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懂

印光法师文钞

因果录序

因果报应者,乃人事与天理或顺或逆之影响也。故书曰,惠迪吉,从逆凶,惟影响[1]

因果报应,是人事与天理或随顺或违逆的影响。所以《尚书》中说:顺道吉祥,逆道凶险,吉凶之报,如影之随形,响之应声,没有不报的。

人虽至愚,断无幸灾乐祸,避吉趋凶,愿一切同人斥名唾骂,天地鬼神夺魄殛(jí)诛,及死后灵魂永堕三途恶道,受诸极苦,经百千劫,莫之能出者。然其所作所为,多皆反其所愿者何也。

一个人虽然愚昧到极点,但断然没有对灾祸感到喜欢并高兴的,也不会避开吉祥而趋向凶险,更不会愿意一切人都来指名唾骂,被天地鬼神夺去魂魄而遭到诛杀;以及死后的灵魂永远堕入三途恶道,受那些极大的苦痛,经过百千劫,不能出离。然而他的所作所为,大多都违反他自己的愿求,这是为什么呢?

由世少通人,不提倡因果报应之道,而家袭陋习,唯知以自私自利相传之所致也。间有所作所为,顺乎天理,内而家庭,恪(kè)尽己分,外而交际,务益于人。以及种种善举,悉皆奉行。

这是由于世间少有通达明智的人,不提倡因果报应的大道,而家传沿袭那些顽劣鄙陋的习气,只知道以自私自利,代代相传所导致的。偶尔也有一些所作所为,顺乎天理。内及家庭,恪守竭尽自己本分;外至交际,务必利益他人。以及种种善举,全都奉行。

若恤灾赈饥,济难扶危,戒杀放生,护惜物命,持斋吃素,诵经念佛,以期自他兼利,幽显[2]均益者,无不家门清吉,子孙兴隆,富贵尊荣,令人景仰。

像悯恤灾难,赈救饥民,慈济苦难,扶持危困,戒杀放生,爱惜保护万物生命,持斋吃素,诵经念佛,以期望自己他人都得到利益,阴间阳间均能得到利益的,这种人,没有不是家门清平吉祥,子孙兴隆发达,富贵尊荣,令人景仰。

历观传记,凡贤哲挺生,功业杰出,或道传群圣之心,或德为万民之望者,其先代皆有利人利物,资幽资显之懿行阴德焉。

历来纵观诸多的传记,凡是贤哲之人诞生,功业杰出,或者能够继承大道以传承群圣之心法,或者德行为万民所景仰的人,他的先祖都是有利益他人,利益万物,资福阴界阳界的善行阴德。

然此特凡眼所见之绪余耳,而其人之神识,或上生天宫,或高超佛国,世间凡夫,又何能悉知之而悉见之耶。

然而这还只是凡夫之眼,所看见的先祖遗留下来的庆祥,而那个先人的神识,或者上生到天宫,或者高超到佛国,世间凡夫,又如何能够全知全见呢?

因果之理,大发明实维佛经,而儒教经书,亦屡宣说。若书之作善降之百祥,作不善降之百殃。与洪范五福六极之说。及易之积善之家必有余庆,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。莫不皆以因果报应之理示人。

因果的道理,大大的显发阐明,实际是在佛经中,而儒教的经书,也多有宣说。像《尚书》中所说的:作善事,上天降下百种祥瑞;作不善,上天降下百种殃祸。与《尚书﹒洪范》中五福六祸的说法。以及《周易》的“积善之家必有余庆,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。”没有不是以因果报应的道理来开示学人。

但以其言简略,只说现世,及与子孙,未能详言过去现在未来,轮回六道三途之事,若不深研精思,或致当面错过。兼以俗儒每欲各竖门庭,与佛竞异,纵令知之,亦不肯提倡。

只是因为(儒家经书)言语简略,只说到现世,以及子孙,并未能详细说到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轮回六道三途的事情。如果不深入地研究,好好地思考,或许导致当面错过。又因为世俗儒生,每每想要各自竖立门派,争着要与佛法不同,纵然令他知道,也不肯去提倡。

