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懂

印光法师文钞

法雨寺建如意寮募缘疏

(代撰)

生老病死,人各具有,如来说法,首先陈之。盖欲令众生悟出苦之要道,证本具之佛性。由兹永离幻苦,常享真乐也。

生、老、病、死,这是每个人都有的,如来说法,首先宣说这个道理。这是想要令众生觉悟到出离痛苦的要道,证得本自具足的佛性。由此永离虚幻的痛苦,恒常享受真实的法乐啊!

然四苦之中,病死为最,在俗则备有眷属,照应调护,出家则孑然一身,无所依倚。故从上古德,仰体佛慈,为之寮舍,择人奉侍,饮食医药,悉令如意,较之在俗,无多让焉[1],此如意寮之所由始也。

然而这四种痛苦当中,病苦、死苦是最苦的。在世俗人,则有很多的眷属,来互相照应,调养护理,而出家人,则孤身一人,无所依靠。所以随从古来大德,仰察体会佛陀的慈悲,为病僧建一个寮舍,选择适当的人,奉侍病人的饮食医药,全都让病人如意,比起在家人的安养照料,也不逊色了,这是如意寮的所以由来。

普陀为天下第一名山,本寺又介乎山之三大丛林,故十方衲僧,往来不绝,久居不去者,恒数百人。惟如意寮狭隘褊窄,兼之常住产业微薄,既不足以适病者之身心,又无力以供病者之药饵,寮名如意,其义奚存。

普陀山是天下的第一名山,本寺又是普陀山的三大丛林,所以十方的出家人,往来不绝,常住不走的,有几百人。惟有如意寮狭隘褊窄,加上常住的产业微薄,既不能让病人身心舒泰,又没有力量来供给病人的药品饮食,寮舍名称为如意,这个如意的意义哪里还存在呢?

衲接住之初,即以是为急务,拟欲另建精舍七楹,中间前供如来圣像,后供亡僧牌位,使病者礼诵有地,观感[3]易兴。两边隔作十有二间,除香灯寮外,皆为养病之所。

我接任住持之初,就将这件事当作急务,打算另外建立七间精舍,中间前面供奉如来圣像,后面供亡僧牌位,使病人时时观察人命无常而能保持信愿。两边隔作十二间房,除香灯寮之外,都作养病的处所。

少则人各一寮,多则二人共之,彼此相隔,庶无传染之患,身心适悦,易获勿药[2]之征。愈则任彼行藏(cáng)[3],没则相宜殡葬。使来者生有依止,死有归宿。更置田百亩,则以后之棺龛药饵,置办有资,勒碑一通,俾将来之住持职司,废替无敢。

人少就一人一个寮房,人多就二人共一个寮房,这样大家住得分散,就没传染疾病的隐患。身心适悦,容易获得不药而愈的征兆。病好了,则随任他离开或常住。死亡了,则宜给予殡葬。使前来的僧人,活着有所依止,死了有个归宿。更置办田地一百亩,那么以后棺龛的后事开销,病人的医药饮食,就有财力置办。刻立一块石碑,使得将来的住持接任这个职务,不敢废弃。

恳祈诸大护法,恺[4]分鹤俸[5],喜舍蚨(fú)[6]囊,俾此举速得圆成,庶福报永无央既。将见佛天云护,吉庆骈臻(pián zhēn)[7],五福萃于厥躬[8],余庆覃(tán)[9]及后裔矣。

恳祈诸位大护法,诚心分出自己的官俸,欢喜施舍袋中钱财,使得这件事情,快速得以圆满成就,而福报永无边际。将见佛天如祥云庇护,吉祥福庆一起来到,五福集聚于自身,更有无尽的福泽延及后世子孙啊!

 

< 学习笔记 >

[1]无多让焉:无多,没有多少。让,逊色,不及。

[2]勿药:不服药(而病愈)。◇《易・无妄》:“无妄之疾,勿药有喜。”(没有妄为,即使生了病,不用吃药也会痊愈。)

[3]行藏:指出处或行止。◇《论语・述而》:“用之则行,舍之则藏。”(被任用就施展抱负,不被任用就藏身自修。)

[4]恺:诚恳。

[5]鹤俸:鹤料,泛指官俸。

[6]蚨囊:钱袋。蚨,古代用作钱的别称。

[7]骈臻:并至,一并到来。

[8]萃于厥躬:聚集于一身。萃,聚集,汇集。厥躬,自身。

[9]庆覃:福泽绵延。覃,蔓延,延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