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懂

印光法师文钞

罗两峰居士正信录序

一切众生,皆有佛性,皆当作佛,以故佛视一切众生皆是佛。愍其背觉合尘,轮回六道,经尘点劫[1],莫由出离。于是随机施教,对症发药,种种方便,为之化导。以冀彼背尘合觉,返妄归真,消除本无之惑业,圆证本有之佛性而后已。

一切众生,皆有佛性,皆当作佛,所以佛将一切众生都视作佛。佛怜愍众生背离觉性、合于六尘,轮回在六道之中,经尘点劫,无法出离。于是随顺众生的根机施设教法,针对病症发放良药,用种种方便,来加以教化劝导。以希望众生背离六尘、合于觉性,返妄归真,消除本无的惑业,圆证本有的佛性而后已。

众生视佛皆是众生,以故闻佛之言,见佛之行,不即信受。谓为幻妄不实,蛊惑愚俗者有之。谓为弃伦理,害正道者有之。谓为愈近理,大乱真者有之。

众生将佛都视作众生,所以听到佛的言教,见到佛的行为,不会立即相信接受。有的人认为佛法幻妄不实,蛊惑愚昧庸俗的人;有的人认为佛法抛弃伦理,危害正道;有的人认为越是接近真理,就越是会大乱真正的圣道。

然佛固不以此而弃舍也,只可待时节因缘成熟,以行度脱耳。多有始以不知而妄辟,继以深知而力修,后以真修而悟证。由是了生脱死,超凡入圣,广垂言教,启牖(yǒu)后人。

然而佛却不会因此而舍弃他们,只好等待时节因缘成熟了,来行度脱。有很多人开始因为不知佛法而妄加辟驳,继而因为深知了佛法而努力修持,最后因为真修而得以悟证。由此了生脱死,超凡入圣,广垂言教,启发诱导后学之人。

以其了知佛之立法,圆该世出世间一切善法。不独不悖世法,而复大有益于世法。论修持,则毫善弗遗,而一心无住。谈谛理,则一尘不立,而万德圆彰。以故具超格之知见,有特别之志向者,无不归心而崇奉之,以期其己立立人,自利利他焉。

因为他们领悟了佛的立法,圆满统摄世出世间的一切善法。不仅不会违悖世间法,而且还会大大地有益于世间法。论到修持,那么丝毫善法也不会遗漏,而又一心无所住著;谈到谛理,那么一尘不立,而万德圆彰。所以那些具有超格知见,且有特别志向的人,无不归心而崇奉佛法,以期他自己成就,并成就他人;利益自己,并利益他人。

亦有剽窃佛经要义,以宏儒宗。反加以极酷烈之辟驳,以关闭天下后世之人不入佛法。其本意不过以门墙见重,恐其不加关闭,则群趋于佛,儒门因之冷落。

也有剽窃佛经要义,来宏扬儒宗的。他们反而加以极为酷烈的辟驳,来关闭进入佛法的大门,使天下后世的人不得而入。他们的本意,不过是因为门墙之见太重,恐怕他们不关闭进入佛法的大门,那么大家就会都趋向佛法,儒门因此而遭受冷落。

不知真上根人,决不受关。而中下之士,由彼破斥因果报应,生死轮回,谓为佛以此为诱惑愚俗之据。

他们却不知道真正的上根人,绝对不会受关闭大门的影响。而中下根人,由于他们破斥因果报应、生死轮回,认为佛教以此(因果报应、生死轮回)来作为诱惑愚昧俗人的根据。

凡佛令人改过迁善,以及了生脱死等法,彼则斥为自私自利。以有所为而为善即是恶,必期于无所为而为善。大悖圣贤克己寡过,下学上达之旨。及易书趋吉避凶,惠吉逆凶之道。

凡是佛令人改过向善,以及了生脱死等法,他们却斥责为自私自利。认为有所求而行善就是恶,必定期望无所求而行善。这大大地违悖了圣贤约束自己、减少过失;学习人情事理,进而认识自然法则的宗旨。也违悖了《周易》、《尚书》中趋吉避凶,顺道吉祥、逆道凶险的道理。

