乃得我固有。何可如贫儿拾金,作极喜颠状。既有此状,完全是凡情气概。若不省察,难免著魔。

心地清净,圣境就会现前,这是我们本具的佛性。如何可以如同贫穷的小孩捡到金子一样,作出极度欢喜颠狂的样子。既然有这种情形,完全是凡夫情执的气概。如果不反省观察,难免就会著魔。

昔智者大师,诵法华经,于是真精进,是名真法供养如来处,豁然大悟,寂尔入定,亲见灵山一会,俨然未散。使有狂喜不支之相,则何能入定乎哉。思此,则知圣境现而狂喜者,皆系凡情,殊乖圣智。倘不自量,亦危乎其危。

过去智者大师,诵读《法华经》,在诵到“是真精进,是名真法供养如来”的地方,豁然大悟,寂尔入定,亲自见到释迦如来的灵山法会,真切明显地没有散会。假使有狂喜不能自止的情况,如何能够入定呢?想到这些道理,就知道圣境显现而心中狂喜的人,都是凡夫情执,远非圣人之智。倘若不自量力,也是非常非常地危险。

净土一法,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,上成佛道,下化众生,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。多有欲作千古第一高人者,藐视而毁谤之。吾人当以诸佛诸祖为师,不当以此种高人为据,则可即生蒙佛慈力,往生西方。否则,了生脱死,当在驴年。

净土法门,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,上成佛道,下化众生,从开始到最终的总持法门。有很多想要作千古第一高人的人,藐视净土法门而加以毁谤。我们应当以诸佛诸祖作为老师,不应当以这种高人作为依靠,那么就可以在当生蒙佛慈力,往生西方。否则,了生脱死,必当在驴年。

 

< 学习笔记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