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懂

印光法师文钞

释迦如来玉像来仪峨嵋山万年寺毗卢殿记

(代撰)

窃以诸佛出世,各有时节因缘。像教流通,遍周十方三世。溯我释迦世尊,尘点劫前,早成正觉。住寂光清净之土,证法报圆融之身。

诸佛出世,各有时节因缘。佛像与经教的流通,遍周十方三世。追溯我释迦世尊,在尘点劫前,早成正觉。住在寂光清净之土,证得法报圆融之身。

又以愍念众生,悲心莫置。方便施化,应迹无穷。孺慕深而慈亲至,本不生而数数示生。机薪尽而应火亡,原无灭而频频现灭。如是垂迹,竖穷三际,横遍十方。惟本高而迹广,类源远而流长。

又因为愍念众生,悲心不尽。方便施设教化,应化事迹,没有穷尽。如同孺子仰慕之情至深,慈爱的双亲就会出现。本来不生,为了众生多次示现受生。又因机缘之薪穷尽而感应之火灭亡,原本无灭而频频示现灭度。如是垂示化迹,竖穷三际,横遍十方。因本心高妙故行迹事缘广布,如同源头长远而水流绵延不绝。

且据此番成道,时当周穆二年。造像功德经云,如来欲示孝道,升忉利天三月安居,为母说法。优陀延王渴仰于佛,以紫旃檀雕佛形像,承事供养,如佛无异。

暂且根据这一番的成道,时间在周穆王二年。《造像功德经》中说:如来想要显示孝道,升到忉利天,三个月安居,为母亲说法。优陀延王渴仰想念佛陀,用紫旃檀雕刻佛的形像,承事供养,与供真佛无异。

及至九旬已满,佛降人间。乃谓王曰,汝初为轨则,造佛形像。令诸众生,得大利益。汝之功德,无能及者。若人以金银铜铁等物,雕铸塑画佛像,乃至极小如一指大。此人现生灭无量罪,获无量福。

等到九十天已满,佛陀回到人间。于是对优陀延王说:你最初制定轨则,造佛形像。令诸众生,得大利益。你的功德,无人能及。如果一个人用金、银、铜、铁等物质,雕刻铸造塑画佛像,乃至极小如一指那么大。这个人现生就能灭无量罪,获无量福。

后世尊贵豪富,信乐正法,展转修习,至成佛道。由是各国王臣,俱造佛像。至阿育王所造最多。

后世尊贵豪富,信乐正法,展转修习,至成佛道。因此,各国王臣,都造佛像。到了阿育王时,造像最多。

迨夫大教东流,每有金石佛像,浮江漂海而来,涌地裂山而出者,载诸传记,多难具陈。

等到佛教东传,每每有金石佛像,浮江漂海而来,地中涌出,山裂现出的,记载在诸多传记中,多的难以全部陈述。

懿哉世尊,慈隆即世,悲臻末劫。绝攀缘而赴众感,如一月普印于千江。住真际而应群机,犹一雨遍润乎万卉。

伟大啊,世尊!慈心隆盛在当世,悲心延绵到末劫。无攀缘妄心而应众生所感念而前往救度,如同一月普印千江。常住真际而普应群机,犹如一雨遍润万卉。

善根未种未熟未脱者,令其即种即熟即脱。应以像身得度者,即现像身而为说法。天覆地载,莫喻斯恩。粉骨碎身,罔酬此德。

善根未种、未熟、未脱的众生,令他们即种、即熟、即脱。应因目睹礼拜佛身得度者,即现佛身而为说法。天覆地载也不能比喻这个恩德。粉骨碎身也不能酬答这个恩德。

清福大师宿植德本,笃修净业。往游印度,巡礼圣迹。回至缅甸,谨选美玉,雕佛三尊,请回中国。法体莹净,妙相庄严。岂良工之能琢,疑古佛以再来。

清福大师,宿植德本,笃修净业。游历印度,巡礼圣迹。返经缅甸,谨选美玉,雕刻三尊佛像,请回中国。玉佛法体莹净,妙相庄严。哪里是能工巧匠能琢刻的,怀疑这就是古佛再来。

以本寺乃普贤菩萨圣道场地,历朝敕建,四众归崇。佛殿与峰峦齐峙,皇文共日月争光。本殿又为十方常住,僧众云集。一志精修道品,无时不启度门。

因为本寺是普贤菩萨的圣道场地,历代朝廷敕命修建,四众弟子归依崇敬。佛殿与峰峦一齐耸峙,御笔共日月争夺光辉。毗卢殿又是十方常住,僧众云集。同一志向,精修道品,无时无刻不开启度门。

因送一尊,供大殿内,普令缁素,恭敬供养。当知此像,即佛真身。非玉非石,即色即空。直须一心归命,毕世投诚。朝斯夕斯,念兹在兹。若能一念冥符,方知相相离相。其或六根解脱,自可心心印心。

因此奉送一尊玉佛,供奉在大殿内,普令僧俗,恭敬供养。应当知道这座佛像,就是佛陀真身。不是玉,不是石,即是色亦是空。必须一心归命,一生投诚。早晚时刻,念念不忘。如果能够一念冥符,方才知道,相相实没有相。如果六根解脱,自然可见心心皆合佛心。

从此复本归元,尘消觉净。五蕴空而五眼具,三惑断而三德圆。于是波腾行海,云布慈门。四摄齐施,一法不著。尽来际以展转传持,俾慧命以永劫常住。是名真佛弟子,可谓知恩报恩。

从此恢复自心本性,回归真寂本元,尘境消除,觉性清净。五蕴皆空而五眼具足,三惑断尽而三德圆俱。于是如波浪奔腾于行门大海,如祥云遍布慈悲之门。四摄法一齐施用,一法也不住著。尽来际,展转传持,使得法身慧命,永劫常住。这才名为真佛弟子,可以说是知恩报恩啊!

 

< 学习笔记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