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懂

印光法师文钞

法幢和尚[1]传略

师讳行帜,号法幢,别号二雪。家章安,姓林氏,原名增志,字可任。其先出宋进士正仲公[2],十五传以文学赠东阁大学士,得昭公,即师考。未脱襁褓,昭公见背。

大师法名行帜,法号法幢,别号二雪。浙江瑞安人,俗姓林,原名增志,字可任。先祖为宋朝进士林正仲,十五代传到以文章博学而赠封东阁大学士的林得昭,就是大师的父亲。大师还没有离开襁褓,父亲林得昭就去世了。

师孝友天植,性嗜学,十六游庠,二十三乙卯举于乡。读书兴善寺,契禅衲,信出世法。二十七,母旌表节孝,赠夫人。江氏殁,师哀毁不欲生。思借佛法以报劬劳,因请诸法宝诵之,如宿习。自此所行,皆放生掩骼诸善事。

大师天生孝敬父母、友爱兄弟,天性好学,十六岁考入官学成为生员,二十三岁乙卯年(1616)在乡中中举。在兴善寺读书,与僧人相交深厚,信出世法。二十七岁,官府赐匾额表彰大师母亲贞节孝顺,封赠夫人名号。(大师母亲)江氏去世,大师哀毁,痛不欲生。想借佛法来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,因此请来许多法宝读诵,如同宿世曾经学习过一样。从此所做的事,都是放生、掩埋尸骨等各种善事。

三十三迁馆头陀山密印寺,即唐一宿觉[3]道场也。日与受业师僧摩马聘君[4]往来讲习,益知有向上事。僧摩曾见博山无异禅师[5],寺古殿将倾,适龙过山砦,草木尽拔,荡然如新筑,师于时即有改造之意。

三十三岁,将学馆迁移到温州头陀山密印寺,就是唐朝“一宿觉”永嘉大师的道场。每天与教授自己学业的老师僧摩居士马聘君往来研讨学习,更知有向上一著明心见性的事。马僧摩曾经见过博山无异禅师。密印寺的古殿将要倾圮,正遇上龙卷风经过山村,草木全被拔掉,荡然如同新筑之地,大师在那时就有了改造寺院的想法。

三十五戊辰成进士,高等擢某经第一,初筮楚蒲圻令。御史黄宗昌见僧摩刻有宗门三关语,因问师,儒亦有三关乎。师曰有。问初关,师曰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[6]。二关,师曰吾有知乎哉,无知也[7]。三关,师曰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,是丘也[8]。黄公豁然,结契甚厚。师尝于官驿触溺器有省,偈曰,奇哉藤溺器,通身黑漆漆,陡然勘破时,雪消地上湿。

三十五岁戊辰年(1628)中进士,因成绩优异,被提升为某经书分类考试的第一名,最初担任湖北蒲圻县县令。御史黄宗昌见马僧摩刻有宗门三关语,因此问大师:“儒家也有三关语吗?”大师说:“有。”问:“初关是什么?”大师说:“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”“二关呢?”大师说:“吾有知乎哉,无知也。”“三关呢?”大师说:“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,是丘也。”黄宗昌豁然明白,二人相交深厚。大师曾经在官府驿站因碰到尿壶而有省悟,说偈曰:“奇哉藤溺器,通身黑漆漆,陡然勘破时,雪消地上湿。”

凡为政以德教为先,至诚格天,感甘露屡降,巡按宋贤[9]异之。为贺相公逢圣[10]李大宰长庚[11]同章进御。随传旨科道不必尽由考选,馆员必须先历推知,时议佥云,他日膺盛典者,必林蒲圻也。

凡是施政,以道德教化为先,用至诚感通上天,感得甘露多次降下,巡按宋贤对此很惊异。(大师的德政)被内阁大臣贺逢圣、吏部尚书李长庚共同上奏章禀告皇上。皇上随即传旨:科道官不必全部由考试选拔,馆员官必须先经过推荐了知。当时议论都说,将来受到恩典的,必定是林增志这位蒲圻县县令。

