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懂

印光法师文钞

复(又真师,觉三居士)书

(民国二十)

念佛之人,当恭敬至诚,字字句句,心里念得清清楚楚,口里念得清清楚楚。果能如是,纵不能完全了无妄念,然亦不至过甚。多有只图快图多,随口滑读,故无效也。若能摄心,方可谓为真念佛人。

念佛的人,应当至诚恭敬,字字句句,心里念得清清楚楚,口里念得清清楚楚。果真能够如此,纵然不能完全没有一丝妄念,然而也不至于太过厉害。有很多人只图念得快、念得多,随口滑读,所以没有效果。若能摄心,才可说是真念佛人。

大势至菩萨,以如子忆母为喻。子心中只念其母,其余之境,皆非己心中事,故能感应道交。又曰,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,得三摩地(即三昧也),斯为第一。

大势至菩萨,以“如子忆母”作为比喻。儿子心中只想念他的母亲,其余的境界,都不是自己心中的事,所以能够感应道交。又说:“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,得三摩地(就是三昧),斯为第一。”

所言心口耳悉令清楚者,即都摄六根之法则也(心,即意根。口,即舌根)。心口念而耳听,眼鼻决不至向外驰求,身亦不至倨傲放肆。

所说的心口耳,全都令佛号清清楚楚(心里念得清清楚楚,口里念得清清楚楚,耳朵听得清清楚楚),就是都摄六根的法则啊(心,就是意根。口,就是舌根)。心口念而耳朵听,眼鼻决不至于向外驰求,身体也不至于傲慢放纵。

今人念佛,多多都是不肯认真,故无效耳。又不念佛时,妄想虽多,无由而知。非不念时无妄想也。

现今的人念佛,大多都不肯认真念,所以没有效果。再者,不念佛时,妄想虽然多,但没办法知道。而不是说不念佛时,就没有妄想了。

譬如屋中虚空,纵极好的眼,也看不见有灰尘。若窗缝中照来一线之太阳光,则见光中之灰尘,飞上飞下,了无止息。而光未到处,仍然不见有灰尘。是知念佛时,觉得有妄想,还是念佛的好处。不念佛时,完全在妄想窠里,故不知也。

譬如屋中的虚空,纵然极好的眼力,也看不见有灰尘。如果窗缝中照来一线的阳光,就能看见光中的灰尘,飞上飞下,没有止息。而阳光没有照到的地方,仍然看不见有灰尘。所以须知念佛的时候,觉得有妄想,还是念佛的好处。不念佛时,完全在妄想的巢穴里,所以不知道。

又念佛一法,要紧在有真信切愿。有真信切愿,纵未到一心不乱,亦可仗佛慈力,带业往生。若无信愿,纵能心无妄念,亦只是人天福报。以与佛不相应故,固当注重于信愿求生西方也。

再者,念佛法门,最要紧的,在于有真信切愿。有真信切愿,纵然没有到一心不乱的境界,也可以仗佛慈力,带业往生。如果没有真信切愿,纵然能够心无妄念,也只是人天福报。因为与佛不相应的缘故,所以应当注重于信愿求生西方啊!

真有信愿,妄当自已。倘平日有过头妄想,欲得神通,得名誉,得缘法,得道等。如是完全以妄想为自己本心,越精进勇猛,此种妄想,越多越大。若不觉照,永息此妄,则后来还会著魔发狂,岂但妄想而已乎,固宜汲汲息此过头妄想也。

真的有信愿,妄想当会自然停止。倘若平时有过头的妄想,想得神通,得名誉,得缘法,得道等。如此完全是以妄想作为自己的本心,越是精进勇猛,这种妄想,就越多越大。如果不觉照,永远止息这种妄想,那么后来还会著魔发狂,哪里只是妄想而已呢?应该赶紧息灭这些过头的妄想啊!

做功课,当依功课章程。念佛归位,有加释迦,药师二佛者,亦无碍。论理,未念之前礼佛,则系释迦佛也。

做功课,应当依功课章程。念佛归到原位,有的加念本师释迦牟尼佛,药师佛二佛名号,也没有妨碍。论道理,没有念之前礼佛,就是礼拜本师释迦牟尼佛。

世人多以人情为事,人无不求消灾延寿者,故加念药师佛。实则阿弥陀佛,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,威神功德,悉皆齐等,非念阿弥陀佛,不能消灾延寿也。

世人大多以人之常情为事务,人没有不求消灾延寿的,所以加念药师佛。实际上阿弥陀佛,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,威神功德,全都齐等,不是说念阿弥陀佛,就不能够消灾延寿啊!

 

< 学习笔记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