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懂

印光法师文钞

重造小白岭五佛镇蟒塔功德碑记

(代撰)

大觉世尊,视诸众生,犹如一子。以其一念心性,原与三世诸佛,无二无别。由迷背故,不但不能亲得受用,反承此不生不灭常住佛性之力,起惑造业,轮回六道,久经尘劫,莫能出离。

大觉世尊,看待一切众生,犹如独子。因为众生的一念心性,原本与三世诸佛,没有丝毫差别。由于迷惑背离清净佛性的缘故,不但不能亲自得到佛性的受用,反而承着这个不生不灭、常住不坏的佛性功德之力,起惑造业,轮回于六道之中,长久地经过如同尘沙一样多的劫数,而无法出离。

因兹示生世间,成等正觉,随机说法,令得度脱。其有善根未熟,并未来世一切众生,皆亦已作得度因缘,所谓流通经教,遍示未来。

因此佛陀示现出生在这个世间,成就无上正等正觉,随顺众生的根机而说法,令众生度脱于生死苦海。其中有善根还未成熟的,以及未来世的一切众生,都已经作了得度的因缘,所谓流通经教,遍示未来众生。

及其一期事毕,即入涅槃,以大慈悲,化火自焚,碎万德庄严之法身,为八斛(hú)四斗之舍利,为令众生,礼拜供养,增长福田,作成佛因。

等到佛陀一期的教化之事完毕,就进入了无余涅槃,以大慈悲,化火自焚,粉碎万德庄严的法身,成为八斛四斗的舍利,这是为了使众生礼拜供养,增长福田,作成佛之因。

由是天上人间,龙宫海藏,各分舍利,起塔供养。人间一分,八国均分,阿阇世王,独得八万四千,供恒河中,设立剑轮,而为守护。

从此,天上人间,龙宫海藏,各自分得舍利来起塔供养。人间的一分舍利,由八国均分。阿阇世王,独得八万四千舍利,供在恒河中,设立剑轮,加以守护。

百年之后,有其曾孙,名为阿育,统王阎浮,威德自在,承佛遗嘱,振兴佛法。取其舍利,役使鬼神,以七宝众香为泥,一日之中,造就八万四千宝塔。

一百年之后,他的曾孙,名为阿育王,统领南阎浮提,威德自在,承佛遗嘱,振兴佛法。取出八万四千舍利,差遣鬼神,以七宝众香为泥,一天之中,造就了八万四千座宝塔。

将欲遍布南洲,耶舍尊者,以手障日,五指放光,为八万四千道,令诸鬼神,各捧一塔,随光而趋,至光尽处,即为安置。

想让佛陀的灵骨舍利遍布南瞻部洲,耶舍尊者以手遮障住太阳,五指放出八万四千道光芒,令这些鬼神,各自捧起一座舍利塔,随着光芒而走,到了光芒的尽头,就安置舍利塔。

凡佛法未至之处,皆置于地中。迨后法化传通,悉皆次第出现,如育王五台等塔是也。良以众生在迷,不了六尘当体即是真如实相,因兹起惑造业,长劫沉沦。

凡是佛法未到之处,都安置在地下。等到以后佛法教化传来并流通,就全都次第出现,如阿育王塔、五台山佛舍利塔(大白塔)等等。实在是因为众生在迷惑之中,不明了六尘当体就是真如实相,因此起惑造业,长劫沉沦六道。

诸佛设教,不过就彼所迷之六尘境界,一一示其当体即空即假即中,令其转迷为悟,识心达本。

诸佛设立教法,不过就着众生所迷的六尘境界,一一开示六尘当体,即空、即假、即中,令众生转迷为悟,识心达本。

故楞严云,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,皆如来藏妙真如性。三祖云,六尘不恶,还同正觉。东坡云,溪声即是广长舌,山色无非清净身。如是则见色闻声,皆堪识心达本,况如来金口所说之经,及真身舍利,并其形像乎哉。

所以《楞严经》中说:“五阴、六入、十二处、十八界,皆如来藏妙真如性。”禅宗三祖僧璨说:“六尘不恶,还同正觉。”苏东坡说:“溪声即是广长舌,山色无非清净身。”那么见色闻声,都能够识心达本,何况是见到如来金口所说的经典,以及佛陀的真身舍利,以及佛陀的形像呢?

