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懂

印光法师文钞

世界佛教居士林观音成道日开示法语

今日为观世音菩萨成道良辰,特述菩萨本迹感应如次。世之传菩萨纪念日有三,曰二月十九,曰六月十九,曰九月十九。二月十九日实不可考,或曰菩萨圣诞。六月十九日,乃南五台山示现之日。九月十九日即今日,或传为成道之期。

今天是观世音菩萨成道的良辰,特地叙述菩萨本迹感应如下。世间所传菩萨的纪念日有三个,就是二月十九、六月十九、九月十九。二月十九日,实据不可稽考,或者称为菩萨圣诞。六月十九,是南五台山示现的日期。九月十九,就是今天,或传说是菩萨成道的日期。

然菩萨于久远劫来早已成佛,号正法明。今所传者,不过菩萨应化之身之感应事迹,令众生见者闻者,种诸善根而已。其实无日非大士诞辰,无时非大士涅槃也。

然而菩萨在久远劫前,早已成佛,号正法明如来。现今所流传的,不过是菩萨应化之身的感应事迹,令见到听到的众生,种下诸多善根而已。其实没有一天不是大士的诞辰,没有一时不是大士涅槃时啊!

大士因中由耳根证入,从闻思修,入三摩地,以此三昧而得圆通。果上由众生称名,观其音声而得解脱。故名曰观世音菩萨。

大士在因地中,由耳根证入圆通,从闻、思、修三慧,入三摩地(三昧正定),以此三昧而得圆通。果地上,由于众生称念菩萨名号,菩萨观其音声而得解脱。所以名为观世音菩萨。

菩萨虽安住寂光,而分身尘刹,随类现身。或现菩萨身,或现缘觉身,或现声闻身,或现天,人,阿修罗,地狱,饿鬼,畜生身,如普门品所谓应以何身得度者,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是也。

菩萨虽然安住常寂光土,而却分身尘刹,随类现身。或现菩萨身,或现缘觉身,或现声闻身,或现天、人、阿修罗、地狱、饿鬼、畜生身,如《普门品》中所说:“应以何身得度者,即现何身而为说法。”

须知众生一念心性,与诸佛菩萨无二无别。大士,全证众生本有心性。众生返迷归悟,亦可如大士之应机无方,而享寂灭法喜之乐。彼既丈夫我亦尔,何可自轻而退屈。

要知道众生一念心性,与诸佛菩萨无二无别。大士完全证得众生本有的心性(,除此之外别无所证)。众生返迷归悟,也可如大士一样,应众之机没有固定的方式,而享寂灭法喜之乐。观世音菩萨既然是大丈夫,那我也一样是大丈夫,怎么能轻视自己而退失道心。

吾侪若生观音时节修持,甚难甚难。今本师释迦牟尼佛已指陈修持法则,譬如祖宗家业已创,只要子孙善能保守,即可不致覆亡。大士已创佛之家业,只要吾侪能依教修持,即能自在受用。

我们如果要修观世音菩萨那时候所修的耳根圆通,很难很难。现今本师释迦牟尼佛,已经指示出修持的法则,譬如祖宗的家业已经创立,只要子孙能够很好的保卫守护,就可以不致灭亡。观音大士已经创立好佛陀的家业,只要我们能够依教修持,就能够自在受用这份家业。

依教修持云何。宜以观音之心为心,观音之行为行。观音之心大慈悲是,观音之行自利利他是。众生信仰菩萨,即遇刀兵水火,盗贼横逆诸恶境界,亦不可有一念间断。

什么是依教修持呢?应该以观世音菩萨的心为心,以观世音菩萨的行为行。观世音菩萨的心就是大慈大悲,观世音菩萨的行就是自利利他。众生信仰观音菩萨,即使遇到刀兵水火,盗贼横逆,诸多凶恶境界,也不可有一念的间断。

因果之事,通夫三世。因果之理,出夫自心。道在人心,如水在地。肯掘即得水,肯念则受用。求则得之,不求则失之。虽曰感应道交,实亦自心所感格也。

因果之事,贯通三世。因果之理,出于自心。圣道在人心之中,如同水在地下。肯挖掘就会得到水,肯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就会得到受用。求,就会得到;不求,就得不到。虽然说是感应道交,实际也是自心所感通的啊!

