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懂

印光法师文钞

法如庵万年簿序

(节录悬叙)

佛法广大如法界,究竟如虚空。难议难思,莫名莫状。克[1]论大纲,不出二谛。

佛法广大如法界,究竟如虚空。难以思议,不能命名不能描述。严格讨论佛法大纲,不能超出真俗二谛。

[2]真谛论,则有佛无佛,性相[3]常住。是以圆通道场,历尘劫而不迁不变。真如法门,尽来际而无替无兴。

以真谛来论,则有佛无佛,性相恒常永住。所以圆通道场,经历尘劫而不迁移,不变动。真如法门,尽未来际而没有替换,没有兴起。

约俗谛论,则法随缘起,道在人宏。得其人,则辟荆榛(zhēn)[4]而为梵宇,灭狐迹而作狮林。直教佛日增辉,法轮常转。

以俗谛来论,法随因缘而起,道在于人的宏扬。得到能够弘法之人,那么开辟荒地而成为佛寺,灭除狐狸的行迹而作为狮子吼的丛林。直教佛日增辉,法轮常转。

失其人,则即佛地而成业丛,泯经声而宣尘事。致使普门扃(jiōnɡ)户[5],觉路封途。僧与佛法,称为三宝者。以其续佛慧命,流通法道,非人莫从,唯僧是赖故也。

失去弘法之人,那么即佛法圣地而成为造业丛林,泯灭诵经之声而宣讲尘俗之事。致使普度之门关闭,正觉之路封阻。僧与佛、法,称为三宝的原因。是因为续佛慧命,流通法道,一定要有人去做,唯有依赖僧人的缘故。

 

< 学习笔记 >

[1]克:严格限定(期限等)。

[2]约:限制,简单,大约。

[3]性相:指体性与相状。性,事物的本质,不变而绝对之真实本体,或事物之自体。相,事物的表象,差别变化之现象的相状。无为法是性,有为法是相。据《大智度论・卷三十一》,关于性相之区别有二说:
(1)性相无异,仅系名称有别,说性即说相,说相即说性,如说火性即说热相,说热相即说火性。故性与相有时可以互用,如‘诸法实相’一语,即谓诸法实性。
(2)性相有别,性为其体,相为可识,如持释氏之戒为性,剃发染衣为相,性与相有内外、远近、初后等差别。

[4]荆榛:亦作“荆蓁”。灌木丛生、荒芜的样子。比喻艰危、困难。

[5]扃户:闭户。扃,从外面关门的闩、钩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