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懂

印光法师文钞

复李德明居士书(二)

(民国二十四 原名炳南)

谚云,天下本太平,唯人自扰之。智者以智扰,愚者以欲扰。欲扰之祸虽烈,人犹得而知之。

谚语说:“天下本太平,唯人自扰之”。聪明人以聪明才智来扰乱,愚痴的人以欲望来扰乱。欲望扰乱的祸患虽然惨烈,人们还可以辨别。

智扰,则非具超方知见者,不得而知。既不知为扰,则反以为德,此吾国开自有天地以来之大乱之所由来也。学说误人,深可畏惧。

以聪明才智来扰乱,如果不是知识见解卓越的人,就不会发现。既然不知道这是扰乱,就反而会认为这是德能,这是我国自有天地以来,天下大乱的缘故啊!各种思想学说误导人们,实在让人畏惧。

文王泽及枯骨[1],不数百年,而杀人殉葬之风,遍于天下。穆公为秦之贤君,尚杀百七十七人殉葬,而子车三子,亦不以国之贤臣以免。其不贤者,所杀之多,更何忍言。

周文王的恩泽遍及路边的枯骨(施仁德之政),但不到几百年,杀人殉葬的风气,却遍及天下(仁爱全无)。秦穆公是秦国的贤君,尚且杀死一百七十七个人来殉葬,而子车氏三兄弟,也没有因为是国家的贤臣,而得以幸免。那些不贤明的君主,所杀人数之多,就更不忍心说了。

自佛教东来,大明因果轮回之事理,而后世南面称朕者,亦不敢为。纵暴恶之君,犹欲为之,决不敢以此为荣,及以多为贵也。

自从佛教传到东土,大大阐明因果轮回的事理,而后世面南背北称朕的皇帝,也不敢做杀人殉葬的事了。纵然是暴恶之君,还想要杀人殉葬,也决定不敢以此为荣,以及以多杀人为贵了。

设使世无佛法,其人民孰能得其令终哉。吾固曰,因果者,世出世间圣人,平治天下,度脱众生之大权也。周安士曰,人人知因果,大治之道也。人人不知因果,大乱之道也。

假设世间没有佛法,人民谁能得到善终呢?我一直都在说:因果,是世间、出世间的圣人,治理天下,度脱众生的关键大道。周安士说:人人知道因果,是让天下大治的方法,人人不知道因果,是天下大乱的原因。

程朱天资超迈,窃取佛经之义以释儒经。又恐人学佛,特倡异义,谓佛所说之因果报应,生死轮回,实无其事,不过藉此以骗愚夫愚妇奉彼教耳。

程灏程颐、朱熹天资卓越高超,窃取佛经的义理来解释儒经。又恐怕他人来学佛,于是特别倡导不同的说法,认为佛教所说的因果报应,生死轮回,实际没有这回事,不过是借此来欺骗愚夫愚妇信奉佛教罢了。

且人死之后,形既朽灭,神亦飘散,纵有剉斫舂磨,将何所施。又神既飘散,又有何人复托生乎。

他们还说况且人死之后,身形既然腐朽灭亡,神魂也就飘散,纵然有地狱的剉斫舂磨,又能施加到谁的身上呢?又者,神识既然飘散,又有什么人会再托生呢?

此事在佛法中为极浅之事,在国家社会为极要之事。彼既提倡因果轮回为虚谬,则善无以劝,恶无以惩,徒抱定正心诚意,为教民治国之本。而不知无因果轮回,则正心诚意,与不正心诚意,有何分别,不过一空名而已。且实既无有,又谁顾此虚名乎。

这些事在佛法中,是很浅显的事,对国家社会来说,却是极为重要的事。他们既然提倡因果轮回是虚假错谬的,那么善行无法加以劝导,恶行无法加以惩罚,只是抱着一个“正心诚意”,作为教导人民,治理国家的根本。而不知道没有因果轮回的事实,那么正心诚意,与不正心诚意,有什么分别,只不过是一个空名而已。而且实际的因果轮回既然没有,又有谁来顾及这个虚名呢?