致使贤者莫由树淑世善民之极功,愚者悉皆怀弱肉强食之恶念。由兹互相攻击,成千古未闻之杀劫。被杀者人固知其可惨,而杀人者之惨,当更酷烈万倍,惜世人不能悉知悉见。

(这些儒生的言行)致使贤者没有办法树立使世风淑美,使人民向善的极大功勋;愚昧的人,全都心怀弱肉强食的恶念。由此而互相攻击,成为千古未闻的杀劫。被杀的人,固然知道他可怜悲惨,而杀人之人的悲惨,应当更加严酷惨烈一万倍,可惜世人不能全知全见。

其可见者,若被人杀,若灭门绝祀,乃千万分之一二耳,其在三途所受之苦,则罄竹难书矣,可不悲夫。

可以看见的,像被人杀害,像灭门绝后,这只是千万分之一二分罢了,他在三途中所受的痛苦,是难以写尽的啊,这能不令人感到悲哀吗?

吾常曰,因果者,世出世间圣人,平治天下,度脱众生之大权也。即圣教昌明之世,若不提倡因果,尚不能普令愚民潜息隐恶,悉使智者,大积阴功。

我常常说:因果,是世出世间圣人,平治天下,度脱众生的大权。即使圣教兴盛发达的时代,如果不提倡因果,尚且不能够普遍让愚昧无知的人,潜移默化地止息恶行;使得明智聪慧之人,广大地积聚阴德。

况今世道人心,坏至其极,废弃圣经,推翻伦理,邪说横流,载胥其溺。有心世道者,思欲挽回狂澜,若不以因果报应为震聋发瞆之资,虽佛菩萨圣贤悉出于世,亦莫如之何,况其下焉者乎。

何况现今世道人心,坏到了极点,废弃圣人经典,推翻伦理,邪说横流,让人民的道德风尚相继变得沉沦低下。有心于世间道德风尚的人,思索而想要挽回狂澜,如果不以因果报应,作为震聋发瞆的资辅,虽然佛菩萨、圣贤全都出现于世间,也没有办法,何况是圣贤之下的人呢?

无锡金居士昌,有见于此,特记录近世,及现时各因果事,排印流布。冀人人各怀自利利人之心,以行己立立人[3]之道。则习尚正而风俗淳淑,人祸息而天眷常临。举此竞争士类,同作羲皇上人。因序其大意,以贡阅者。

江苏无锡的金昌居士,看到这种情形,特别记录近世,以及现时的各种因果事理,排印流布。希望每个人各怀自利利人之心,来实行让自己成就,并且成就他人的大道。那么风气趋尚端正,而民风民俗仁厚善良;人祸平息,而上天的眷顾常常降临。举凡是这些竞争的世人,同作隐逸无争的君子。因此序写其中大意,以呈现给读者。

 

< 学习笔记 >

[1]惠迪吉,从逆凶,惟影响:语出《尚书・大禹谟》。惠,柔顺的,顺从的。迪吉,吉祥,安好。从逆,参与叛逆。

[2]幽显:阴阳,阴间与阳间。◇《北史・李彪传》:“天下断狱起自初秋,尽於孟冬。不於三统之春,行斩绞之刑。如此则道协幽显,仁垂后昆矣。”(将全国断狱的时间定在初秋开始,初冬结束。不在《三统历》确定的春天施行斩首、绞死一类的刑罚。这样,道德就会施及人世和阴间,仁爱能够流传于后代。)

[3]己立立人:己立,自立,依靠自力有所建树。立人,扶持、造就人,让别人站得住。◇《论语・雍也》:“夫仁者,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。(有仁德的人,自己想站得住(指立身),就要使别人也站得住;自己想行得通(指事业通达),就要使别人也行得通。欲,想要。达,行得通。达人,让别人行得通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