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懂

印光法师文钞

饬终津梁序

(民国十九)

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。生佛不二,凡圣一如。佛由究竟悟此心故,彻证涅槃。众生由究竟迷此心故,长轮生死。

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。众生与佛没有差别,凡夫圣者一如。佛陀由于究竟觉悟此心的缘故,彻证涅槃;众生由于究竟迷惑此心的缘故,长劫轮回生死之中。

缅想从无始来,我等众生,与释迦世尊,同为凡夫,同受生死之剧苦。世尊以能自振拔,具大雄猛力,精修戒定慧。遂致三惑[1]全断,二死[2]永亡,安住三德[3]秘藏,普度九界群萌。论其时劫,则尽刹尘而莫算。论其法门,则罄海墨而难书。

遥想从无始劫来,我等众生,与释迦世尊,同为凡夫,同受生死轮回的剧苦。世尊因为能够自我振奋精神、拔除烦恼,具有大雄猛力,精修戒定慧。以致三惑完全断除,二死永远消亡,安住在三德秘藏中,普度九法界(天、人、阿修罗、地狱、恶鬼、畜生、声闻、缘觉、菩萨)中的众生。从世尊修行的时间劫数来论,那么就是竭尽刹尘数劫,也不能算清;从世尊所宣说的修持法门来论,那么就是竭尽如大海那么多的墨水,也难以写尽。

于此时劫,布此法化,我等众生,岂无闻法修行,欲证此心之一世。但以烦惑深厚,无力断除,再一受生,又复迷失。

世尊在这个时劫,流布这些佛法教化,我等众生,难道没有闻法修行,想要在这一生就证悟此心的愿望吗?但因为烦恼惑业深厚,无力断除,再一投胎转生,就又迷失本性了。

兼以未遇仗佛慈力,即生往生之法。或修此法,由自力薄弱,无人辅助。或自力充足,临终被眷属多方破坏。

又加上没有遇到仗佛慈力,当生往生的净土法门;或者已经修习了这个净土法门,但由于自己的力量薄弱,临终没有人辅助;或者自己的力量充足,临终被眷属多方面加以破坏。

因兹久经长劫,轮回生死。纵蒙佛化,依旧徒具与佛无二之心,而不能得与佛同证真常之果。上孤佛化,下负己灵。

因此久经长劫,轮回生死。纵然承蒙佛陀的教化,依旧是徒然具有与佛无二无别的心性,却不能与佛同证真常的大果。向上辜负佛陀的教化,向下辜负自己的性灵。

每一思及,五内如焚。今者幸闻如来悲愍末劫众生,无力断惑,特开一信愿念佛求生净土法门,俾一切若圣若凡,同于现生,往生西方。

每每想到这里,五脏就像着了火一样。现今,有幸听闻到如来悲愍末劫众生,因无力断惑,而特别开启的一个信愿念佛、求生净土的法门,使得一切圣者凡夫,同在现生,往生西方。

则已断惑者,高登补处。尚具缚者,亦预圣流。实为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。三根普被,利钝全收。上而等觉菩萨,不能超出其外。下而逆恶凡夫,亦可预入其中。故得十方共赞,九界同遵。况我等凡夫,舍此将何所恃乎。

那么已经断除惑业的人,(往生后)高登一生补处菩萨位;还是具缚凡夫的人,(往生后)也能够加入圣流。这实在是如来一代时教中的特别法门。三根普被,利钝全收。向上来说,等觉菩萨不能超出此法门之外;向下来说,五逆十恶的凡夫也可以加入此法门之中。所以得到十方佛共同的赞扬,九法界众生共同的遵行。更何况我们这些凡夫,若舍此法门,还有什么可以作为依靠的呢?

近来世乱已极,天灾人祸,频叠降作。国运危岌,民不聊生。具正知见者,皆知此世界非安隐处,西方极乐世界,乃我本有家乡,于是作归家计,同修净业。

近来世道坏乱,已经到了极点;天灾人祸,频频发生;国运危急,民不聊生。具有正知正见的人,都知道这个世界,不是安隐之处。西方极乐世界,才是我们本有的家乡,于是就作了回家的打算,同修净业。