虽此方教体,在于音闻,然其闻法获益者,固不如见相获益者之普遍常恒也。以故三世诸佛,无不令人建立塔庙,造佛形像。以其一经触目,八识田中,已种成佛种子,从兹渐渐增长,毕竟得成觉道。

虽然说“此方真教体,清净在音闻”,然而其中听闻佛法而获得利益的人,不如见到形相获得利益的人普遍恒常。所以三世诸佛,无不令人建立塔庙,造佛形像。因为众生一旦看到佛像,八识田中,就已经种下了成佛的种子,从此渐渐增长,最终必定得成菩提觉道。

由是历代圣君贤相,通方哲人,多皆建立塔庙于名山胜地,令见者闻者,同种善根,此震旦塔庙之来源也。

因此历代圣君贤相,知识渊博、通达诸方的有智之人,大多在名山胜地建立佛塔和庙宇,让见闻到这些塔庙的人,一起种下善根,这是中国建立塔庙的来源。

四明鄞(yín)县东,小白岭镇蟒塔者,县志,及天童寺志,皆云唐会昌初,其岭有巨蟒,作祟肆毒,行人患之。时天童住持,厥名藏奂,灭后敕谥心镜禅师。乃五泄之子,马祖之孙,洵属大士乘愿示生,一生奇迹,动人景仰,实天童开宗之始祖也。

宁波四明鄞县之东有一座小白岭镇蟒塔,在《鄞县志》以及《天童寺志》中,都说在唐朝的会昌初年,这座小白岭上有一条巨蟒,肆意毒害残杀行人,大家都非常担忧。当时天童寺的住持是藏奂法师,他入灭之后被敕封的谥号为心镜禅师。是五泄灵默禅师的法子,马祖道一禅师的法孙,实在是菩萨乘愿示生于世间。他一生的神奇事迹,令人感动,令人景仰。藏奂法师实际上是天童寺的开宗始祖啊。

闻其妖异,即往度脱,先施以食,令身安乐,次为说法受戒,令心开悟,兼有所依。所施之食,原属有馅馒头,以法力故,化为无量,蟒食不尽,悉变为石,遍布山间,及与地中。

他听到巨蟒的妖异之事后,就前去度脱它。先是给它施食,让它的身体安乐,其次为它说法受戒,让它明了自心,得以开悟,并有所依靠。所施的饮食,原是有馅的馒头,因为法力不思议的缘故,化为无量的馒头,大蟒吃不完,全都变成石头,遍布在山间地上。

今其遗迹,为馒头石,表白里黑,形质酷肖。其蟒既受法食,又闻法要,遂得消除业障,脱离蟒身。师即依法焚化,拾其余骨,瘗(yì)[1]于岭冈,建塔其上。

现今的遗迹,就是馒头石,表面白色,里面黑色,形状和质地都很像馒头。这条大蟒既然受用了法施饮食,又听到佛法的大要,于是得以消除业障,脱离蟒身。藏奂法师就依法将其焚化,收拾蟒蛇的遗骨,埋葬在山岭上,并在上面建了一座塔。

六楞七层,高十余丈,中藏佛像,及诸经咒,以期其蟒,仗佛慈力,速证法身,凡彼种类,皆不兴作,以故名为镇蟒塔焉。又期人天鬼神,瞻礼供养者,植菩提之胜因,结成佛之远缘。

这座塔有六个角和七层楼,总共十多丈高,中间藏有佛像,以及诸多经咒,是为了让这条大蟒,倚仗佛陀的慈悲愿力,迅速地证得清净法身,凡是毒蟒之类,都不来兴风作浪,因此名为镇蟒塔。又期望人天鬼神,瞻礼供养的人,培植菩提的胜因,结下成佛的远缘。

