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懂

印光法师文钞

复陈飞青居士书三

接手书备悉。既必欲以粥饭庸僧为师,虽有高明者亦不肯转求,是殆宿世有缘之所致。光固无可无不可。初之不允者,恐居士后来有追悔之心耳。

接到来信,一切尽知。既然你一定想要以一个粥饭庸僧作为师父,即使有高明的人,也不肯转求,大概是宿世有缘所致。我固然没有什么可以、不可以的。最初不答应,是恐怕居士后来有追悔之心罢了。

今为汝取法名为慧海。汝名为瀚,瀚即海之别名。众生一念,与佛无二。由迷而未悟,则全智慧德相,成烦恼业苦。心本是一,迷悟殊则苦乐异矣。是知一念心性,本是智慧功德海。由烦恼障蔽,无智慧照了,则全体成烦恼业苦海。今以智慧觉照之,则即烦恼业苦海,成智慧功德海。

现在为你取法名为慧海。你的名为瀚,瀚就是海的别名。众生一念心,与佛无二无别。但是由于迷惑没有觉悟,则全体的智慧德相,都成了烦恼业苦。心本来是一,迷惑觉悟不同,受苦受乐就有了差异。所以知道一念心性,本来是智慧功德海。由于烦恼障蔽,没有智慧照了,就全体成了烦恼业的苦海。现在以智慧来觉照,则即此烦恼业苦海,成了智慧功德海。

故华严经云,一切众生,皆具如来智慧德相,但以妄想执著,而不证得。若离妄想,则一切智,无碍智,则得现前。是知最初一著,唯智慧为要。有智慧则全妄即真。无智慧则全真成妄。慧海之义,如是如是。

所以《华严经》中说:一切众生,皆具如来智慧德相,但以妄想执著,而不证得。若离妄想,则一切智,无碍智,则得现前。所以应该知道,最初一著,唯有智慧最为重要。有了智慧,则全妄即真;没有智慧,则全真成妄。慧海的意义,就是如此。

又在凡夫地,欲得真穷惑尽,亦非易易。而如来欲令一切众生,同于现生了生脱死,超凡入圣,特开一信愿念佛求生净土法门。下手易而成功高,用力少而得效速。

另外,在凡夫地,想要证得真谛,断尽惑业,也不是容易的事。然而如来想让一切众生,同在现生了生脱死,超凡入圣,特别开启一个信愿念佛,求生净土的法门。下手容易而成功高妙。用力较少而得效迅速。

如来之万德洪名,熏自己之无明业识。久而久之,习以成性。则潜通佛智,暗合道妙。所谓以果地觉,为因地心。故得因该果海,果彻因源。法门之妙,莫此为最(念佛时,摄耳谛听,则不至大散。一心恳切,则自少昏沉矣)。

如来的万德洪名,熏习自己的无明业识。久而久之,习以成性。则潜通佛智,暗合道妙。所谓:以果地觉海,为因地行心。所以能够:因行该摄果地海,果海通彻因地源,法门的高妙,没有超过这个的(念佛时,摄耳谛听,就不至于有很大的散乱。一心恳切,就自然少有昏沉了)。

至言持戒,且先守佛两句略戒[1]。其戒唯何,曰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此两句包罗一切戒法,了无有遗。此系如来戒经中语,文昌帝君引而用之于阴骘文,切勿谓原出于阴骘文也。此两句泛泛然视之,似无奇特。若在举心动念处检点,则能全守无犯,其人已深入于圣贤之域矣。

至于说到持戒,暂且先遵守佛的两句略戒。这个略戒是什么呢?就是: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这两句,包罗一切戒法,没有一点遗漏。这是如来戒经中的话语,文昌帝君引用在《阴骘文》中,千万不要认为这二句原本出于《阴骘文》。这两句话,泛泛然来看,似乎并无什么奇特。如果在举心动念之处检点,若能够完全遵守不犯,这个人就已经深入圣贤的领域了。

