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懂

印光法师文钞

杭州弥陀寺启建莲社缘起疏

一切众生,一念心性,与佛全同。而其居心行事,与佛全异者,其故何也。良以迷本具之性德,逐妄合尘。以性具无著之戒定慧,反作逐境染污之贪瞋痴,遂造随事争执之杀盗淫。由是之故,轮回六道,受诸极苦。久经长劫,莫之能出。

一切众生,一念心性,与佛是完全相同的。然而众生的存心和行为,却与佛完全不同,这是什么缘故呢?这实在是因为众生迷惑了本来具有的性德,追逐妄相,合于六尘。把自性本来具有的无所执著的戒定慧三种性德,反而变成了追逐外境沾染外污的贪瞋痴三毒,于是造作随事争执的杀盗淫三业。因此,轮回六道,饱受极度痛苦。经过长久劫,仍不能出离。

大觉世尊愍之,兴无缘慈,运同体悲。示生世间,成等正觉。说法四十九年,谈经三百余会。其间教随机异,法以缘殊。大小偏圆,权实顿渐,各就机宜,令得利益。

大觉世尊怜悯无知造业的众生,兴起无缘大慈,普运同体大悲。示现化生来到世间,并证得无上正等正觉。说法四十九年,讲经三百多次。在此期间,世尊根据众生不同的根机和因缘而采用相应的教法。大乘、小乘、偏教、圆教、权教、实教、顿教、渐教,各自就着众生的根机和情况,使他们都得到利益。

于中求其三根普被,利钝全收。下手易而成功高,用力少而得效速。不断惑业,得预海会。即此一生,定出轮回者。无如信愿念佛,求生西方之殊胜超绝也。

在这众多法门当中,如果要找到一种上中下三种根机,普遍加被,利钝二根,全部收摄;下手容易而成功高妙,用力较少而得效迅速。不断烦恼惑业,就可参预莲池海会;就在这一生,决定超出轮回的法门。没有一个能够超过信愿念佛,求生西方这一法门的殊胜超绝啊!

以故华严,法华等诸大乘经,文殊,普贤等诸大菩萨,马鸣,龙树等诸大祖师。悉皆极力赞扬,普劝往生。

所以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等诸大乘经典,文殊、普贤等诸大菩萨,马鸣、龙树等诸大祖师。全都极力赞扬净土法门,普劝往生极乐世界。

迨至大教东流,远公大师,隐居庐山。创开莲社,宏通此法。最初结社之时,高僧钜儒之预会者,凡百二十三人。若终公之世,三十余年之内,其入莲社而念佛名,蒙接引而得往生者,则多难胜数也。

等到佛法东来,慧远大师,隐居在九江庐山东林寺。开创念佛莲社,宏通此净土法门。最初慧远大师结莲社之时,高僧大儒参预莲社的,共有一百二十三人。如果终其慧远大师在世之时,三十多年之内,加入莲社念佛名号,蒙阿弥陀佛接引而得往生的人,多得难以胜数啊!

自兹厥后,代有高人。宏扬莲宗,导利含识。宋初永明大师,住持净慈(净慈初名永明)。圆修万善,偏赞净土。恐学者不知自力佛力之所以然,作四料拣,以为指南。俾上中下根,若凡若圣,皆有遵循。若非弥陀化身,何克臻此。

从此之后,每个朝代都有高僧大德,宏扬净土宗,化导利益众生。宋朝初年,永明大师,住持净慈寺(净慈寺最初名为永明寺)。圆满修行种种法门,却特别推崇提倡净土法门。恐怕学习的人不知道自力佛力的所以然,作了一个四料简,作为修学的指南针。使得上中下三种根机,或凡夫、或圣人,都有一个遵循的轨则。如果不是阿弥陀佛的化身,怎么能达到这种境界呢?

后有省常法师,当太宗真宗之际,住持昭庆。慕庐山之遗风,结净行之莲社。而王文正公旦,首先归依,为之倡导。凡宰辅[1]伯牧[2],学士[3]大夫[4],称弟子而入社者,有百二十余人。其沙门则有数千。而士庶[5]则不胜记焉。

后来又有省常法师,在宋太宗、真宗之时,住持昭庆寺。仰慕远公在庐山倡导念佛法门的遗风,结起修学净行的莲社。而当时的宰相文正公王旦,首先来归依,为之倡导。凡宰相州官,学者贵族,称弟子而加入莲社的,有一百二十多人。其中出家沙门则有几千人。而普通百姓就不计其数了。

明季莲池大师,参禅大悟之后,力修净业,重兴云栖。以契理契机,莫过净土。遂著弥陀经疏钞,发其甚深旨趣。净土宗风,为之丕振。而一生悲敬双修,事理不二。以故戒杀放生,济孤利冥之懿范,数百年来,中外景仰。

明朝的莲池大师,参禅大悟之后,着力修习净业,重新振兴云栖寺。认为上契佛理,下契众机的法门,没有超过净土法门的。于是写下了《弥陀经疏钞》,阐发其中甚深的旨趣。净土宗风,为之大振。而莲池大师一生悲敬双修,事理不二。所以他提倡的戒杀放生,救济孤儿,利益冥界的美好轨范,几百年来,令中外景仰。