虚空无碍疆界,疆界无碍虚空。一月丽天,无论大江大河,即小而一滴一勺之水,其光到处影现。唯水清而静则显,水浊而动则隐。

虚空不会障碍各种疆界,各种疆界不会障碍虚空。一轮明月高空照,无论大江大河,即使小到一滴水,一勺水,月光所到之处,就会显现月影。只是水清、平静,就显现;水浊、波动,就隐没。

众生之心如水,阿弥陀佛如月。众生以信愿具足,至诚感佛,则佛应之,如水清月现也。若心不清净,不至诚,与贪瞋痴相应,与佛相背,佛不能感,如水浊而动则隐。月虽不遗照临,而不能昭彰影现也。

众生之心就像水,阿弥陀佛就像明月。众生以信愿具足,至诚感佛,那么佛陀之应,如同水清月现啊!如果心中不清净,不至诚,与贪瞋痴相应,与佛相违背,不能感应佛陀,如同水浊波动,月亮就隐没。月亮虽然不会遗弃照临,但却不能清楚影现啊!

居今之世,祸乱患难甚烈。欲求一法遍一切法,即生修即生证。径路修行,唯念佛为第一。大众既为佛弟子,须择法眼明。佛法无量无边,各人须自量根性。上根利智,现身成佛,即佛世亦不多睹,遑论今时之末法钝根哉。

当今之世,祸乱患难极其惨烈。想求一个法门能遍及一切法门,当生修持当生证得。走捷径之路修行,唯有念佛法门为第一。大众既然是佛弟子,必须择法眼能看清楚。佛法无量无边,各人必须衡量自己的根性。上根利智,现身成佛,即使是佛在世时也不多见,更不要说现今之时的末法钝根了。

一切法门,皆须自力功深,断惑证真,见思烦恼丝毫无余,方了生死。断见惑已,即证初果,预圣流,名须陀洹。尚须七生天上,七返人间,而断思惑,渐证四果罗汉之位,生死方了。

一切(通途)法门,都必须依靠自力且功夫深厚,断惑证真,见思烦恼断得丝毫无余,才能了生死。见惑断了,就证得初果,预入圣流,名须陀垣。但还必须七次生到天上,七次返回人间,而断思惑,渐证四果罗汉之位,生死才算了结。

念佛法门则不然。只要至诚恳切,心与佛合,心与道合,临命终时,自能蒙佛接引,品位高下由修持之深浅定之。极乐四土,虽生同居,位亦不退。即能顿超十住,十行,十回向,十地。

念佛法门则不然。只要至诚恳切,心与佛合,心与道合,临命终时,自然能蒙佛接引,往生品位的高下,由修持的深浅来定。极乐四土,虽然是往生到凡圣同居土,也证入不退位。就能顿超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等位。

带业往生,全仗佛力,喻如有大石百千万个,欲过海者,装于大火轮中,即可不沉而运于他处。否则,撮土之沙,亦即下沉。自力欲了生死,犹如舍舟过海,除非有羽能飞,否则,未有不堕溺者。仗佛力了生死,犹如稳坐船中,片刻即到彼岸。

带业往生,全仗佛力,譬如有百千万个大石头,想要渡过大海的人,将这些大石头装在大轮船中,就能不沉而运到其它地方。否则,一撮土的沙石,也会立即下沉。靠自力想要了生死,犹如舍弃轮船渡过大海,除非有翅膀能飞,否则,没有不堕海溺死的。仗佛力了生死,犹如稳坐船中,片刻工夫就到达彼岸。

修学之士,第一不可二三其心,随境所转,禅教密宗,了无定见。卒至力大益小,不但生死今生不了,即来生亦大不易。念佛一法,论修学,则简易稳当。论法门,则广大无边。

修学之人,第一(重要的是)不能三心二意,随境所转,学禅、教、密各宗,完全没有一点定见,最终导致用力大,而利益小,不但生死大事,今生不能了结,即使来生,也大为不易。念佛一法,就修学来说,则是简便容易稳当。就法门来说,则是广大无边。

谛公在圆通寺讲普贤行愿品,对于净土事理,多已发挥。今予再申述之。夫善财遍参知识,末后受普贤教,证齐诸佛之后,以十大愿王,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以期圆满佛果,且以此普劝华藏海众。

谛闲法师在圆通寺讲《普贤行愿品》,对于净土的事理,大多已经发挥。现今我再申明叙述一下。善财童子遍参善知识,最后受普贤菩萨教导,证入齐等诸佛的等觉位之后,以十大愿王,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以期圆满佛果,而且以此来普劝华藏海众。

夫华藏海众,无一凡夫二乘。皆法身大士。破无明,显法性,尚须往生。我何人斯,敢不景从。念佛法门,诚上成佛道,下化众生,凡圣共由之路,成始成终之法也。

华藏海众,没有一位是凡夫二乘。都是法身大士。破无明,显法性,还必须往生极乐世界。我们是什么人,怎敢不景仰跟从呢?念佛法门,实在是上成佛道,下化众生,凡夫圣者共同经由的道路,成始成终的法门啊!

