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懂

印光法师文钞

济南净居寺重兴碑记

实际理地,了无生佛之名。修持门中,乃有凡圣之号。心体本寂,因烦惑而昏浊顿现。妄性原空,由觉照而真常独存。是知不变随缘,十界之升沉迥异。随缘不变,一心之体用无殊。然此心此理,含生共具。而彻悟彻证,唯佛一人。

在真如无相的境界里,没有众生和佛的名称。而佛法修持次第的门中,才有凡夫和圣人的称号。心体本来就常处于涅槃寂静之中,只因为烦恼惑业而昏浊顿时涌现。妄性原本是空,由于有了觉照而真常独存。所以知道真如不变,随缘显相,十法界的上升下沉迥然有异。随缘显相,真如不变,一心的理体和相用没有差别。然而这个真心,这个理体,一切众生都共同具足。而彻底觉悟,彻底证得的,唯有佛陀一人。

故我世尊,示生世间。成等正觉,随机说法。大根则直示一真法界,令其无住生心,以迄断惑证真。小器则详谈三世因果,令其趋吉避凶,而为入道方便。

所以我释迦世尊,在世间示现降生。成等正觉,随顺众生根机而说法。对于大根器的众生,就直接开示一真法界、诸法实相的道理,让他们无所住而生心,以至断惑证真。对于小根器的众生,就详细说明三世因果,让他们趋吉避凶,作为入道的方便。

虽千机并育,法无定相。而万派朝宗,咸归觉海。举凡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道,与儒教规程无异。

虽然千种不同根机的众生一并摄受化导,且度化之法没有固定之相。而万种流派依崇尊奉,全都归于大觉之性海。凡是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的道理,与儒教的规则章程没有二样。

至于明心见性真穷惑尽之事,则儒教发挥未及。以一则随顺世情,一则直示心体。若究其本,则灵山泗水,同居一地。东鲁西竺,实无二天。

至于明心见性,彻见真如,惑业净尽的事理,则儒学的发挥就赶不上了。因为儒学是随顺世间凡情,而佛法是直示自心本体。如果推究其中的本源,那么灵山佛法,泗水儒学,是处在同一片地域。孔夫子所在的东土鲁国,和世尊示现降生的西竺印度,实际上并非是在不同的天空下。

由是古之王臣,无不宏护。今之贤哲,悉皆研穷。以其能阴翼治道,显淑[1]民情。消祸乱于未萌,证本具之佛性故也。

因此,古代的国王大臣,没有不宏扬护持的。现今的贤士哲人,全都深入钻研。因为佛法能够暗中辅佐治国之道,明中化导民俗风情。在灾祸和变乱没有萌发之前就将其消除,使众生证得本具的佛性的缘故啊!

济南为齐鲁名区,文献之邦。当唐宋法道盛时,固已梵刹相望[2]。迄今世远年深,人亡教弛。几多丛林,悉皆湮(yān)没。纵有寺宇,尽成子孙。不但当地缁素,末由闻法。兼以来往僧侣,无处安息。

济南是山东的省会,历史古城。在唐宋佛法兴盛的时期,就已经是梵刹寺庙,林立相望。到如今,世代遥远,年深日久,有真实修持的僧人亡逝,佛陀遗留的教法松弛。多少丛林,全都湮没。纵然还有寺宇,也都成了子孙庙。不但当地的僧俗,没办法听闻佛法。而且来往的僧侣,也无处安脚休息。

对凫(fú)居士潘公守廉[3]者,宿承佛嘱,乘愿再来。读书明理,学道爱人,昔年之善政,一一载于口碑。戒杀放生,吃素念佛,近岁之修持,种种勒诸心版。其救难济贫,护法安僧之诚,直可以追给孤而继文正。

潘对凫居士,宿世曾受佛陀的嘱咐,乘愿再来。读书明理,修学佛法,爱护百姓,过去良好的政绩,一一载于众人的口碑。戒杀放生,吃素念佛,近来的修持,种种善举都铭记在心。他救难济贫,护持佛法,安顿僧人的诚心,真可以说是追赶给孤独长者,并承继范仲淹居士的楷范啊!

