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懂

印光法师文钞

观音感应课序

观世音菩萨,愍念众生之心,不可以言语形容。虽天地父母,未足喻其少分。善根未种未熟未脱者,令其即种即熟即脱。应以何身得度者,即现何身而为说法。

观世音菩萨,愍念众生的大慈悲心,无法用语言来形容。即使用天地父母的造化、养育恩德来比喻,也不足以比喻菩萨恩德的一小份。对于善根没有种、没有成熟,以及没有了生脱死的众生,菩萨能使他们立即种、立即熟、立即解脱。众生应以什么身得度,菩萨就现什么身为他们说法。

喻如日丽尧天,万象咸蒙照烛。春回禹甸,百卉悉荷生成。有感即通,无谋不应。良以菩萨无心,以众生之心为心,故得遍法界感,遍法界应,悉副彼念,了无差殊也。

就像太阳附着在尧帝盛世的天空,万物都能承蒙照耀;就像春回大禹盛世的田野,百草全部能承受生长。众生有感,菩萨即通;众生的祈求,无不回应。这的确是因为,菩萨无心,以众生的心为心;所以才能遍法界感,遍法界应,全都符合众生心念,完全没有差别。

观音感应课者,俯顺世情,令卜休咎,以期同种善根之妙方便也。凡占者,皆须称菩萨名。如小儿有病,不肯服药,涂药于乳,则不服而服矣。

《观音感应课》,是顺从世俗人情,通过让人占卜吉凶、善恶,从而同种善根的巧妙方法。凡是占卜的人,都必须要称念菩萨名。这就像婴儿有病,不肯服药,如果把药涂在乳头上,就是不想服也服了。

菩萨名号,如返魂香,若得见闻,宿业自消,宿善自生,以渐至于上追观音之志事,究竟自利利他于无既也。

菩萨的名号,就像返魂香,如果能够听到,就自然会宿业消除,宿世善根,自然生长,并渐渐至于向上追随观世音菩萨的大愿大行,在将来无量、无边劫,究竟地自利利他。

兹因徐积余居士[1],与其夫人,得前明古本,石印千卷,以结净缘,略叙菩萨行慈之意云。

这次是因为徐积余居士,与他的夫人,得到前明的古本,石印一千卷,来结清净法缘,所以才大略叙述了菩萨广行慈悲的大意。

 

< 学习笔记 >

[1]徐积余居士:徐乃昌。清末淮安知府。字积余,晚号随庵老人。自幼熟读经史。清亡后,隐居著述和校刊古籍,成为近代著名的藏书家、学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