清雍正间,省庵法师,住持梵天。宏阐净土,不遗余力。其劝发菩提心文,堪与日月争光,虚空等寿。由此诸祖心光所映,杭州人士多皆信向。又以山水佳胜,高人蔚生。而人以类聚,故法门知识,亦多莅止。因兹法化之盛,较各处为优。地灵人杰,法以缘兴,信非虚语。

清朝雍正年间,省庵法师,住持梵天讲寺。不遗余力地宏扬净土法门。他写的《劝发菩提心文》,堪与日月争光,虚空等寿。由于有诸位祖师的愿力心光所映照,杭州地方的人士,大多都信仰趋向净土法门。又因为杭州这个地方,山清水秀,高人如林。且人以类聚,所以很多法门善知识,常常莅临此地。因此佛法教化的盛况,比起其它地方更为优胜。常言道,山水灵秀、人才俊美,佛法可因此而兴,看来的确如此。

迨光绪初年,玉峰法师,创建弥陀寺,为净土道场。凿山镌经,宏扬净土。虽其道德不敢与永明诸祖相比。而其誓愿宏深,语言痛切,不愧为净土向导,法门知识。继往开来,厥功实非浅鲜。

到了光绪初年。玉峰法师,创建弥陀寺,作为净土道场。开凿山石,镌刻经典,宏扬净土。虽然他的道德不敢与永明等诸位祖师相比。但是他的誓愿宏深,语言痛切,不愧是净土法门的向导,法门的善知识。继承往圣,开示来学,这个功德实在不小。

自后国家多故[6],住持非人[7],遂致一败涂地。近数年来,各界眼界大开。凡有志于学圣贤者,无不研究佛学,修持净业。某某等诸居士,不忍令此道场,长时湮没。公推智慧法师为住持。以期提倡莲宗,普利一切。

此后国家多患难,住持的人不称职,因此导致佛法一败涂地。近些年来,社会各界眼界大开。凡是有志于学习圣贤的人,没有不研究佛学,修持净业的。某某等诸位居士,不忍这个道场,被长时埋没。公开推举智慧法师为住持。以期提倡净土宗,并普利一切众生。

智师以己立立人,自利利他为心,仰效前修,特开莲社。每月六斋日,举行一次。有信心者,同来念佛。念毕少顷,恭请智师,或余知识,或通法居士,升座讲演净土法门中切要理事。俾诸人克治习气,增长信心,诚盛举也。

智慧法师以自己成就,成就他人,自利利他为志向,仰慕效法前辈修行人,特别开办莲社。每个月的六斋日,举行一次念佛法会。有信心的人,同来念佛。念佛后的一点时间,恭请智慧法师,或者其余的善知识,或者通达佛法的居士,升座讲演净土法门中切要的义理事相。使得人人都能克治不良习气,增长净土信心,这实在是一个盛举啊!

光与智师,志同道合,乃委其叙述缘起,以为一切大众劝。宋时长芦赜禅师,景仰庐山莲社,启莲华胜会,而普贤普慧二菩萨,梦中祈其书名。故知此会,是名最胜法施之会。凡入会者,各宜勉旃。

我与智慧法师,志同道合,于是详细叙述缘起,作为一切大众的劝导。宋朝长芦寺的宗赜禅师,景仰庐山莲社,启建莲华胜会,感得普贤、普慧二位菩萨,在梦中祈望禅师写下他们的名字。所以知道这个莲华胜会,名为最殊胜的弘扬布施佛法之会。凡是入会的人,各自应该勉励自己。

又近世之人,多务虚名,不修实行。口虽念佛,心与佛违。譬如药忌并服,何能愈病。必须念念克治自己习气,心心忆念弥陀洪名。凡有与佛不合之念头起,则自责曰,汝念佛求生西方之人,何可起此念乎。

又者,近来的人,大多贪图虚名,不修实行。口里虽然念佛,心里却与佛相违。譬如药物与忌食的东西一起服用,怎能治好病呢?必须在念念之间克治自己的习气。心心忆念阿弥陀佛的洪名。凡有与佛不合的念头生起,就责备自己说:你是念佛求生西方的人,怎么可以起这种念头呢?

正念一起,邪念自消,决不许其稍住顷刻。必使心中净无瑕秽,如净琉璃,内含宝月。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信愿持名,决定求生。方为真正修净土人。若有一念求来生人天福报之心,即修持精纯,亦名违背佛教。虽种善根,而了生脱死,当在驴年。可不哀哉。

正念一提起,邪念自然消灭,决不允许邪念稍稍有一刻的住著。必定使得心中清净没有瑕秽,如同清净的琉璃,内含宝月。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信愿持名,决定求生西方。这才是真正修行净土的人。如果还有一念求来生人天福报的心,即使修持精纯,也名为违背佛教。虽然种了善根,而想要了生脱死,当在驴年了。这不是很悲哀吗?

此段虽于缘起无涉,实为修持要义,故拉杂[8]书之。

这一段虽然与启建莲社的缘起无关,但的确是修持的重要义理,所以我不避杂乱地多写了一段。

 

< 学习笔记 >

[1]宰辅:辅政的大臣。

[2]伯牧:古代地方长官的泛称。

[3]学士:古代官职。文官之首。

[4]大夫:古代官职。

[5]士庶:读书人和普通百姓。士,旧指读书人。庶,平民。

[6]多故:多变乱,多患难。

[7]非人:1.不适当的人,不可信任的人。2.指人类以外的其他有情,有时也专指祸害人类的鬼怪。

[8]拉杂:杂乱,没有条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