日课当按自己功夫定。文钞中与陈锡周书,列三种,分极忙,半忙,不忙等,自定之。

每天的功课应当按照自己的功夫来定。《文钞》中《与陈锡周书》,列出了三种,分为极忙、半忙、不忙等几种情况,自己选定。

至于持咒诵经,宜专主诚敬。按光所说之法则看(文钞中有其文),则便可消业障而增福慧。若随看随分别,则便无大功德矣。

至于持咒诵经,应该专一注重在诚敬上。按照我所说的法则来看经(《文钞》中有这样文稿),就可以消业障而增福慧。如果一边看经,一边思维分别经义,就没有很大的功德了。

既皈依佛法,当戒杀护生吃素。即家属亦宜令吃素。以吃肉乃结杀业,将来以身命偿。忍令所爱之眷属,罹此苦果乎(即以卫生论,蔬食则有益,肉食则有损)。

既然皈依了佛法,就应当戒杀护生吃素。即使是家属也应该令他们吃素。因为吃肉是结杀业,将来要用身命来偿还。能忍心让所爱的眷属,遭受这样的苦果吗(即使以养生来论说,吃蔬菜则有益,吃肉则有损害)?

旁人世人,尚须如是奉劝,况自己之妻子乎。又须令其于夜间同念一点钟工夫佛,以期消业障而增福寿。

旁人世人,尚且必须如此来奉劝他们,何况是自己的妻子儿女呢?又必须令他们在夜晚同念一个钟头的佛号,以期消业障而增福寿。

今日之世道,乃患难世道。患难中唯业所系,若能念佛,即可于冥冥中转祸为福,逢凶化吉。此为真爱眷属之最妙计虑也(静坐但默念佛号,切不可用炼丹运气等工夫,此非佛法,乃葆养身体法)。

今日的世道,是个患难的世道。患难中都是业力所系,如果能够念佛,就可以在冥冥中,转祸为福,逢凶化吉。这是真心疼爱眷属的最妙计虑(静坐时,只要默念佛号,千万不可用炼丹运气等工夫,这些不是佛法,是保养身体的方法)。

天下不治,匹夫有责。求其世道荒乱之源,唯是家庭无善教之所酿成也。凡富贵家子弟,多不成器者,总因憍惯不教之所致也。

天下没有安定,平民百姓都有责任。探求世道荒乱的根源,都是家庭没有好的教育所酿成的。凡是富贵家的子弟,大多不成器的原因,总是因为骄惯不加以管教所导致的。

吾常谓教子为治平之本,而教女更为要紧。以女幼时常在母边,幼时受善教,则出嫁定为贤妻。

我常常说:教导孩子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,而教导女儿更为要紧。因为女孩子幼年时常在母亲身边,幼年时受到好的教导,那么出嫁后一定成为贤妻。

贤妻即可相成夫德。后来则为贤母。人从幼时受过贤母之熏陶,必定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善天下矣。

贤妻就可以辅助丈夫的德业。后来就成为贤母。人在幼年时,受过贤母的熏陶,必定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善天下啊!

世间最大之功德,莫过于善教儿女。世间最大之罪业,莫过于不教儿女。以儿女贤则有益于国家社会。不贤则有损于国家社会故也。

世间最大的功德,莫过于好好教育儿女;世间最大的罪业,莫过于不教育儿女。因为儿女贤良,就有益于国家社会。不贤良,就有损于国家社会的缘故。

今之世道,人心陷溺已极,几于无可救药。幸有如来所说三世因果报应之理事,犹可作挽回之据。吾常曰,因果者,世出世间圣人,平治天下,度脱众生之大权也。

现今的世道,人心已陷溺到了极点,几乎无可救药。幸亏有如来所说三世因果报应的事理,还可以作为挽回的依据。我常常说:因果,是世出世间圣人,治理天下,度脱众生的大权。

宜内而眷属,外而知交及一切人,皆谆谆以因果报应为劝。使人闻之而即兢惕于起心动念处,则利益大矣。回此功德,以求往生,则品位必高。极乐寺讲经,亦必半参因果事理,庶东北人同获实益矣。

应该在家内对眷属,在外面对知交好友以及一切人,都诚恳地以因果报应来劝导。使人们听到了,在起心动念之处战兢警惕,就利益就很大了。回向这个功德,来求往生,那么品位必定增高。极乐寺讲经,也必须参讲一半的因果事理,使得东北人共同获得真实的利益啊!

 

< 学习笔记 >

[1]略戒:亦称“略教”。“广戒”、“广教”之对称。释尊成道之初的十二年间,大众清净,无犯过者,故未曾立戒,唯说略偈,即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。”十二年后,弟子中违法者渐多,遂广说戒律,一一指出其过,称为广戒、广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