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懂

印光法师文钞

普劝学佛谭序

佛法大无不包,细无不举。凡欲学者,当事实行。否则如读药方而不服药,欲求病愈,何可得乎。是故念佛之人,必须要敦笃伦常,尽己职分,闲邪存诚,克己复礼,知因识果,希圣希贤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

佛法广大,无所不包;佛法微细,无所不举。凡是想学佛的人,应当从事真实修行。否则,如同读药方却不服药,想求病好,怎么可能实现呢?所以念佛之人,必须要敦笃伦理纲常,竭尽自己的职责本分(即敦伦尽分),闲邪存诚(防止邪念,心怀诚敬),克己复礼(战胜己私、还归真理),知因识果,仰慕效法圣贤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

又须真为生死,发菩提心,以深信愿,持佛名号,决定求生极乐世界。以此自行,复以化他。俾内而家庭,外而世人,同沾佛化,同生净土。庶可不孤佛化,不负己灵。

还必须真为生死,发菩提心,以深信愿,持佛名号,决定求生极乐世界。以此自己行持,并以此教化他人。使得内而家庭,外而世人,共同沾沐佛的教化,共同往生净土。才可以不辜负佛的教化,不辜负自己的性灵。

若其泛泛悠悠,研究种种法门,亦复依之修持。则其作大通家,并来生得人天福报,当可有分。而欲了生脱死,超凡入圣,恐难梦著。何以故,以一切法门,均须断惑证真,方可了生脱死。非如净土法门,仗佛慈力,可以带业往生也。佛力自力,奚啻天渊悬殊。了此则不敢仗自力以弃佛力,以延了生死之期于未来若干数劫也。

如果修行人泛泛悠悠,研究种种(依仗自力的通途)法门,并依照这种种法门来修持。那么他作一个大通家,且来生得到人天福报,应当可以有分。而想要了生脱死,超凡入圣,恐怕梦都很难梦到。为什么呢?因为一切法门,都必须断惑证真,才能了生脱死。不像净土法门,仗佛慈力,可以带业往生啊!佛力自力,何止天渊悬殊!明白了这个道理,就不敢专仗自力而舍弃佛力,以致拖延了生死的日期于未来若干数劫之后啊!

刘达玄居士,以大劫弥漫,太平无期,遂息心研究佛典。方知佛法为一切诸法之本。果能依佛所说而行,上之则断惑证真,以复本性。下之则改恶迁善,而为贤人。

刘达玄居士,因为大劫难弥漫世间,太平之日遥遥无期,于是息心研究佛典。才知道佛法是一切诸法的根本。果真能够依照佛陀所说的来行事,上根的人可以断惑证真,来恢复本性;下根的人可以改恶向善,而成为贤人。

贤人以身率物,则内而家庭,外而世人,均可相观而善。其移风易俗,固在于不知不觉中。孟子谓穷则独善其身,若能如上所说,虽穷亦何难兼善其乡邑乎哉。

贤人以自身的行为作众人的榜样,那么内而家庭,外而世人,都可以相互观摩而向善。这样移风易俗,原本就在不知不觉中了。孟子说:“未发达时就修养好自身。”如果能够如上所说,即使未发达,又有什么困难来利益其县乡的百姓呢?

于是用通俗文,作普劝学佛谭数十篇。以期智愚共晓,人各修持。则天下太平,人民安乐,庶几可以亲见矣。范古农居士已发其蕴。不慧但将学佛之实行,及了生死之捷径言之。使人人同于此生了生脱死。较比仗自力修其余一切法,其难易不亦日劫相倍乎。(民国庚午孟秋)

于是用通俗的白话文,写了《普劝学佛谭》数十篇。以期智慧与愚昧的人共同知晓,每个人各自修持。那么天下太平,人民安乐,不久就可以亲自见到了。范古农居士已经阐发过这本书的底蕴。我只是将学佛的实行,以及了生死的捷径来说一说。使得人人同在这一生了生脱死。比起依仗自力修其余一切法,它们的困难容易不是如同一天与一劫所相差的倍数吗?(民国庚午<1930>孟秋<农历七月>)

 

< 学习笔记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