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懂

印光法师文钞

吴淞佛教居士林发隐[1]序

佛法广大如法界,究竟如虚空,大无不包,细无不举,本一心以建立,随机宜而说法。虽则名为出世间法,实则圆具世间一切善法。虽则毫善弗遗,而复一法不著。(不著,谓不以为德,不自满足,若以不认真行为不著,其误大矣。)

佛法广大如法界,究竟如虚空,广大而无所不包,细小而无所不穷。本着一心而建立,随机所宜而说法。虽然名为出世间法,实际上,圆满具足了世间一切善法。虽然一丝毫的善法都没有遗漏,而又一法也不著。(不著:就是不以此作为自己的功德,不自我满足。如果以不认真行事,当作不著,这个错误就大了。)

唯其不著,故其行得至究竟,古今凡懿行过人者,多由学佛得力而致。由是即凡夫心,契如来藏,于一一法,悉能达本穷源,亲证实相。

唯有不著,所以行事才得到究竟。古今凡是德行超过常人的人,大多由于学佛得力而导致。由此即凡夫心,契合如来藏,对一一法,都能通达根本,穷尽源头,亲证实相。

虽则理致幽深,而复随根大小,悉皆能入,尽世间无一人不堪修,亦无一人不能修,以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故也。

虽然义理情致幽深,而又随根机的大小,全都能够进入。全世界的人没有一个不堪修,也没有一个人不能修。因为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的缘故。

须知无量法门,皆须自力断惑证真,方出生死。求其摄生普遍,利济无方,上中下三根同修,初中后始本不二,不断烦惑,不历异生,即得了生脱死,超凡入圣者,唯净土法门为然也。

必须知道无量法门,都必须靠自力断惑证真,方才出离生死。寻求其中普遍收摄众生,救济不拘方式,上中下三根同修,初中后始本不二,不断烦惑,不历转生,就得以了生脱死,超凡入圣,唯有净土法门能够如此啊!

以故上根如文殊普贤之俦,下根如五逆十恶之辈,皆为净土法门所摄之机。以其至简至易,至顿至圆,故能如大地之普载万象,大海之普纳众流也。

所以上根如文殊普贤这样的等觉菩萨,下根如犯下五逆十恶将堕地狱的众生,都是净土法门所收摄的根机。因为这个法门,最简单容易,最圆满顿超,所以能够如大地普载万物,大海普纳众流啊!

凡学佛修净业之人,必须力敦伦常,恪尽己分,父慈子孝,兄友弟恭,夫倡妇随,主仁仆忠,唯其无愧天职,方立学佛基址。进而敬受三归,谨修十善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(莫作奉行,当在起心动念处论,若徒在事实上论,则是自欺欺人矣。)戒杀护生,爱惜物命,信愿念佛,求生西方。

凡是学佛修习净业的人,必须努力注重伦理纲常,恪守竭尽自己的本分,父慈子孝,兄友弟恭,夫倡妇随,主仁仆忠,唯有无愧于本职义务,方能建立学佛的基础。进一步恭敬接受三归,谨慎修习十善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(诸恶莫作、众善奉行,应当在起心动念之处论,如果只是在事实上来论,就是自欺欺人了。)戒杀护生,爱惜物命,信愿念佛,求生西方。

如是之人,世间之宝,生获令名,没归佛国。又须以此,普化一切,由亲及疏,由近及远,俾一切人,同为善人。

如是之人,是世间之宝,在生获得美名,去世后归于佛国。又必须以自己所行的这些道理,来普遍化导一切,由亲到疏,由近到远,使得一切人,同为善人。

即俗修真,居廛(chán)[2]为政,化残暴于已着,消祸乱于未萌。由兹俗美风淳,人心丕变,灾消福萃,天眷常临,其为功德,莫能名焉。

在俗世中修真常,居家为政,转化残暴在已经显著之后,消除祸乱在没有萌发之前。由此习俗美善,民风淳朴,人心大变,灾消福聚,上天的眷顾常常来临,这个功德,不能形容。

若或徒窃学佛之名,不务学佛之实,则成佛法之罪人,不但无虚名之可得,且将有实祸以随其后。

如果徒然窃取学佛的虚名,而不从事学佛的实事,就成为佛法的罪人,不但没有虚名可得,而且将有实祸跟随在后。

譬如童子无知,以价值三千大千世界之摩尼宝珠,换取一根糖吃,糖不饱腹,而失毕生恃怙,欲不饥寒而死,其可得乎。

譬如童子无知,以价值三千大千世界的摩尼宝珠,换取一根糖吃,糖不能饱腹,而失去了毕生的依靠,想要不饥寒而死,怎么可能呢?

吴淞诸居士,特开佛教居士林,欲令同人,励志修持,以期各获实益,祈光着语,以作警策,因为述其大意云。

上海吴淞的诸位居士,特别开办佛教居士林,想使同人,励志修持,以期望各自获得真实利益,请我写几句话,作为警策,因此叙述其中的大意。

观此,则知佛法为世间诸法之本,彼拘墟者,由无智眼,不能彻见,遂谓佛灭伦理,无益人国,是何异生盲承天日覆照之恩,得以为人,以不见故,谓之为无,岂不大可哀哉。

看后,就知道佛法为世间万法的根本,那些偏执浅见的人,由于没有智慧之眼,不能够彻底见到,于是认为佛教灭除伦理,无益国家人民,这与生来眼盲的人有何不同,虽承受天空太阳覆盖照耀的恩德,得以成为一个人,却因为看不见的缘故,就认为没有天空太阳,岂不是非常的悲哀吗?

 

< 学习笔记 >

[1]发隐:一种阐发隐晦深奥的文体。

[2]廛:古指一户人家所住的房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