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懂

印光法师文钞

华严经感应颂

华严一经,诸经中王。末后归宗,导往西方。

《华严经》,是诸经之王。最后归宗,引导往生西方。

无机不被,无法不摄。纵欲赞扬,穷劫莫竭。

没有根机不加被,没有一法不收摄。纵然想要赞扬,穷尽劫数也不能赞尽。

若无宿根,名亦难闻。何况书写,受持精勤。

如果没有宿世善根,经名也很难听闻。何况是书写,精勤受持。

是经义理,不可思议。果报功德,亦复如是。

这部经的义理,不可思议。果报功德,也是如此。

纸格印妥,回禄已临。越例夜送,人出店焚。

纸张格式印好,大火已经来临。打破惯例连夜送出,人出去后,印刷店就被焚烧了。

写毕装好,忽逢大劫。全家远逃,物悉被窃。

书写完,装裱好经书,忽然遭逢大劫。全家逃到远方,一切东西全被盗窃。

唯独此经,了无伤损。归来一见,不胜欣幸。

唯独这部经,没有一点损伤。回到家中看到这种情形,非常欢喜庆幸。

劫属共业,诚系别业。由诚感故,应亦特别。

大劫属于共业,诚心是别业。由于诚心而感通的缘故,感应也很特别。

经之大义,予序已明。今作此颂,用表诚灵。

经文的大义,在我的序中已经阐明。现今写下这个偈颂,用来表示心诚则灵的道理。

愿见闻者,各事修持。以期寿尽,会预莲池。

祈愿见到、听到的人,各各致力于修持。以期寿终报尽,会同进入莲池海会。

印老法师为崧乔居士再撰写经灵感颂,回函并嘱须将经过数险得保无恙之事实,略释几句于颂后,俾阅者同生信心云云。按居士写经至付文新印肆所印,初印千页,某日下午七时印竣,肆例逾六时货不外运。此次忽破例送居士家,甫及门,则文新已被走电焚烧。殆别有驱使之者。否则何以外送,而有如是之巧耶。

印老法师为曹崧乔居士再度撰写写经灵感颂,回信并嘱咐他必须将经过数次危险,得以保全安然无恙的事实,在偈颂之后略微解释几句,使读者共同生起信心。按:居士写经交付文新印肆所印刷,最初印了一千页,某一天的下午七点印完,印肆所的惯例:超过六点,货物不外运。这一次,忽然破例,送到居士家,刚刚进门,文新印肆所已被漏电(引起的火灾)焚烧。这大概是另外有驱使的神灵。否则,为什么破例外送,而有如此的巧合呢?

甲戌三月十三黄昏时,居士公馆比邻失慎。仅隔一垣,势将殃及。居士写经,神不外驰,竟充耳无闻。迨家人惊促迁避,所写尚有两行未完。以自写经以来,每一纸从未中辍,不愿轻破此例,仍然安坐续写。及写毕,则火势已衰,竟庆无恙。又若隐有神护者。

甲戌(1934)三月十三,黄昏时分,居士公馆的隔壁失火。仅仅隔着一堵墙,火势将要蔓延过来。居士写经,心神不向外奔驰,竟然充耳不闻。等到家人惊慌催促,将要逃走避开,所写的经文还有两行没有写完。因为自从写经以来,每一页纸从来没有中断过,不愿意轻易破这个例,仍旧安然坐着接着书写。等到写完,火势已经衰弱了,竟然庆幸安然无恙。又好像隐约有神灵保护一样。

丙子春写经圆满,付汤家巷积古斋襯裱,刚裱完送回,次日对门高万丰纸店即失火。既免殃及,又未点水溅污经页。有如兵戎交加,俗谓子弹中人,确有眼睛者。设非神灵呵护,奚能如是。

丙子(1936)春天,写经圆满,交付汤家巷积古斋衬裱,刚裱完送回,第二天,对门的高万丰纸店就失火了。既免除了火灾的殃及,又没有被一点水溅污经页。如同兵戎战火交加,俗话说:子弹击中人,的确是有眼睛的。如果不是神灵呵护,如何能够如此。

丁丑秋吴门失陷,骤遭大劫。居士全家远避,所有物件,被窃一空。唯经独存,毫无损坏。尚有宅将被毁之事实发现,得以幸免,亦赖是经。佛法不可思议,竟有如是之明征。世人仍多不信,反生毁谤,实是如来称为可怜愍者。故老人云,愿见闻者,各事修持,以期寿尽,同预莲池。实剖心沥血之恳切语,统祈世人共勉之。 戊寅秋日奉印老法师命德森代述

丁丑(1937)秋天,苏州失陷,骤然遭遇大劫。居士全家逃到远方,家中所有的物件,都被盗窃一空。唯有经书独存,丝毫没有损坏。还有家宅将要被毁的事实被发现,家宅得以幸免,也仰赖这部经。佛法不可思议,竟然有如此的明征。世人仍然有很多不信的,反而生起毁谤,实在是如来所称的“可怜愍者”。所以印公老人说:“愿见闻者,各事修持,以期寿尽,同预莲池。”实在是剖心沥血的恳切话语,一并祈望世人共同勉励。 戊寅(1938)秋日,奉印老法师之命,德森代述

 

< 学习笔记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