每念末世人民,如盲无导。以为省会之地,绝无十方丛林,则高僧无缘莅(lì)止,正法莫由宏通。其三世因果之理,一心具造之道,或几乎息。将何以拯世俗之沉溺,登斯民于觉岸乎哉。

每当想到末法时代的人民,如同盲人而没有向导。认为省会城市,若完全没有十方丛林道场,那么高僧大德就没有因缘莅临,正法不能宏扬通达。佛法中三世因果轮回的事理,万法唯心所造的妙道,几乎要消失了。用什么来拯救世风的沉溺,让百姓登上觉岸呢?

于民国七年,与济宁普济庵德馨退居相商。馨师令本庵方丈健慧,赴省觅地。见东关净居寺故址十余亩,可作道场。其寺建于北宋,现成荒丘。仅存佛殿三楹,亦复势将倾颓。

于是在民国七年(1918),我与济宁普济庵退居的德馨老和尚商量。德馨法师让本庵的方丈健慧法师,到省会寻觅地基。见到东关净居寺的故址有十多亩,可以作十方道场。这座寺院建于北宋,现在成了荒丘。仅留存的三间佛殿,也快要倾倒颓坏了。

首事欲修,苦无其力。适值慧师以募地开建丛林告。彼固素服潘公馨师慧师之德,遂欣然奉送。且禀县立案,以为证据。

首要之事就是进行修葺,苦于没有这个能力。恰巧遇到健慧法师以募化地基开创修建丛林相告。因为他们一向钦服潘对凫居士、德馨法师、健慧法师的品德,于是欣然奉送这座古寺。而且禀告县府,建立档案,作为证据。

潘公以古稀高年,遂走京师。祈国务总理翼卿靳(jìn)公[4],为之提倡,靳公即捐二千元。时潘公令嗣复,任财政总长,阖潭共捐五千元。又随缘乐助,约六千元。

潘对凫居士以古稀高年,前往京城。祈求国务总理靳翼卿,加以提倡,靳翼卿当即捐款二千元。当时潘对凫居士的儿子潘复,担任财政总长,合家共捐五千元。另外随缘乐助的善款,一共约有六千元。

遂于九年春开工,至秋落成。时值榆关田蕴山督军,建节山左。笃信佛法,慨捐千元,极力提倡。并派代表,前往督饬(chì),故得速观厥成。

于是在民国九年(1920)春天开工,到了秋天殿宇落成。当时正值山海关的田蕴山督军,进驻山东。他笃信佛法,慷慨捐出一千元,极力提倡。并派来代表,前往督促,所以得以很快建成。

计修佛殿,天王殿各三楹[5]。其周围之祖堂,伽蓝殿,方丈,念佛堂,禅堂,斋堂,大门,客堂,客厅,厨库等,共五十余间。虽无所谓危楼回带,阁道傍出之概。亦可以行参禅念佛,宏法利生之道矣。

共计修建佛殿、天王殿各有三座。周围的祖堂、伽蓝殿、方丈室、念佛堂、禅堂、斋堂、大门、客堂、客厅、厨库等,一共五十多间。虽然没有所谓的高楼、蜿蜒回带,亭阁廊道傍出的概况。也可以实行参禅念佛,宏法利生之道了。

至九月十九,为佛像开光,成立道场,悬挂钟板。其焚香礼佛者,肩摩踵接。时有孺子堕井,蒙佛救护,安卧家中之异。后有老人痼疾,梦人令饮井水即愈之祥。

到了九月十九,为佛像开光,成立道场,悬挂钟板。来烧香礼佛的人,摩肩接踵。当时有一个小孩子堕入井中,蒙佛救护,安然卧在家中的奇异感应。后来又发生一位老人身患痼疾,梦见有人让他喝寺院中的井水,随即病好的祥瑞之事。

至十年,济宁大旱,而瘟疫盛行。群取此水,以饮以祷。则甘霖普沛,瘟疫顿息。于是咸称圣水,因建八角亭以覆之,特勒碑记其事。噫嘻,异哉。诚之所至,金石为开。

到了民国十年(1921),济宁大旱,瘟疫盛行。大家都取这里的井水,来喝,来祈祷。结果天降甘霖润泽了广阔的大地,瘟疫顿时止息。于是大家都说这是圣水,因此在这口井之上建了一座八角亭,特地刻成石碑来记载这件事。真是神异啊!这大概就是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的道理吧。

此固潘公馨师慧师之诚,发起诸人之诚,以成此道场。而众诚相感,故佛慈俯应,以有此不可思议等事。

这固然是潘居士、德馨法师、健慧法师三人的诚心,引发了大家的诚心,来建成这个道场。而众人以诚心相感,所以佛陀以慈悲来回应,从而有了这些不可思议的事情。

足征心佛众生,三无差别。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。感应道交,有如影响。然寺虽成立,僧无养赡,亦不能安居行道。