于是有楚蒲记瑞之刻。蒲民建甘露生祠,两分楚闱。建中隐园于署,朔望讲学,邻邑生徒来听如市。时有讲学法羽之刻,任满擢翰林编修。会东宫出阁选讲读,师与焉。

于是,有了湖北蒲圻记载祥瑞的碑刻。蒲圻县百姓建立了甘露生祠,(在1630年与1633年)两次科考中,蒲圻学生占据楚地的榜名。大师在官署中建立中隐园,初一、十五讲学,邻县学生来听课,中隐园如集市一般(,学生络绎不绝)。当时有讲学辅助法治的碑刻,县令任期满被选拔为翰林院编修。正遇东宫太子出阁读书,挑选讲读的老师,大师得以陪从。

进易师卦[12]讲章,惓(quán)切[13]上爻,管六曹[14]章奏,召对记注诰敕撰文纂(zuǎn)修会典六子[15]格言,晋经筵讲官,转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兼侍读学士,复晋少詹事分校,癸未会闱,甲申李贼犯阙,师蒙国难,酷刑几毙,抗节不屈,贼败乃间关南旋。

大师向太子进呈《周易・师卦》的讲义,恳切进谏上爻卦象中,国君开言路,任贤人,远小人的道理。管理六曹的奏章,被皇帝召见对答、记录史实、起草授官封爵的诏书、撰写文章、编纂记载法令典章的会典以及《六子格言》,晋升为御前讲官,转为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兼侍读学士,又晋升为少詹事分校,癸未年(1643),任会试同考官。甲申年(1644),李自成攻入北京城,大师蒙受国难,酷刑加身,几乎毙命,反抗守节不屈从,李自成兵败,于是颠沛辗转到了南方。

时明藩隆武起闽,坚以内阁大学士起师。既而隆武迁粤,师知天意有归,遂就吕峰过遵耆宿剃染。时丙戌冬月师五十四岁也。大清一统,征用天下遗老,师独不奉檄。有司迫就道,师欲自杀。

当时,明朝藩王武帝朱聿键起兵福建,坚决以内阁大学士之名发兵。不久,隆武帝迁往广东,大师知道天意有所归属,于是到福建沙县吕峰山,从逾遵长老出家。当时正是丙戌年(1647)冬月(十一月),大师五十四岁。大清统一中国,征用天下的前朝旧臣,唯独大师不奉召。官吏逼迫大师上路,大师想要自杀。

遵曰,子读书不达其道,夫当国破时,清师仗义入关,一战灭贼,为烈皇报仇,诚有德于大明者也。子如不事二姓之主,往请巢由之志,未必不许也。师即以僧服赴,果遂所愿。

逾遵师父说:“你读书没有通达其中的道理,正当国破之时,清军仗义入关,一战消灭李自成,为崇祯皇帝报仇,实在是对大明朝有恩德。你如果不事奉清朝的君主,前往请求巢由(巢父和许由的并称。相传皆为尧时隐士,尧让位于二人,皆不受。因用以指隐居不仕者)之志,皇帝未必不允许。”大师就穿着僧服前去,果然满愿而归。

自是切磋厉行,究心生死大事。一夜闻钟声,碍膺顿释。有偈曰,此夜钟声恰异常,一椎打破臭皮囊,百单八下如雷吼,情与无情何处藏。遂旋密印以了夙愿,改创祖庭,事多玄感,具载重兴碑记中。

从此,切磋研求,严格行持,专心探究生死大事。一天夜晚听到钟声,心中的疑惑障碍顿时消除。有偈曰:“此夜钟声恰异常,一椎打破臭皮囊,百单八下如雷吼,情与无情何处藏。”于是大师回到温州密印寺以了结夙愿,改创祖师道场,有很多灵感的事迹,全都记载在重兴密印寺的碑记中。

师向留意宗乘,每得悟处,略不自肯,至是切慕遍参。偶昆阳余孔谦参雪窦云和尚[16]归,述窦语曰,法幢禅者,若要参方,还是我费兄当。师闻之曰,真善知识语,吾有以见雪窦矣。

大师一向留意禅宗,每得悟入之处,稍微不能自我肯定的,就急切渴望周遍参访善知识。恰巧温州昆阳的余孔谦居士,参访雪窦通云和尚回来,叙述雪窦和尚的话说:“法幢禅者,若要参方,还是我费兄当。”大师听后说:“这是真正善知识的话,我有疑问要拜见雪窦和尚了。”