自此以后之理学,无一不偷看佛经,无一不辟驳佛法。由不提倡因果,则治国治民治心之根本,反视作迂谈谬见。数百年来,犹能维持者,尚有礼教之仪型在。

自此以后的理学之人,没有一个不偷看佛经,没有一个不驳斥佛法。由于不提倡因果,那么治国、治民、治心的根本,反而看作迂腐常谈的错谬见解。几百年以来,(儒教)还能维持的原因,是因为还有尊奉礼教的典范存在。

及至欧风东渐,则完全随欧风以披靡矣。以无因果轮回之根本,故致放僻邪侈,无所不为。在程朱当日之本心,乃借毁佛以护儒,而不知毁佛即成毁儒。

等到欧美之风东来,人们就完全被欧风吹倒了。因为没有因果轮回教育的根本,所以导致肆意为非作歹,无所不为。在二程、朱熹当时的本意,是借着毁谤佛教来维护儒教,而不知道毁谤佛教,就是毁灭儒教

如今五经四书,乃成犯禁之书,而大小学堂皆不许读,此明证也。儒释本同源,认心性为身形之异端,而谋为灭除心性,则先灭身形矣。使二子有灵,当不以己所说者为是,而悔无所及矣。

如今的四书五经,变成了违禁的书,大学、小学都不许读,这就是明证。儒家、佛家本是同源,如果认为心性(佛教)是身形(儒学)的异端,而谋求灭除心性(佛教),就会先灭除身形(儒学)了啊!假使程朱二人在天有灵,应当不会再认为自己所说是对的,而后悔也来不及了啊!

然此种话,似疏而实亲。读书人于此关头认不清,则看佛经,即生信仰,看理学辟佛之书,亦生信仰。理欲交战于一心,欲自利利他,大有障碍。故为略说其弊,以期推类悉知耳。

不过这种话,似乎疏远而实际亲切。读书人若在这个关头认不清楚,那么看佛经,就生起信仰,看理学辟佛的书,也生起信仰。天理人欲交战在一心,想要自利利他,就大有障碍。所以为你大略说说其中的弊端,期望以此类推而全都知道了。

庄厚泽,年已六十五岁,而欲以粥饭庸僧为师,故为取法名为德扶。谓以因果报应,信愿念佛,为自扶扶人之法。俾一切同伦,生为圣贤之徒,没生极乐世界。

庄厚泽,已经六十五岁了,而想要拜我这个只会吃饭的庸僧为师父,所以为他取法名为德扶。就是以因果报应,信愿念佛,作为扶持自己,扶持他人的方法。使得一切同伦,在生成为圣贤之徒,死后往生极乐世界。

方长隆,字寒泉,以无躁竞之清心,普润一切,故名德泽。战之一字,关系甚深,人欲天理之际,若不以力战,则理被欲蔽,俾理必隐而欲必著矣。

方长隆,字寒泉,以没有急躁竞争的清净心,普润一切,所以取法名为德泽。“战”这个字,关系很深,人欲天理相夺之时,如果不努力战斗,那么天理被人欲蒙蔽,使得天理必定隐没,而人欲必定显著!

孔子四十不惑,乃理胜而欲伏之时。七十所欲不逾矩,乃天下太平,了无战事矣。孔子曰,我战则克。孔子一生,未操兵权,何得说我战则克之话乎。乃孔子教人克念作圣之微旨也,故为取名德克。

孔子四十不惑,就是天理胜出,人欲伏住的时候。七十岁时,从心所欲不逾矩,就是天下太平,没有战事了!孔子说:“我一战斗就胜利”。孔子一生,没有操持过兵权,怎么会说“我战则克”的话呢?这是孔子教导人们,约束恶念,成为圣人的微妙义旨,所以为他取名为德克(战德克)。

圣人垂衣拱手而治天下,其要只是无欲,无欲则无战。有欲则长战,直至自他同归于尽,方肯死心。否则,必欲人亡而我独存,决不肯念战争之惨而暂息也。

圣人垂衣拱手而治理天下,其中关键只是无欲,无欲就无战。有欲就会长期战斗,直到自他同归于尽,才肯死心。否则,必定想使他人灭亡而自己独存,决不肯想到战争的悲惨而暂时止息!