这些事迹足以证明心、佛、众生,三者本无差别。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。众生有感,佛陀能应,有如影之随形,声之回响。然而寺院虽然建成了,僧人没有四事(饮食、衣服、卧具、汤药)供养,也不能够安居行道。

潘公又复募金一万二千元,存鲁丰公司,按一分二厘起息。每月得洋百四十四元,以作寺中火食,及诸凡应用。则可供常住僧二十人,及挂单僧十人。后若有大慈善家,再捐巨款。则规模即可按资开扩矣。

潘对凫居士又募集了一万二千元,存在鲁丰公司,按一分二厘的利息。每个月得到一百四十四元,作为寺中的伙食开支,以及诸多日常费用。可以供常住僧二十人,以及挂单僧十人。以后如果有大慈善家,再捐巨款。那么规模就可以按照资财来开展扩大了。

寺成之后,馨慧二师,相继归西。因请天目退居能和老人,暂为维持。今请兖(yǎn)州华严寺妙莲和尚为住持。

寺院建成之后,德馨、健慧二位法师,相继归西。因此礼请天目山的退居方丈能和长老,暂时来住持。现今礼请兖州华严寺妙莲和尚为住持。

寺中修持,专主净土。不传戒,不应酬经忏。信心施主来寺念佛,或打佛七,以荐先灵,以祈福寿,则无拒。

寺中的修持,专修净土。不传戒,也不应酬经忏。深信净土的檀越施主来寺念佛,或者打佛七,超荐先灵亡祖,以祈祷增福延寿,这个不拒绝。

以净土法门,乃一切诸法归宗结顶之法。下手易而成功高,用力少而得效速。为如来普度众生之无上妙道,实凡圣同登觉岸之特别法门。

因为净土法门,是一切诸法归宗结顶的法门。下手容易而成功高,用力少而得效迅速。既是如来摄受化度众生的无上妙道,也是凡圣同登菩提觉岸的特别法门。

末世众生,根机陋劣。修余法门,难得实益。以一切法门,皆仗自力。唯兹净土,全仗佛力。仗自力,须断惑证真,非最上利根,不能现生了脱。仗佛力,具真信切愿,纵最下钝根,亦可带业往生。

末法时代的众生,根机陋劣。修其余的法门,难以得到真实的利益。因为一切法门,都是依仗自力。唯有这净土法门,全仗佛力。依仗自力,必须断除烦恼惑业,证得真常,若不是最上利根,不能够当生了脱生死。依仗佛力,具足真信切愿,纵然是最下钝根,也可以带业往生。

二法相较,其难易迟速,奚啻天渊[6]。所以十方诸佛,出广长舌以赞扬。两土圣贤,发金刚心而流布。撮举[7]大要,以告同人。倘能谛信,利益无尽。施资芳名,具列碑阴。仗此功德,必得现生福寿增荣,临终弥陀接引矣。

这两个方法相比较,其中的难易和迟速,何只是天渊之别。所以十方诸佛,出广长舌相来称扬赞叹。东西两土的圣贤,发出如同金刚一般坚固的大愿心来流通传布。撮举大致的要点来传授给人们。倘若能够真正信受奉行,那么众生的利益无穷无尽。捐资人的功德芳名,全部列在石碑背面。仗此功德,必得现生福寿增长,临终弥陀接引啊!

 

< 学习笔记 >

[1]淑:清澈。

[2]相望:互相看见。形容接连不断,数量极多。

[3]对凫居士潘公守廉:潘守廉。字洁泉,号对凫居士。清末官员,学者。退隐后潜心佛学。潘氏家族累世为官,潘对凫居士之子为民国时期北洋军阀政府最后一任国务总理潘馥(亦作潘复)。

[4]翼卿靳公:靳云鹏。字翼青、翼卿。北洋军阀,曾两度出任国务总理。晚年致力于办实业,并潜心于佛教。

[5]楹:房屋一间为一楹(一说一列为一楹)。

[6]奚啻天渊:何止天渊之别,比喻差别极大。奚啻:亦作“奚翅”。文言疑问代词,何止,岂但。奚,何,何处。啻,但,只。渊,深潭。

[7]撮举:摘取要点列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