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懂

印光法师文钞

书华严经讼过记

(代宽慧师作)

大矣哉华严经之为教也。称法界性,说常住法。依真如心,示即具体。理超象外,道契寰中。寂照圆彰,能所双泯。离凡圣之假名,绝生佛之称谓。

真是博大精深啊!《华严经》这个教法!称合法界性,宣说常住法。依着真如心,显示即心本具的不二体。理体超出现象之外,妙道契合世界之中。寂体照用圆彰,能所双泯。离开凡夫圣者的假名,断绝众生佛陀的称谓。

然而珠在衣里,迷者不知。不得不于无可修中论修,无可证中论证。故有五十二位之次第,信解行证之浅深。

然而宝珠在衣服之中,迷惑的人不知道。不得不在无可修当中来讨论修行,无可证当中来讨论证果。所以就有五十二位菩萨的次第,信、解、行、证的浅深层次。

所谓全性起修,全修在性。及至圆证妙觉,不过复其本体。于本体外,了无所增。但以智断究竟,彻露本地风光。圆满菩提,实无一法可得。因该果海,果彻因源者,此之谓也。

这就是所说的:全性起修,全修在性。等到圆证妙觉佛果,也不过是恢复了他的本体。在本体之外,没有一点增加。只是因为智德、断德究竟,彻底显露本地风光。圆满菩提,实在没有一法可得。众生因地念佛的心,每一念都成就佛觉果海。未来成佛的果报源自当下念佛的因中,因果同时交互作用,不隔毫厘,就是说的这个道理。

十方诸佛成道,无不说此法门。十方菩萨修行,无不依此轨范。文虽八十一卷,六十万余言。而恒沙法门,包括净尽。无边妙义,显示无遗。全事即理。全修即性。全多即一。全他即自。

十方诸佛成道,无不宣说这个法门。十方菩萨修行,无不依照这个轨范。《华严经》经文虽然只有八十一卷,六十多万字。但是已经将恒河沙数的法门包括净尽,将佛法无边的妙义显示无遗。全事即理,全修即性,全多即一,全他即自。

故云十世[1]古今,始终不离于当念。无边刹土,自他不隔于毫端。故得受持诵读,罪山崩而福海洪深。书写流通,迷云散而慧日朗耀。

所以说:十世古今,始终不离于当下一念。无边刹土,自他不隔于毫端。所以受持诵读的人,罪山崩倒而福海洪深。书写流通的人,迷云消散而慧日朗耀。

慧宿生多幸,得入法门。往业甚深,心不契道。拟欲书此不思议甚深大经,忏除宿业。蒙寂山和尚,谛闲法师,及诸善知识,提奖赞助,得遂其愿。

宽慧我宿生多幸,得入佛门。过去的罪业很深,心不入道。打算想要书写这部不思议甚深的大经,忏悔消除宿业。承蒙寂山和尚,谛闲法师,以及诸位善知识,提拔奖励赞助,得以完成这个愿望。

但以少阅经教,未谙规程。虽常燃香灯,随书随礼。而字体随便,不甚端整。孤陋寡闻,有过不知。时历二周寒暑,已书六十余卷。

但是因为很少阅读经教,不熟悉写经的规矩程序。虽然常常点燃香灯,一边书写,一边礼拜。然而字体却比较随便,不是很端整。孤陋寡闻,有过自己却不知道。时间经历了二年寒暑,已经写了六十多卷。

一日有一老宿见而呵曰,汝发心写经,拟欲资之以忏宿业,显本有,超凡入圣,了生脱死。其所希望,大不可言。如此草率,何以能上感三宝,下契自心。断烦惑以证真常,生安养[2]以侍导师。岂不辜负自己一番苦功,与诸师赞襄之莫大恩德也耶。

一天,有一位年老宿德看见,呵斥我(宽慧)说:你发心写经,准备想要借此来忏悔宿业,显示本有真性,超凡入圣,了生脱死。你所希望的,大不可言。然而却如此的草率,如何能上感三宝,下契自心。断烦惑,证真常,生到极乐世界,以侍从导师阿弥陀佛。岂不是辜负了自己的一番苦功,与诸位师父赞助的莫大恩德吗?

汝取华严感应传读之,见德圆修德等古德书经之懿范,与彼所获之利益,能不愧死。慧闻命之下,痛如割心。深恨最初不遇此老。因顿改前非,竭诚尽敬。虽拙朴仍旧,而恭谨笃至。

你取来《华严感应传》读读,看看德圆法师、修德法师等古德写经的美好懿范,与他们所获的利益,你能不羞愧吗?我听到教诲之下,痛如割心。深深遗憾最初没有遇到这位老人。因此顿改前非,竭诚尽敬。虽然字迹仍旧拙朴,但是恭敬谨慎到了极点。

一部笔法,前后不同。恐阅者见怪,故述缘讼过。亦冀一切四众[3],受持读诵一切经典,悉皆竭诚尽敬,无或怠忽。如对圣容,亲聆圆音。庶慧之罪过,藉以消灭。而当人之福慧,速得圆满矣。

一部经的笔法,前后不同。恐怕阅读的人见怪,所以叙述缘由,自责己过。也是希望一切四众弟子,受持读诵一切经典,全都能够竭诚尽敬,不要有丝毫的懈怠轻忽。如同面对佛陀的圣容,亲耳聆听佛陀的圆音。或许我(宽慧)的罪过,借此而消灭吧。本人(受持经典的人)的福慧,也快速得以圆满啊!

 

< 学习笔记 >

[1]十世:即过去、现在、未来之三世,各有三世,而成九世,此九世容融而成一世,合之共为十世。

[2]安养:西方极乐世界之异名。众生在此世界,可以安心养身,闻法修道,故名。

[3]四众:1.比丘、比丘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。2.发起众、当机众、影响众、结缘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