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懂

印光法师文钞

复郑观净先生书

(民国二十 附原函)

【来信】
前阅敬惜字纸文,词义正确,诚补救时弊之妙方。按文帝功过格中有云,以字纸包经,垫木鱼者,五十过。

前些天阅读《敬惜字纸文》,言词义理很正确,实在是补救时弊的妙方。按照文昌帝君功过格中说:用有字的纸包经书,垫木鱼的,有五十个过失。

晚昔函询聂云台先生云,如于报纸上学习书法,写后焚之,有亵渎之罪否。可否用以包经典。先生复示云,鄙人亦所不免,然亦不敢遽(jù)下断语,请更询高僧大德,云云。

我过去写信询问聂云台先生说:如果在报纸上学写书法,写完之后焚化,有没有亵渎的罪过呢?可否用有字的纸来包经典?先生回信开示说:我也在所难免,然而也不敢立即下断语,请再询问高僧大德,等等。

又前范古农居士答鄙人问云,敬惜字纸,似宜视纸上之文字,是否圣经贤传,值得尊重,分别行之等语。普通字纸,可否包经书,习书法,敬求老法师一决。

再者,以前范古农居士回答我的疑问说:尊敬爱惜字纸,似乎应该看纸上的文字,是否是圣贤经传,值得尊重的文字,要分别去对待等话。普通的字纸,可否用来包经书、学习书法?恭敬请求老法师决断一下。

又文帝功过格中云,送子出家者,五十过。而佛经极言出家功德之胜。以文帝之皈信三宝,曾受佛记者,云何尚有此语,与经旨大相背谬耶。亦求老法师批答,乃祷。

再者,文昌帝君功过格中说:送儿子出家的,五十个过失。而佛经中却极力说到出家功德的殊胜。因为文昌帝君是皈依信奉三宝,曾经受过佛陀授记的,为何还有这样的话,与佛经中的旨义,大相违背乖谬呢?也请老法师批示回答,是为盼望。

【回信】
字纸包经,垫木鱼,不徒亵渎字纸,直亵渎经典,亵渎道场。君读书人,此种事尚须几番问人乎。报纸上学书,亦非不可,然不可胡画乱抹。胡画乱抹,便失诚敬之意。

用有字的纸包经书,垫木鱼,不但亵渎字纸,简直也亵渎经典,亵渎道场。你是读书人,这种事还要几次问人吗?报纸上学练书法,也不是不可以,然而不可以胡画乱抹。胡画乱抹,就失去了诚敬的用意。

古农谓,视纸上之字之价值,颇近理,然谁用此心。圣经贤传,岂特别有字,非普通所用之字乎。功过格,送子弟出家有过,此防恶人以恶心弃子弟,而犹欲得美名之弊。非父兄子弟同发菩提心送出家,亦有罪也。

范古农说,要看纸上文字的价值,比较接近正理,然而谁会用这个心。圣贤经典传文,哪里特别有其他的文字,不是普通所用的字么?文昌帝君功过格中说,送家中子弟出家有过失,这是防止恶人以恶心抛弃家中的子弟,却还想要得到美名的弊病。如果不是父兄、子弟,共同发菩提心送出家,也是有罪过的。

君之知见,过于崖板,不知圆会,则世间事事都要问多少人,也不能解决。何以故,以有我执故。人虽为君解此疑,君复由解而生疑,我执不去,何能从人。

你的知见,过于崖板,不知圆融领会,那么世间的种种事,都要问多少人,也不能解决。为什么呢?因为有我执的缘故。他人虽然为你解释了这个疑问,你又由解释而生起另外的疑问,我执不去除,如何能听从他人的回答呢?

此几种话,明理之人,固不须用心计画,以本自明了故也。君若用此心思学佛法,则毕生也不能出情想分别之窠臼。

这几种话,明白道理的人,固然不须要用心计虑谋划,因为本来自然明了的缘故。你如果用这种心思学习佛法,那么一生也不能超出情想分别的牢笼。

 

< 学习笔记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