于霈霖,若知如来净土法门,为九界众生之甘露霖雨,果能敦伦尽分,闲邪存诚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以自行,则一倡百和,相观而善者,大有其人焉,故名德霖。

于霈霖,如果知道如来的净土法门,是九界众生的甘露霖雨,果真能够敦睦人伦,竭尽己分,防止邪念,心怀坦诚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来自我行持,那么一人提倡,百人应和,互相促进互相学习而来行善的,就大有人在了,所以名为德霖。

汝谓旅居恐无人继,今此四人,则是本乡,当可令此法门,永远传布。光为汝作一臂助,以彼四十圆香敬,完全作寄书用。俾汝与彼等,各有取法,自行化他,为有根据。

你说旅居他乡,恐怕无人继续弘扬佛法,现在这四个人,就是你的老乡,应当可以让这个法门,永远传播流布。我为你助一臂之力,将他们供养的四十圆,完全作为寄书的费用。使得你与他们,各自有所取法,自行化他,有所根据。

当开一单,凡大部头,及义旨深奥者,四人各与一分。凡普通人所能看者,随便送人,及与监犯。然须切嘱恭敬,不可与普通人读儒书之了无恭敬一样,庶可得益,而不至获亵慢污秽之罪。其事见于敬书惜字单中,此不备书。

应当开一张单子,凡是大部头的经书,以及义旨深奥的佛书,四个人各给一份。凡是普通人所能看懂的,随便送人,以及送给监狱囚犯。不过必须告诫他们要恭敬,不可以和普通人读儒书一样,没有一点恭敬,才可以得到利益,而不至于获得亵慢污秽的罪过。这件事可以看印单中《敬书惜字》,此处不再多说。

●(其二)前接汝及慧修等书,因弘化社言,有德克之歧路指归二百册,尚未来,故不即复。

●(第二封信)前些天接到你以及慧修等人的信,因为弘化社说,有战德克的《歧路指归》二百册,还没有来,所以没有即刻回信。

前日其书来,光目力不给,略看二三幅,颇觉甚好。遂努力作三四次看,通篇均好。但有三处误点,不得不为说明。

前天这本书来了,我的视力不好,略看了二、三页,觉得很好。于是努力分作三、四次看完,全篇都很好。但有三个地方的错误,不得不加以说明。

五八,八九行,饬终津梁,苏州弘化社赠阅。此一小本,尚无大碍。六二,二行,劝世白话文,初机净业指南,弥陀经白话解释,饬终津梁,印光法师文钞等书,苏州弘化社都赠阅。此各书皆赠阅,其印书费从何而来。

五十八页,八、九行,“《饬终津梁》,苏州弘化社赠阅”。《饬终津梁》,这是一个小本,尚且没什么大碍。六十二页,第二行,“《劝世白话文》、《初机净业指南》、《弥陀经白话解释》、《饬终津梁》、《印光法师文钞》等书,苏州弘化社都有赠阅”。这些书都是赠阅的话,其中的印书费从哪里来?

现今学佛者甚多,若通赠阅,则谁不愿请。何不详看照本流通,此则要请多少,则付多少。半价流通,及全赠流通,乃有制限。若通作赠阅,勿道印资无来源,而印刷及包扎之人,不知用若干人,方能了事。

现在学佛的人很多,如果全都赠阅,那么谁不愿意请呢。为什么不详细看看,按照成本价流通。这样要请多少本,就付多少钱。半价流通,以及全部免费赠阅流通,是有限制范围的。如果全都当作赠阅,不要说印经的资金没有来源,就是印刷以及包扎的人,不知道要用多少人,才能够办好这些事。

