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懂

印光法师文钞

重刻佛说阿弥陀经序

(代撰)

窃惟净土之为教也,肇始于弥陀导师,演畅于释迦世尊。十方诸佛,出广长舌以赞扬。两土圣贤,发金刚心而流布。

我认为净土这个教法,开始于阿弥陀佛导师,并由本师释迦世尊宣演阐扬。十方诸佛,出广长舌相来加以赞扬。东西两土的圣贤祖师,发金刚心来流布。

总而论之,一代时教,百千法门,无非令人由文字般若而起观照般若,由观照般若而证实相般若。既证实相般若,则心净土净,情空境空。如一月普印于千江,若万籁咸鸣于一风。光明寿命,横遍竖穷。直与弥陀世尊,同一广大悠久。

总的来说,释迦本师一代时教,百千法门,无非教人由文字般若而生起观照般若,由观照般若而证得实相般若。既然证得实相般若,则心净土净,情空境空。如同一月普遍印于千江水,好像万种声音都鸣响在同一风中。光明寿命,横遍十方,竖穷三世。可说是与阿弥陀佛世尊,同样的广大悠久。

如是则何经非净土之经,何行非净土之行。约而言之,唯净土三经,专明其致。大启愿轮,深明缘起,其唯无量寿经。专阐观法,兼示生因,其唯十六观经。

这样说来,哪一部经不是净土的经典,哪一种行持不是净土的行持呢?简略地说,唯净土三经,专门说明了净土法门的道理缘由。其中,《无量寿经》,大启发愿之轮,深深地说明了缘起因由。《十六观经》,专门阐述观想之法,兼带显示往生净土之因。

如上二经,法门广大,谛理精微。末世钝根,诚难得益。求其文简义丰,词约理富,三根普被,九界同遵,下手易而成功高,用力少而得效速,笃修一行,圆成万德,顿令因心,即契果觉者,其唯佛说阿弥陀经欤。

上面二部经典,法门广大,真谛之理精细微妙。末世钝根之人,实在难以得到利益。寻求其中文字简单,法义丰瞻,言词简约,义理富足,上中下三种根机普遍加被,九法界众生共同遵守,下手容易而成功高妙,用力微少而得效迅速,专修一种行门,圆满成就万德,顿时令因地心,契入果地觉的,就只有《佛说阿弥陀经》了啊!

良由一闻依正庄严,上善俱会,则真信生而切愿发,有若决江河而莫御之势焉。从兹拳拳服膺[1],执持万德洪名,念兹在兹,以至一心不乱。能如是,则现生已预圣流,临终随佛往生,开佛知见,同佛受用。

实在是由于一听闻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,诸上善人俱会一处,那么真信生起,切愿发起,就如同决堤的江河无法抵御的形势一样。从此衷心信奉,执持阿弥陀佛万德洪名,念念不忘,以至心念专一不散乱。能够如此,那么现在生已经预入到圣人之流,临命终时随佛接引而往生极乐,开佛陀的般若知见,同佛陀一样受用圆满报身。

是知持名一法,括囊万行。全事即理,全妄即真。因该果海,果彻因源[2]。诚可谓归元之捷径,入道之要门。古德谓余门学道,如蚁子上于高山。念佛往生,似风帆扬于顺水。良有以也。

所以知道持名念佛这个法门,包括万行。全事即理,全妄即真。因该果海,果彻因源。实在是回归本元的捷径,进入修道的要门。古德说:其余法门学道,如同蚂蚁攀上高山。念佛往生,好似风帆扬于顺水。实在是有道理啊!

某宿业深重,罔谙净宗。实无自利利他之力,颇有己立立人之心。重刊此经,广为流通。俾读者各各执持名号,咸归一心。迥出尘世,倏登极乐。以法藏之愿轮,摄取众生。仗净土之境缘,直趋佛果。

我宿世业障深重,不很精通净土法门。没有自利利他的力量,颇有自己成就也成就他人的心。重新刊印这部经,广为流通。使得读者各各执持名号,都归一心不乱。迥然出离五浊尘世,快速登上极乐世界。以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轮,摄取众生。依仗净土的境缘,直趋佛果。

庶无问自说,不付空谈。而有闻斯行,方为实行。遂稽首谨劝而说颂曰。见闻随喜者,悉发菩提心。尽此一报身,同生极乐国。

使得释迦本师无问自说的《阿弥陀经》净土法门,不付空谈。而听到了就行动起来,才是真实修行。于是稽首劝勉而说偈颂:见闻随喜者,悉发菩提心。尽此一报身,同生极乐国。

 

< 学习笔记 >

[1]拳拳服膺:形容恳切地牢记不忘。拳拳,紧握不舍,引伸为恳切。服膺,铭记在心,衷心信奉。◇《礼记・中庸》:“子曰,回之为人也,择乎中庸,得一善,则拳拳服膺,而弗失之矣。”(颜回就是这样一个人,他选择了中庸之道,得到了它的好处,就牢牢地把它放在心上,再也不让它失去。)

[2]因该果海,果彻因源:全句“以果地觉,为因地心,因该果海,果彻因源。”以阿弥陀佛的果地觉,作为众生的因地心,所以说众生因地念佛的心,每一念都成就佛觉果海,而未来成佛的果报源自当下念佛的因中,因果同时交互作用,不隔毫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