修行人须各尽其分,父慈子孝,兄友弟恭,夫唱妇随。身口意三业无亏,发菩提心,自利利人,方名真修。若口说修行,心怀不善,是名假善人。因地既伪,实益何得。

修行人必须各自竭尽本分,父慈子孝,兄友弟恭,夫唱妇随。身口意三业没有亏缺,发菩提心,自利利人,才名为真修。如果口说修行,心怀不善,这样名为假善人。因地既已作假,实际利益如何能得到呢?

又利人一节,倘他人不信,当可默尔而已。其与父母眷属,天性相关,倘有不信,能至诚代为忏悔,久久自能感格。所谓诚之所致,金石为开。使父母眷属,业消智朗,自己修持诚笃,他人自当相观而善。古云以言教者讼,以身教者从。身率言从,效力极大。

另外,利人这方面,倘若他人不相信,默然就好了。对于父母眷属,天性相关,倘若他们不相信,能够至诚代他们忏悔,久久自然能够感通。所谓“诚之所致,金石为开”。假使父母眷属,业消智朗,自己修持真诚笃实,他人自然会相互效仿而向善。古人说:“以空泛的言语教导,他人就会争辩不休;以自身行为教导,他人就会听从。”以身作则,言听计从,效力极大。

具信心者,不可学外道求生人天福果,及来生富贵欲乐等报。吾保决定蒙佛接引,决定华开见佛。

具有信心的人,不可学外道,求生人天福果,以及来生富贵欲乐等福报。(这样)我保你决定蒙佛接引,决定华开见佛。

日者,有居士询余,祖师西来意[1],庭前柏树子[2],彼实毫无心得。祖师之意,庭前柏树子,巍巍大树,学人当下即见,令人参而自得。不然,本明心地,无所发明,即见不过柏树子而已。

某一天,有位居士询问我,祖师西来意,庭前柏树子,他实际上毫无心得。祖师的意思是:庭前的柏树子,巍巍大树,学人当下就能见到,令人参究而自己得到。不然的话,自己本来明觉心地,没有办法阐发显明,即使看见,也不过是柏树子而已。

宗门所有言句,一一皆指归即心自性,初无义路可以思量。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,乃见自性天真之名字佛,非究竟涅槃福慧圆满两足尊也。

宗门中所有的言句,一一都是指归即心自性,最初没有义解之路可以思量。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,是见到自性天真的名字佛,并不是究竟涅槃、福慧圆满的两足尊。

明心见性,是悟非证。悟后当须断见惑证初信位入圣流,断思惑证七信而了生死,八九十信破尘沙伏无明,破一品无明证一分三德秘藏而证初住位,即为法身大士,再历十住,十行,十回向,以迄十地,等觉,再破一品无明证一分三德秘藏而成佛矣。学者切莫妄会。

明心见性,是悟不是证。开悟之后,必须断见惑,证初信位,入圣流。断思惑,证七信位,而了生死,八、九、十信位,破尘沙惑,伏无明惑。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三德秘藏,而证入初住位,就成为了法身大士,再经历十住位,十行位,十回向位,以至十地位、等觉位,再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三德秘藏,才真正成佛啊!学人千万不要错妄领会。

古人谓西方极乐世界唯有一乐字,可惜世人不能全身靠倒。大众闻法有素,深望至诚恳切修持去。吾保将来,成佛有分。勉之哉,勉之哉。

古人说:西方极乐世界,唯有一乐字,可惜世人不能全身靠倒。大众听法由来已久,深切地希望能够至诚恳切修持。我担保将来,成佛有分。要勉励啊!要努力啊!

 

< 学习笔记 >

[1]祖师西来意:禅林用语。古来多用于公案中。与“佛法的大意”一词共为表示佛法之奥义、禅理之真髓。禅宗初祖菩提达摩自西方之印度来到中国传弘禅法,对“其真意为何?”加以反省考察,以明诸佛列祖悟道之根本精神。

[2]赵州柏树子:禅宗公案名。亦作“庭前柏树子”。学僧问赵州禅师,什么是达摩祖师从西方来东土传授的佛法意旨?禅师说,“庭院前的那棵柏树。”学僧认为我要的是道,你回答的却是境,禅师则说我从不谈境。此公案中,赵州以“庭前柏树子”教人会取眼前者即是,而截断学人别觅佛法之思路。即以超越人、境相对等分别见解之本来风光,拈提达磨要旨之真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