遂之四明上雪窦。礼拜次,窦曰,只如老僧不在,礼拜是,不礼拜是。师欲进语,窦震威一喝,师不觉汗下,顿见雪窦用处。至晚窦蓦筑一拳曰,作么生。师曰,合取两片皮。窦又筑一拳。师曰,再犯不容。窦复掌师曰,不受和尚谩。

于是到了四明山,上雪窦寺。礼拜完毕,雪窦和尚说:“就当老僧不在,是礼拜呢?还是不礼拜呢?”大师刚想回答,雪窦和尚震威一喝,大师不禁汗流而下,顿时见到雪窦和尚的机锋用处。到了晚上,雪窦和尚突然打一拳说:“作么生?”大师说:“合取两片皮。”雪窦和尚又打一拳,大师说:“再犯不容。”雪窦和尚舒拳成掌,大师说:“不受和尚欺骗。”

次日窦举香严[17],我有一机偈征师。师曰,此处不消疑得。窦曰,毕竟作么。师出礼三拜而退,即呈偈曰,瞬目当机换话头,何如只用老拳酬,祖禅会得休轻信,一叶初飞遍界秋。

第二天,雪窦和尚举出关于香严禅师的公案,说:“我有一机锋偈颂征问禅师。”大师说:“此处不消疑得。”雪窦和尚说:“毕竟作么?”大师出来顶礼三拜而退,即呈上偈颂曰:“瞬目当机换话头,何如只用老拳酬,祖禅会得休轻信,一叶初飞遍界秋。”

一日茶次,语及当事,赠真觉再来额。窦曰,上座还承当得么。师曰,承当不是好。窦曰,古人遂知是般事,便休唤甚么作。师曰,尽力道不出。窦休出。

一天饮茶后,说到当年事,有人赠“真觉再来”的匾额,雪窦和尚说:“上座还承当得么?”大师说:“承当不是好。”雪窦和尚说:“古人遂知是般事,便休唤甚么作。”大师说:“尽力道不出。”雪窦和尚就停止再问,出去了。

师之武林,窦送以偈曰,乳峰刚两月,独步去钱塘,一句超方外,全机绝覆藏。临济正法眼,灭却瞎驴旁,只这破沙盆,待将为举扬。

大师到杭州,雪窦和尚赠送诗偈曰:“乳峰刚两月,独步去钱塘,一句超方外,全机绝覆藏,临济正法眼,灭却瞎驴旁,只这破沙盆,待将为举扬。”

至圣果山,扫马居士墓,盖师不忘所自,遍谒诸方,还雪窦受具,典藏钥。一日窦落堂,忽打师一棒曰,道道。师曰,剜肉作疮。窦曰,却只道得一半。师曰,连这一半也不消得。自后箭锋相柱,脱落无余。中书君莫能殚述。

大师到了圣果山,扫马僧摩居士墓,这是大师不忘师恩。周遍参访诸方善知识后,回到雪窦寺受具足戒,负责管理藏经。一天雪窦和尚进入禅堂,忽然打了大师一棒说:“道道。”大师说:“剜肉作疮。”雪窦和尚说:“却只道得一半。”大师说:“连这一半也不消得。”从此以后,师徒箭锋相柱,疑情脱落无余,笔墨不能尽述。

癸巳春辞还东瓯,窦大书卷首曰,亲吃老拳,嘱以偈曰,别我春风里,临行一句亲,杖头宣大意,足底播芳尘。往复乃无事,纵横已绝伦,到家严面目,所以接嘉宾。

癸巳年(1653)春,大师辞别雪窦和尚,回到温州,雪窦和尚在卷首大书:“亲吃老拳”,嘱咐偈颂曰:“别我春风里,临行一句亲,杖头宣大意,足底播芳尘,往复乃无事,纵横已绝伦,到家严面目,所以接嘉宾。”

窦之于师,犹应庵华[18]之于密庵杰[19]焉。甲午窦应密印之请,晋师西堂。解制后窦还乳峰,师复上省觐。适四明绅衿请住鄞之大梅保福寺,师以汉尉[20]旧隐,且慕常禅师[21]高风,遂欣然赴之。

