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懂

印光法师文钞

法句经故事1-7 谁有得到黄色布料供养的资格

 

偈9
人若不能远离贪欲,无法克己,不诚实,没有资格穿着袈裟。(注1)

偈10
人若远离贪欲,善持戒律,克己,诚实,有资格穿着袈裟。

参考:法句 之 别译
◆ 别译 1
未脱离烦恼之污染,不自制与不真实的人,却身披橘色袈裟,那是他所不配的。
已弃除烦恼之污染,戒行具足,具备自制与真实的人,真正配得上身披袈裟。
◆ 别译 2
若人穿袈裟,不离诸垢秽,无诚实克己,不应着袈裟。
若人离诸垢,能善持戒律,克己与诚实,彼应着袈裟。

 

|||||||

有一次,佛陀的两大弟子――舍利佛和大目犍连尊者,离开舍卫城到王舍城去。抵达之后,王舍城的人邀请他们和其他的比丘,一起接受早餐的供养。这时候,有人捐出一件非常有价值的布料给这次供养大会的主办人,并告诉他们,如果经费短绌,就把它卖掉。如果不缺,就把它供养给他们认为最值得拥有它的比丘。由于不缺经费,所以他们决定把这块布料供养给比丘。舍利佛和大目犍连尊者只是偶尔到王舍城,所以他们觉得把它供养给该城居民的提婆达多尊者较为恰当。他们因此错误的地把它供养给提婆达多。

提婆达多把布料做成出家袈裟,并且穿在身上。后来,有位比丘从王舍城到舍卫城向佛陀顶礼、问讯,并且向佛陀提及这件事。佛陀说,这不是提婆达多第一次接受不该得的布料,佛陀接着说以下的故事:

提婆达多的某一前世是猎象人。那时候,在某处森林里,住了很多的大象。有一天,他观察到这些大象在看到辟支佛(注2)时会下跪,他就偷偷拿了一件黄色袈裟的上半部,遮住自己的头和手,并且手执长矛,在大象经常出入的路上等它们。这些大象果真出现了,并且误以为他就是辟支佛,而下跪行礼,因此被他轻易地一一加以猎杀。

这时候,出生为象群领袖的菩萨发现象群的数目愈来愈少,就决定到象队后面去调查。它小心奕奕地避过猎人的长矛,并用象鼻缠住猎人。但当大象正准备将他摔死在地时,却惊觉到他身上穿的黄色袈裟,一阵犹豫之后,终于饶他一命。

猎人利用黄色袈裟的遮掩去猎杀大象是错误的,也是败德的行为,他不应该利用袈裟来骗人。

佛陀以这个故事说明,提婆达多甚至在某一前世时就曾经误用黄色的袈裟。

[注]
1.袈裟是弃绝世间的外在象征,比丘的袈裟加以染色是为了使其不具任何价值。本法句的袈裟是一双关语,如果内心不清净,则光靠外表的象征也没有任何意义。佛陀在另一个场合中,曾说内心清净的人,不管外表如何,才是真的比丘。(参考第142句)
2.辟支佛与佛一样都是自行证悟四圣谛,并且断除所有烦恼的人,但辟支佛并不教导众生。辟支佛在佛不出现世间时出现。

 

【 达摩难陀长老 编著/周金言 译 】

|||||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