徒以尽谊尽分,诚意正心,为淑世善俗之术。于所令人不得不尽谊尽分,诚意正心之根本,完全废弃。以圣人分上之事,责凡夫以实行。故致善无以劝,恶无以惩。

徒劳地以尽道谊、尽本分,诚意、正心,作为济世、改善风俗的方法。对于令人不得不尽道谊、尽本分,诚意、正心的根本(因果报应、生死轮回),却完全予以废弃。将圣人才能做到的事,严格地要求凡夫来实行。所以导致劝人行善,惩人作恶,都没有了依据。

及至欧风东渐,则废经废伦之种种恶剧,通皆演出。其祸根正在破斥因果报应,生死轮回。及有所为而为善即是恶,与自利利他,了生脱死,斥之为自私自利之偷心之所致也。

等到欧风渐渐地向东边吹来,那么废儒经、废伦理的种种恶剧,全都上演了。那些乱象的祸根,正在于破斥因果报应、生死轮回。以及有所求而行善就是恶,与把自利利他,了生脱死,斥责为自私自利的偷心所导致的。

于是有心世道之人,群思挽救之法。适有以罗两峰所著之正信录见赠,阅之,心怀为畅。居士乘愿再来,以大通无碍之眼光,凡世俗所疑之事,如天堂地狱,人畜轮回,前身后身等,一一据经引史,证明其事。

于是,有心世道的人,大家都在思考挽救的办法。正好有人以罗两峰所著的《正信录》赠送,阅读之后,心怀为之舒畅。居士乘愿再来,以大通无碍的眼光,凡是世俗所怀疑的事,例如天堂地狱,人畜轮回,前身后身等问题,一一据经典、引史籍,来证明这些事是真实存在的。

而道学渊源,名人至论,以及各种修持,与夫仗佛慈力,横超三界之法。悉皆详示所以,使人知其门径,有所依凭。

而道学的渊源,名人的至论,以及各种修持,与仗佛慈力,横超三界的净土法门。全都详细地显示其中的所以然,使人知道其中的门径,有所依凭。

俾拘墟者得见天日,令孤露者归本家乡。其为利益,莫能名焉。乃为校正字句,拟排板先印一万本,以为提倡。以后任诸慈善家屡屡续印,庶可遍布全国。

使得偏执浅见的人,得见天日;令孤露无依的人,回归本有的家乡。这个利益,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。我于是为这本书校正字句,打算排版先印一万本,来作为提倡。以后随任诸位慈善家多多续印,才可以遍布全国。

吾友体范大师,愿任印资。潮州郭辅庭居士,欲精刻木板,祈余校其底本,并为作序,以期广传。足见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。好善之心,谁不如我。于一时中,排刻并行,可为今日一大幸事。

我的道友体范大师,愿意承担印书资费。广东潮州的郭辅庭居士,想要精刻木板,请我校对底本,并为之作序,以期广泛流传。足见此心人人相同,此理心心相同。好善的心,有谁比不上我呢?在一时之中,排版刻印并行,可以说是今天的一大幸事。

愿见闻者,由两峰所说,深信佛言。以五戒,十善,六度,万行,随分随力,于日用伦常中修之。则生入圣贤之域,没登极乐之邦。庶不负本具之真如佛性,与如来大慈普度,两峰曲为倡导之一番婆心也。

祈愿见者闻者,由罗两峰所说的,而深信佛言。以五戒、十善、六度、万行,随分随力,在日常生活的伦理纲常中来修持。那么活着,进入圣贤的领域;死后,登上极乐莲邦。这才不辜负自己本来具有的真如佛性,与如来大慈普度,罗两峰方便为之倡导的一番苦口婆心啊!

 

< 学习笔记 >

[1]尘点劫:亦作“尘劫”。比喻时间极长久远。尘,微尘。劫,为极大之时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