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懂

印光法师文钞

复陈飞青居士书四

接手书,知愿心宏大,功夫淳密,不胜欣慰。但祈一心念佛,不必祈求见光。见与不见,一任因缘。能详阅文钞,依之而行,即见光心,岂不如见面之亲切乎。

接到你的信,知道你愿心宏大,功夫淳厚绵密,非常欣慰。但请你一心念佛,不必祈求见我。见与不见,听凭因缘的安排。能够详细阅读《文钞》,依照而行,就是见到了我的心,这难道不如见面亲切吗?

人苦日在烦恼中,尚不知是烦恼,若知是烦恼,则烦恼便消灭矣。譬如窃贼认做家人,则所有家财悉被彼窃。若知是贼,彼即逃去。

人苦在每天都在烦恼中,还不知道是烦恼,如果知道是烦恼,烦恼就消灭了。譬如将窃贼认做家人,那么所有的家财全都被他窃走了。如果知道他是贼,他就逃去了。

金不炼不纯,刀不磨不利。不于烦恼中经历过,一遇烦恼之境,便令心神失所。能识得彼无什势力,其发生劳扰心神者,皆吾自取。

金,不烧炼就不会纯粹;刀,不磨砺不就会锋利。不在烦恼中经历过,一旦遇到烦恼的境界,就会令心神失所。能够认清烦恼,它本身并无什么势力,其之所以会生起并劳扰心神,都是我们自取的。

经云,若知我空,谁受谤者。今例之云,若知无我,烦恼何生。汝之所譬,甚有道理。古云,万境本闲,唯心自闹,心若不生,境自如如。

经云:如果知道我空,谁是受诽谤的人。今天类比来说:如果知道无我,烦恼如何生起。你的譬喻,很有道理。古人说:“万境本闲,唯心自闹,心若不生,境自如如。”

功课既做惯了,亦不必改。但须俱以回向往生为主。念佛宜念六字。或先念六字,至将毕则念四字。始终念四字,颇不宜。以南无二字,即皈依,恭敬,顶礼,度我,等义,人每图快图多,故多有念四字者。

功课既然做惯了,也不必改。但必须都以回向往生为主。念佛应该念六字。或者先念六字,到将要结束时,再念四字。始终都念四字,不太适宜。因为“南无”二个字,就是皈依、恭敬、顶礼、度我等含义,人们常常贪图快、贪图多,所以多有念四字的。

常闻有人主张专修之益,只令人念四字,发愿礼佛,皆云不必,则完全一门外汉。只知自己做功夫,不知求佛慈悲力。

经常听到有人主张专修的利益,只令人念四字洪名,而发愿礼佛,却都说不必,这完全是一门外汉。只知道自己做功夫,不知道求佛慈悲力。

净土法门,以信愿行三法为宗。彼只在行上讲究。而行又去却礼拜,其行便难十分恳切。久则涉于悠忽浮泛,祈依文钞,勿依彼说。彼系自任己见,不依净土宗旨者。

净土法门,以信、愿、行三法为宗旨。他只在行持上讲究。而在行持上,又除去礼拜,这样的行持就很难十分恳切。时间久了,就会出现悠忽浮泛,请依《文钞》,不要依照他们所说。他们是自己随任自己的见解,不依净土的宗旨。

众生之心,须用种种善法调治。譬如吃饭,须用菜蔬佐助。唯刻期打七,可以专持一句佛号。一切经咒,皆不持诵。

众生的心,必须用种种善法来调治。譬如吃饭,必须要有蔬菜来佐助。只有刻期打佛七,才可以专持一句佛号。一切经咒,都不用持诵。

然亦不可并礼拜发愿全废之。除打七外,照常持诵,俱无所碍。修行人最怕师心自立。常闻之资性固好,见识有偏。专念一佛尚可,废弃礼拜发愿等,则大错大错。

然而也不可连礼拜发愿,都完全废置。除打七之外,照常持诵,都没有妨碍。修行人最怕师心自立。常闻的资质天性固然好,见识有所偏颇。专念一佛还可以,废弃礼拜发愿等事,就大错特错了。

汝不须闭关,但在家中自修即已。现在兵匪充斥,汝常在家,彼等宵小尚不至生别种心。汝若常不在家,彼等或至乘隙偷窃,及与抢劫,可虑之至。

你不须要闭关,只要在家中自修,就可以了。现在军队土匪到处都是,你常在家中,那些小人还不至于生出别种心。你如果经常不在家,他们或许乘机偷窃,以及抢劫,令人非常忧虑。

倓虚师特为汝留,不计及此,殆亦不甚洞事务。千万不可离家。在家领妻室儿女媳孙等同修,其功德更为殊胜多矣。

倓虚法师特地将你留下,并没有考虑到这些情况,也是不洞事务。千万不可离家。在家领着妻子、儿女、媳孙等同修,这个功德更为殊胜得多啊!

光阅世六十八年,虽所学佛法,未能出人之上,至于虑事,似比人稍详审点。汝既信光,不可师心自是。只可在家修,千万不可在极乐寺闭关。即打七,亦不可在极乐寺,因此时不可按太平世道论。若在太平世道,虽无意外之虞,亦难令眷属同种善根。

我阅世六十八年了,虽然所学的佛法,没能超出他人之上,至于考虑事情,似乎比他人稍微周详审慎一点。你既然相信我,就不可师心自是。只可在家修持,千万不可到极乐寺闭关。即使打七,也不可到极乐寺,因为现在这个时候,不可按太平世道来论。如果是在太平世道,虽然没有意外之虞,也很难令眷属同种善根。

待光闰月到上海,将黄智海所著之弥陀经白话解,寄几包来。日间有暇,与眷属说说,则大家都好生信心,修净业,以期同生西方也。

等到我闰月到上海,将黄智海所著的《弥陀经白话解》,寄几包来。白天有空的时候,对眷属讲说,那么大家都好生起信心,修持净业,以期同生西方啊!

临终之瑞相,不必预为期冀。但平时须念佛相应。临终自得随佛往生即已。

临终的瑞相,不必预先期望。只要平时念佛相应。临终自得随佛往生,就可以了。

 

< 学习笔记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