雪窦和尚对于大师,犹如应庵昙华禅师对于密庵咸杰禅师一样(谆谆善诱,爱护有加)。甲午年(1654),雪窦和尚应密印寺之请,晋升为密印寺西堂。解夏(僧尼一夏九旬安居期满而散去)后,雪窦和尚回到乳峰,大师又上山探望,正好遇上四明地方的乡绅请大师住持鄞县的大梅山保福寺。大师因为那里是西汉南昌县尉梅子真过去隐居的地方,而且仰慕法常禅师的高风,于是欣然赴请。

窦题其顶相,有青出于蓝谁似你,大梅峰顶看风雷之句。八百余年荒庭,师不惮与诸禅衲披霜立雪,本分提持,近远趋跄,渐成丛席。是以费隐容和尚[22]有法门领袖荷人望,八万松杉记笑颜。牧云门和尚[23]有峨峨太白祖灯传,众角虽多一麟足等赠。

雪窦和尚在大师画像上题词,有“青出于蓝谁似你,大梅峰顶看风雷”的句子。八百多年的荒废祖庭,大师不怕辛劳,与诸位禅衲披霜立雪,按本分提持。近远僧俗朝拜,渐渐成为丛林。所以天童费隐通容和尚有“法门领袖荷人望,八万松杉记笑颜”,牧云通门和尚有“峨峨太白祖灯传,众角虽多一麟足”等诗句相赠。

到天童,木陈忞(mǐn)和尚[24]请师升座,见其提倡,大击节称叹,为序大梅录,举风穴慈明祖孙东山照觉父子相证,以为直令千秋振响,三尊宿又不啻妙喜之极口应庵矣。

到了天童寺,木陈道忞和尚请大师升座,见他所提倡的妙法,大为击节称叹,为《大梅录》作序,列举风穴禅师与慈明禅师祖孙、东山禅师与照觉禅师父子相证,认为这是令千秋万代振响的事,三位高僧又如同妙喜禅师极力称赞应庵昙华禅师一样。

师住梅凡六年,以院事付日休寤首座,遂赴东瓯请。庚子冬开炉密印,较梅尤盛。丙午应括苍净觉请,复以密印付多子无西堂。丁未夏季示微疾,舟还陀峰,八月十五日对众说偈曰,七十五年闲打哄,总无奇特出常伦,而今撒手悬崖去,一任诸方说幻真。寂然而逝。师生于万历二十一年癸巳,没于康熙六年丁未,世寿七十五,僧腊二十三。

大师住持大梅山一共六年,将寺院事务交付首座日休寤,于是赴温州之请,庚子年(1660)冬在密印寺上堂说法,比大梅山更为兴盛。丙午年(1666)应括苍净觉寺之请,又将密印寺交付给西堂多子无。丁未年(1667)夏季,示现微疾,乘船回到头陀山密印寺,八月十五日对大众说偈曰:“七十五年闲打哄,总无奇特出常伦,而今撒手悬崖去,一任诸方说幻真。”寂然而逝。大师生于万历二十一年癸巳年(1593),没于康熙六年丁未年(1667),世寿七十五岁,僧腊二十三年。

 

< 学习笔记 >

[1]法幢和尚:明朝官员。明没后出家,法号法幢。主持、重修密印寺(浙江省温州市)。康熙年间病逝。著作有《法幢禅师语录》、《任先自订年谱》等传世。
 文钞《复永嘉某居士书二》(<增广・卷一>)中赞曰:“法幢和尚,宿具灵根。初为真儒,后为真释。可谓不枉读书学道耳。”

[2]正仲公:林正仲。宋朝。字颐叔。历官罗源主簿,玉山丞,擢监建康户产瞻军酒席。为官宽厚,政绩卓然。孝宗时,福建等地的一种丧葬习俗。死者火化后,将其骨灰凌风扬向天空,谓之“升天”,导致当地经常发生火灾。林正仲于是刻文禁止,教大家土葬之法,以减少灾害隐患。

[3]一宿觉:指一个晚上就豁然而悟。据《景德传灯录・温州永嘉玄觉禅师》记载,(唐)永嘉禅师参访六祖慧能,问答投契,顿时得悟。六祖慧能留永嘉禅师一宿。“一宿觉”成为禅宗的著名公案
 永嘉禅师,唐朝,法名玄觉,号明道,谥无相大师。先学天台,后无师自悟禅宗真义。为六祖慧能大师之法嗣。著《证道歌》一首。又有《永嘉集》盛行于世。