顶用铜铸,作葫芦式,底节中空,内贮佛菩萨像,及大藏经目,并大乘经咒,以表一体三宝,三德[2]秘藏,不离当处,究竟圆彰。

塔顶用铜铸成,作成葫芦的样式,底节中空,里面贮藏佛菩萨形像,以及大藏经的名目、及诸大乘经咒,以表示佛、法、僧三宝名称相异而本体相同,并昭示大涅槃境界里法身德、般若德、解脱德这三种德能,不离当处就能究竟而圆满地彰显。

又经是如来法身舍利,像属如来报化二身,冀瞻礼围绕,供养赞叹者,于未来世,同证如来所证功德。

又者,经是如来法身舍利,像是如来的报身化身,希望瞻礼围绕,供养赞叹这座塔的人,在未来世,一起证得如来所证的功德。

中上二节,实以净沙,用镇其颠。其级七层,高十余丈,巍巍然为觉道之宏标,荡荡焉为迷途之良导。

中间上面的二节,用干净的沙子填充,用来镇住塔顶。有七层楼,十多丈高,巍巍耸立如同觉道的宏标,荡荡明净如同迷途的良导。

塔之周围,高筑院墙,庶芜秽不入,而易为守护。塔之前面,建屋数楹,安一净行头陀,长时奉侍香火。共享银圆五万有奇,功德芳名,另刻于石。以此功德,恭祝国基永固,治道遐昌,佛日增辉,法轮常转。

塔的周围,高筑院墙,使得闲杂秽物不能进入,且容易守护。塔的前面,建了好几间房屋,安置一位净行头陀,长时奉侍塔院香火。共用银圆五万多,功德芳名,另外刻在石碑上。以此功德,恭祝国基永固,治道遐昌,佛日增辉,法轮常转。

凡倡首经营,出资运力,并现在未来,见闻瞻礼,竭诚尽敬,供养赞叹之人,同皆惑障冰释,吉庆云临,富寿康宁,备膺厥躬[3],戒定慧道,悉具当念,业尽情空,见本来之面目,福足智朗,证常住之法身,生作娑婆自在之人,没入莲池清净之会。

凡是为首提倡、筹划营办,出资运力,以及现在未来,见闻瞻礼,竭诚尽敬,供养赞叹的人,都能烦惑业障如冰消释,吉祥福庆如云来临,富寿康宁,汇聚于身,戒定慧道,全都具足在当下一念。业障尽净,情见皆空,见到本来的面目;福德具足,智慧明朗,证得常住不灭的法身。活着的时候做个娑婆自在之人,往生以后进入莲池清净海会。

如是则庶可满净文二师造塔之本愿,而亦不负出资檀信赞成之盛心也。因叙缘起,用勒贞珉[4]

这样一来,就可以满足心净、文质二位法师造塔的本愿,也不辜负出资的檀越信士赞助成就的一片盛心啊!因此叙述前后各种因缘,并把它们刻成石碑。

 

< 学习笔记 >

[1]瘗:掩埋,埋葬。

[2]三德:成佛之后所证得的三种德。文钞《三余德堂名说》(<续编・卷下>)云:“此之三德,悉不相离,约义分三。实则一尚不立,何况有三。”
(1)法身德,佛之本体,常住不灭,无不周遍;
(2)般若德,般若译曰智慧,佛的智慧无量无边;
(3)解脱德,佛所证得的最胜妙法,能够化度一切众生而自在无碍。

[3]厥躬:自身。

[4]用勒贞珉:用来刻成石碑。勒,刻。贞珉,贞石,碑石的美称。能够传留久远的碑石。珉,似玉的美石。◇(明)宋濂《阅江楼记》:“欲上推宵旰(gàn)图治之切者,勒诸贞珉。”(希望借此列述皇帝夙兴夜寐操劳治国的功绩,铭刻在精美的碑石上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