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懂

印光法师文钞

砌普陀山仙人井功德碑记

(代戒如作)

圆通大士,永劫常住此山。超尘仙人,不时安居斯地。虽像教未至,凡俗莫睹夫慈容。而应身所居,仙真恒瞻乎佛日。故秦之安期生,汉之梅子真,晋之葛稚川等,悉皆寄寓兹山,修真养道。所饮甘泉,名仙人井。

圆通观音大士,永劫常住普陀山。超尘修仙之人,时常安居在普陀山。虽然当时佛像教法,还没有流传到中国,凡夫俗子没有见过菩萨的慈容。而在菩萨应身所居的普陀山,修仙真人恒常瞻仰佛陀的光辉。所以秦朝的安期生,汉朝的梅子真,东晋的葛稚川等人,全都寄居在普陀山,修真养道。他们所饮用的甘泉,名为仙人井。

及至梁贞明间,始建道场。则大士宏慈,由天章而广被。仙人古迹,随佛法以流传。其井前邻大海,上覆土窟。入地丈余,从下涌出。极旱不减,大涝不增。酷暑则凉,严寒则燠(yù)。质沉重而清澄,味甘美而润泽。信士饮之,多愈沉疴。

到了后梁贞明年间,才开始在普陀山建立道场。从此,观音大士的宏慈,由御笔而广被众生。修真仙人的古迹,随佛法而广为流传。这口古井,前面邻近大海,上面覆盖着土窟。入地有一丈多深,泉水从地下涌出。大旱的时候,泉水不减少;洪涝的时候,泉水不增多。酷暑时泉水清凉,严寒时泉水温热。水质沉重而清澄,味道甘美而润泽。有信心的人喝了,大多治好了长久以来的疾病。

故闽粤吴楚之朝礼此山者,必瓶贮携归,以为法药。若非大悲法水,从菩萨大慈悲心中流出。俾饮者近愈疾病,远证菩提。其能灵验远着之若是耶。

所以福建、广东、浙江、江苏等地,来朝拜普陀山的人,必定用瓶子装好泉水带回去,作为治病的法药。如果不是大悲法水,从菩萨大慈悲心中流出。使得饮用的人,近的来说,治愈疾病;远的来说,证得菩提。能够如此灵验,声名远扬吗?

四明杏村干居士,来山进香,饮水而甘。询其名义,称叹不已。遂恺然施资,命衲经理。用石砌井,兼铺井道。上建一龛,中供大士,左奉龙王,右安仙人。

四明杏村的干居士,来普陀山进香,饮用泉水,觉得甘美无比。询问泉水的名字含义,称叹不已。于是慷慨地布施资财,命我来经营办理这件事。用石头砌成井口,又铺上井道。上面建一座佛龛,中间供奉观音大士,左边供奉龙王,右边安放仙人。

欲后之取此水者,行清净道,彻法源底。见观音于当处,培佛种于将来。醍醐入口,疾病离身。心地清凉,永无热恼之逼迫。前程远大,常登仁寿之康庄。

想使后来到此取水的人,走上清净大道,透彻佛法源底。在本处见到观音菩萨,培植将来成佛的种子。甘露醍醐入口,疾病离身。心地清凉,永无热恼的逼迫。前程远大,常登仁德长寿的康庄大道。

衲嘉其诚恳,略叙颠末。勒诸贞珉,以告来哲。

我赞叹他的诚恳,大略叙述其中的始末。刻成石碑,来告诉后世智人。

 

< 学习笔记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