[4]僧摩马聘君:马僧摩。明朝。法幢和尚的受业师。聘君,“聘士”的尊称,指不应朝廷以礼征聘的隐士。

[5]无异禅师:博山无异禅师,无异元来禅师(博山能仁寺,今江西上饶市)。明朝。曹洞宗。字无异。先学天台止观,转而学禅,师承寿昌慧经,曾三次礼谒云栖袾宏。一生高唱禅净不二之旨,随其求戒之学士大夫不下数万人。著有《宗教通说》、《参禅警语》等。

[6]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:不知道就是不知道,这是一种智慧。语出《论语・为政》。

[7]吾有知乎哉,无知也:我有知识吗?其实我没有。语出《论语・子罕》。

[8]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,是丘也:我所知道的没有不跟你们共享的,这是我孔丘之心。语出《论语・述而》。

[9]宋贤:明朝官员。常熟县令,后擢升御史。政绩卓著。

[10]贺逢圣:明朝官员。历任翰林编修、洗马、礼部尚书、东阁大学士等。张献忠攻陷武昌后,投湖死。

[11]李长庚:明朝官员。历任户部主事、江西左、右布政使、山东巡抚、改右副都御史、顺天府尹、吏部尚书等。其人“不植党援”,臣心如水,刚直不阿,敢于直言。

[12]师卦:《易经》六十四卦的第七卦。行险而顺,是中上卦。下坎上坤。坎为水、为险;坤为地、为顺,喻寓兵于农。师卦,阐释由争讼终于演变成战争的用兵原则。用兵乃圣人不得已而为之,军队必须是正义之师,统帅必须中庸公正,老成持重,战争必须得到人民的支持,才能战无不胜,化凶为吉。师,指军队。

[13]惓切:恳切。

[14]六曹:中国古代中央官职。东汉尚书开始分为六曹治理国事 ,据《续汉书・百官志三》记载,有三公曹、吏部曹、民曹、南北两主客曹、二千石曹、中都官曹。

[15]六子:指周敦颐、程颢、程颐、张载、邵雍、朱熹。六人皆为宋代著名理学家。

[16]雪窦云:石奇通云禅师。明朝。临济宗。字石奇。师嗣密云圆悟禅师。清顺治元年应邀重建雪窦(浙江宁波市),辛苦经营二十年,古刹再次振兴。史称雪窦中兴之师。著有《雪窦石奇禅师语录》等。

[17]香严:香严智闲禅师。唐朝。沩仰宗。法号智闲。初从百丈怀海出家,百丈禅师圆寂后改参师兄沩山灵佑,为沩山灵佑禅师之法嗣。住于邓州香严山(河南邓州市淅川县),化法大行,净侣千余人,世称“香严禅师”。敕谥“袭灯大师”。

[18]应庵华:应庵昙华禅师。宋朝。临济宗。字应庵。与大慧宗杲并称临济法系之二甘露门。

[19]密庵杰:密庵咸杰禅师。宋朝。临济宗。号密菴(密庵)。应庵昙华之法嗣。

[20]汉尉:(西汉)尉梅福。字子真。精通《尚书》和《谷梁春秋》。王莽当政后,弃家隐居。后世关于其成仙之传说甚多。

[21]常禅师:大梅法常禅师。唐朝。马祖道一禅师之法嗣。因初参马祖道一时问:“什么是佛?”,听到马祖大师说:“即心即佛”,当即大悟。后隐于大梅山(浙江宁波市)静修。

[22]费隐容和尚:费隐通容。明末清初。临济宗(天童派)。号费隐,法名通容。密云圆悟之法嗣。生平著述颇多,有《五灯严统》、《祖庭钳锤录》、《说法语录》等,及诗文集等刊行于世。虽不曾东渡日本,但因是隐元隆琦的本师,故在日本深受黄檗宗僧人的景仰。

[23]牧云门和尚:牧云通门禅师。明朝。临济宗。号牧云。密云圆悟之法嗣。博通外学,能诗文,擅长书绘,颇有魏晋古风。著有《牧云和尚语录》、《牧云和尚七会余录》等。

[24]木陈忞和尚:山翁道忞禅师。明末清初。临济宗。字木陈,号山翁。清顺治赐号弘觉禅师。密云圆悟之法嗣。著有《弘觉忞禅师语录》(收于《乾隆大藏经》)、《奏对录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