又虑临终自力薄弱,无人辅助,及眷属无知,破坏正念,以致仍留此界,不克往生,由是大家提倡饬终助念之事。

又忧虑临终时,自己的力量薄弱,没有人来辅助,以及眷属无知,破坏正念,以致仍然留在这个娑婆世界,不能往生,因此大家提倡饬终(治丧)助念这件事。

若绍兴,余姚,云南,上海各佛学会,或订立章程,或阐发利弊,必期于令命终者决定得生西方而后已。此心此事,诚堪钦佩。

像绍兴、余姚、云南、上海各个佛学会,或者订立章程,或者阐发利弊,必期望令命终的人,决定得以往生西方而后已。这个发心、这件事情,实在让人钦佩。

李圆净居士,犹恐过为简略,或致人不介意。因会萃各处章程,及诸言论,又复采取古今发明临终利害等文,并近来因助念故,遂得往生之事证,厘为四篇。

李圆净居士,还恐怕介绍得过于简略,可能会导致人们并不在意。因此,就会集了各处的章程,以及诸多的言论,又再录取古今阐发显明临终利害关系的各种文章,以及近来因为助念的缘故,得以往生的事实例证,整理为四篇。

第一饬终章程,第二饬终言论,第三预知利害,第四饬终实效。乃名之曰饬终津梁。祈光作序。

第一,饬终章程;第二,饬终言论;第三,预知利害;第四,饬终实效。就命名这本书为《饬终津梁》。祈请我作序。

光年届古稀,学无所成,窃恐一气不来,又复轮回六道,则其苦何堪设想。因兹灭踪长隐,专修净业,庶不致平常为他人说者,自己反无其分,令无知者因兹谤法,以堕恶道也。

我年届古稀(七十岁),学无所成,担心一气不来,就又再轮回于六道之中,那么这个痛苦,将不堪设想。因此泯灭踪迹、长期隐居,专修净业,才不致平常为他人说的那些话,自己反而没有(往生的)份,令无知的人因此诽谤佛法,而堕入恶道啊!

兹于将入关前,接得伊书,不禁有感于衷。爰(yuán)为撮举净土法门之大意,及助念之利益,以期世之学佛者,咸各注意。庶可大畅如来普度众生之本怀,亦堪成熟自己多劫培植之胜因矣。

现今在将要入关之前,接到了他的这本书,心中不禁感叹。于是为此撮略举出净土法门的大意,以及助念的利益,以期世间学佛的人,全都能注意。这样才可以大畅如来普度众生的本怀,也可以成熟自己多劫培植的殊胜因缘啊!

 

< 学习笔记 >

[1]三惑:凡夫、二乘、菩萨未证成究竟果地,内心所有之迷惑,分三种。见思惑、尘沙惑、无明惑。
(1)见思惑,凡夫的迷惑。见惑和思惑的并称。断此二惑,即证阿罗汉果,出离三界;(①见惑是知见上的迷惑,如身见边见等五不正见;②思惑是思想上的迷惑,如贪嗔痴慢疑等五烦恼。)
(2)尘沙惑,菩萨的迷惑。菩萨化度众生时,因不通达如尘如沙的无量法门,而不能完成教化众生的事业,故称;
(3)无明惑,迷惑于中道第一义谛的烦恼,为一切生死烦恼之根本。由痴而对一切法无所明了,故称。唯大乘菩萨,得定慧双修,万行具足,方断此惑,以中观破之。此惑断尽即成佛。

[2]二死:《成唯识论・卷八》所举之二种生死。
(1)分段生死:亦作“有为生死”。“变异生死”之对称。指众生由于每一世所招感的果报不同,而有形貌、寿命等区别,称为分段身。受此分段身后,必有一期生命的结束。故称分段生死;
(2)变易生死:亦作“无为生死”。“分段生死”之对称。指阿罗汉、辟支佛、大力菩萨等三乘圣者因悲愿心而来世间所受的生死。三乘圣者已跳出三界之外,结束分段生死,以殊胜微妙果报之身来三界内修菩萨行,烦恼迷惑渐除,智能圣果渐增,此种迷悟的迁移,感得意境的升华,每一期都不相同,由前期转入后期的变易,恰好一度生死,故称变易生死。

[3]三德:成佛之后所证得的三种德。文钞《三余德堂名说》(<续编・卷下>)云:“此之三德,悉不相离,约义分三。实则一尚不立,何况有三。”
(1)法身德,佛之本体,常住不灭,无不周遍;
(2)般若德,般若译曰智慧,佛的智慧无量无边;
(3)解脱德,佛所证得的最胜妙法,能够化度一切众生而自在无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