此事乃明道师所办,光殊不以全赠半价为然。有有学问家颇丰裕之人,开大部头若干部,亦只给半价。赠阅之权,在我不在人,则随我意可赠。若公开,尚有限制,人不详阅,亦难应付。然此乃钱财边事,即彼责备,亦可以章程回复,无足置意者。

这件事是明道师办理的,我特别不认为全赠、半价流通是好办法。有些有学问、家境颇为富裕的人,开出大部头经书多少部,也只给半价。赠阅的权力,在我不在他人,就可以随我的心意赠阅。如果公开声明赠阅,又有限制范围,一般人不详细看,也很难应付。不过这只是钱财方面的事,即使对方责备,也可以用章程规定来回答,不值得在意。

唯三二,第八九行,晋朝慧远大师,以至最近还在世的印光大师。此十二字,殊觉失体。在德克以为尊师,而不知其树的以招众矢之共射也。此十二字,当改作晋朝慧远大师,以至善导,永明,莲池,蕅益,省庵,彻悟(彻悟即梦东,现安徽有名梦东者,故用彻悟也)等,都是最有学问云云。

唯有三十二页,第八、九行,“晋朝慧远大师,以至最近还在世的印光大师”。后面这十二个字,觉得很有失大体。在战德克来说,认为是尊敬师父,但却不知道这是树立箭靶以招来众箭共射啊!这十二个字,应当改作:“晋朝慧远大师,以至善导、永明、莲池、蕅益、省庵、彻悟(彻悟就是梦东禅师,现在安徽有名为梦东的法师,所以改用彻悟)等,都是最有学问”等等。

光乃粥饭庸僧,虽知净土法门之利益,何可以与从上祖师并列并论。然时人固不知是德克自引,则谓光意所使。人必以光为冒充通家,欲与莲宗初祖同列,则光之人格罪过,不堪设想矣。幸努力看完,否则,将无法收拾矣。

我是一个只会吃饭的庸僧,虽然知道净土法门的利益,怎么可以与在上的祖师并列并论。然而读者固然不知道这是战德克自己引文,就认为是我所授意的。他人必定认为我是冒充大通家,想要与莲宗初祖同列,那么我的人格罪过,就不堪设想了。幸而努力将这本书看完,否则,就无法收拾了。

吾人一举一动,各守本分,人自不会特意诽毁。若稍带矜夸僭越气分,则不但吹毛求疵者,咸起攻讦,即厚德君子,亦当以此而藐视之。祈与德克说之,令将此三处酌改,仍不多加行。

我们的一举一动,各守自己的本分,他人自然不会特意来诽谤诋毁。如果稍微带一些夸耀僭越的气分,那么不但吹毛求疵的人,全都起来攻击,即使是仁厚道德的君子,也会因此而藐视我们。请对战德克说明,让他将这三个地方斟酌改正,仍然不会多加行。

唯三二第八九行添三几字,以下行尚有十一个空故也。此书流通,实有大益。光亦非世之久客,我死之后,凡我弟子,只可依教修持,不得七拉八扯,把我一个土偶,装做真金,则是以凡滥圣,自己与光,同得罪过。文钞中与潘对凫马契西之信,当查阅之。

唯有三十二页,第八、九行添加几个字,因为下行还有十一个空缺的缘故。这本书流通,实在有很大的利益。我也不是世间的长久之客,我死之后,凡是我的弟子,只可以依教修持,不得七拉八扯,把我一个泥土人像,装做真金,否则就是以凡滥圣,那么他自己与我,共同得到罪过。《文钞》中,在与潘对凫、马契西的信中都说过了,应当查看阅读。

 

< 学习笔记 >

[1]泽及枯骨:恩泽施及死去的人。形容恩情深厚。《吕氏春秋・孟冬纪・异用》记载,周文王在野外,见到路边有枯骨散落,便让手下人去掩埋,说,天子是天下之主,国君是一国之君。我是周王,所以我就是这些枯骨的家主,我应该负责掩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