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懂

印光法师文钞

复安徽万安校长书

🔎 ◤…读书会第694天…◢
贵校四语,尽性[1]学佛,尽伦[2]学孔,道学为体,科学为用,实为学道不易之宗旨。

贵校的四句校训:尽性学佛,尽伦学孔,道学为体,科学为用,实在是学道不变的宗旨。

🔎 ◤…读书会第695天…◢
儒者以词章为事,遂将学道之法,变作学艺,曷胜[3]痛惜。而今之新学,多皆舍本逐末,能如贵校之宗旨者,实不多见。

自从儒家学人以词句文章作为事务,便将学道的方法,变成了学习技艺,实在让人痛惜!而现今的新学,大多都是舍本逐末,能秉承贵校这样宗旨的,实在不多见。

尽性学佛,方能尽伦学孔。尽伦学孔,方能尽性学佛。试观古今之大忠大孝,与夫发挥儒教圣贤心法者,无不深研佛经,潜修密证也。儒佛二教,合之则双美,离之则两伤。以世无一人不在伦常之内,亦无一人能出心性之外。

尽性学佛,才能克尽伦常,学习孔孟之道。尽伦学孔,才能尽性修学佛法。试看古今的大忠臣、大孝子,以及发挥传扬儒家圣贤心法的人,无不是深入研究佛经,暗地学习,秘密修证。儒佛两大教,合起来修学就会互相增进,相互隔离便会双双受损。因为世间没有一个人不在伦常之内,也没有一个人能够出于心性之外。

🔎 ◤…读书会第696天…◢
具此伦常心性,而以佛之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为克己复礼,闲邪存诚,父慈子孝,兄友弟恭之助。由是父子,兄弟等,相率而尽伦尽性,以去其幻妄之烦惑,以复其本具之佛性,非但体一,即用亦非有二也。此实也,所云佛化之儒宗,不过表示其实而已,有何不可。

具备这样的伦常与心性,从而用佛法中的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作为克己复礼(战胜己私、还归真理)、闲邪存诚(防止邪念、心怀诚敬),以及父母慈爱、儿女孝顺、兄弟间互爱互敬的辅助。于是父子兄弟等人,就会互相跟随着尽伦尽性,去除虚妄的烦恼惑业,恢复本有的天真佛性。由此可见,儒教和佛教不但本体合一,就连功用也并非二致。这是就实质而言的,所说的"佛化的儒宗",不过是表明了儒佛的实质,有什么不可以的。

然在家学佛,必须深信因果,恪尽己分,戒杀护生,至心念佛,为决定不易之修持。所言恪尽己分,即慈孝友恭等。然世之不治,国乏贤人,其根本皆由家庭无善教所致。

然而在家学佛,必须深信因果,恪尽自己本分,戒杀护生,至心念佛,这是决定不改的修持。所说的恪尽己分,就是指父慈子孝,兄友弟恭等。而世间得不到好的治理,国家缺乏贤人,其根本都是由于家庭没有好的教育。

而家庭之教,母之责任更重,是以光屡言教子为治平之本,而教女为尤要者,以此。倘常以此与学生说,俾同以此相倡导,则不患不见治平之世矣。

而家庭的教育,母亲的责任更为重大。所以我多次说,教育子女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,而教育女儿尤其重要,就是这个原因。倘若常常将这些话,说给学生听,使得他们共同用这些道理来相互倡导,就不担心见不到太平盛世了。

 

< 学习笔记 >

[1]尽性:尽量发挥天赋的个性。

[2]尽伦:人与人之间关系达到了理想、完善、极致的境地。◇《荀子》:“圣也者,尽伦者也,王也者,尽制者也,两尽者,足以为天下极矣。”(所谓圣,就是完全精通万物事理的人;所谓王,就是完全精通礼法制度的人。这两个方面都精通的人,就完全可以成为天下最高的师表了。)

[3]曷胜:(用反问语气表示)不胜。曷,加强反问语气,相当于岂,难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