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懂

印光法师文钞

道德丛书序

因果者,世出世间圣人,平治天下,度脱众生之大权也。孔子之赞周易也,最初即曰,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。积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。

因果,是世出世间圣人,治理天下,度脱众生的大权柄。孔子赞《周易》,最初就说:“积德行善的人家,必定会有余庆(恩泽子孙);作恶多端的人家,必定会有余殃(祸及子孙)。”

箕子之陈洪范也,末后方曰,向用五福,威用六极。五福,六极,乃前生现世因果之义,世儒不知因果,通归于王政。

箕子陈述《洪范》,最后才说:“顺天理将得到五种福报(寿、富、康宁、攸好德、考终命),违天理将得到六种穷厄之事(凶短折、疾、忧、贫、恶、弱)。”五福、六极,是前生现世的因果之义,世间儒者不知道因果的事理,把这些通通归于君王的政令

然则性情之凶暴,寿命之短促,与身之疾病,心之忧患,境遇之贫穷,面貌之丑恶,身体之孱弱,皆王政所为乎。

然而人性情的凶暴,寿命的短促,与身体的疾病,心中的忧患,境遇的贫穷,面貌的丑恶,身体的孱弱,这些难道都是君王的政令所导致的吗?

其诬王政,而悖圣人之心法也,大矣。圣人修己治人之道,以明明德[1]为本。明明德之初步工夫,即是格物。物,即贪瞋痴慢之人欲也,格而去之,则本有良知,自然显现。良知显现,则不能不意诚心正而身修矣。

这诬蔑君王的政令,而违悖圣人的心法,太严重了啊。圣人修养自身,治理百姓的方法,以明明德作为根本。明明德的初步工夫,就是格物。物,就是贪瞋痴慢的人欲,将之格而去除,那么本有的(爱亲敬兄的)良知,就会自然显现。良知显现,那么就不能不诚意、正心并修身了。

学者由此源头而学,方为实学。中下之人,不能去人欲以诚意,正心,修身,则以三世因果,六道轮回之实理实事,与之讲说。必致勉力为善,加意去恶。

学习的人,从这个源头来学,才是实学。中下根性的人,没有能力去除人欲来诚意、正心、修身,那么就应用三世因果,六道轮回的实理实事,对他们讲说。必定使他们努力为善,特别留意去恶。

以颜子之四勿,与曾子之三省,为居心动念行事之宝鉴。自可渐至人欲净尽,克明明德之地位矣。

以颜回“非礼勿视、非礼勿听、非礼勿言、非礼勿动”的“四勿”,与曾参“为人谋而不忠乎,与朋友交而不信乎,传不习乎”的“三省”,作为存心、动念、行事的宝鉴。自然可以渐渐做到人欲净除究尽,得到明明德的地位啊!

后儒忌说因果轮回,已失督迫人不得不诚意,正心,修身之权。又特唱高调,以自鸣其造诣之高,谓有所为而为善即是恶。人死之后,形既朽灭,神亦飘散,纵有剉斫(cuò zhuó)舂(chōng)磨,将何所施。三世因果,六道轮回,乃佛骗愚夫愚妇信奉其教之诳语。

后代儒生忌讳谈说因果轮回的事理,已经失去了督促迫使一个人不得不诚意、正心、修身的权柄。又特别唱高调,来自我显示他们造诣的高深,说:“有所求而行善就是恶;人死之后,形体已经腐朽毁灭,神识也飘散了,纵然有地狱的剉斫舂磨,将施用到何处呢?三世因果、六道轮回,是佛欺骗愚夫愚妇信奉佛教的诳语。”

由此说故,善无以劝,恶无以惩。纵有治世之法,皆属皮毛,了无根本。故致欧风东渐,举中国圣人所立之法而悉弃之,以学泰西之新文化。而变本加厉,废经废伦,废孝免耻,争城争地,互相残杀之恶剧,悉皆演出,则人道或几乎息矣。

由于这些说法的缘故,导致善行无法劝导,恶行无法惩戒。纵然有治世的法律,全都属于皮毛,没有了根本(因果报应、六道轮回)。所以导致欧风东来,凡是中国圣人所建立的法则,却全都抛弃,来学习西方国家的新文化。而且变本加厉,废儒经、废伦常、废孝道、无羞耻,争城夺地,互相残杀的恶剧,全都上演出来,而人的道德几乎要息灭了。

于是有心世道人心之人,群起而挽救之,或提倡佛学,或著述善书。无非欲人咸知三世因果,六道轮回,改恶迁善,闲邪存诚。敦行孝弟,忠信,礼义,廉耻之八德,练习格致,诚正,修齐,治平之八事,以自明其明德,而止于至善之地。

于是有心世道人心的人,群起而来挽救,或者提倡佛学,或者著述善书。无不是想使人们全都知道三世因果、六道轮回的事理,从而改恶向善,防止邪念、心怀诚敬;努力实行孝弟(悌,兄弟友爱)、忠信、礼义、廉耻这八德;练习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这八事,来自己显明自己的明德,从而到达最完善的境界并保持不退。

自觉其觉心,而复乎本有之天。俾人祸息而礼让兴行,天心顺而雨旸(yáng)时若[2]。世返唐虞,人归贤善。此各处有心人之救世深心也。

觉悟自己的觉心,而恢复本有的天真佛性。使得人祸止息而守礼谦让之风兴盛流行,天心顺畅而晴雨适时、气候调和。世道返回唐尧(因尧为古唐国人,故称“唐尧”)虞舜(因舜的国号为“有虞”,故称“虞舜”)的太平盛世,人人归于贤善的范畴。这是各处有心之人的救世深心啊!

海门陈镜伊先生,博学多闻,注重躬行实践。明因识果,亟(jí)思觉世牖(yǒu)民[3]。所著道德丛书,凡十五种,词意圆通,事理确凿。允[4]为痼疾之良药,迷途之导师。

江苏海门县的陈镜伊先生,博学多闻,注重亲身实行。明因识果,急切地想要启发世人觉醒、循循善诱世人。他所著的《道德丛书》,共十五种,词意圆通,事理确凿。确实是积久难治之病的良药,迷途的导师。

若能刊印广布,其利益何可称量。愿有心力口力财力者,咸注意焉。

如果能够刊印并广泛流布,其利益如何能称量呢?祈愿有心力、口力、财力的人,全都来关注。

 

< 学习笔记 >

[1]明明德: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。明,彰明,弘扬。明德,光明之德,美德。◇《礼记・大学》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”(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,使人弃旧图新,达到最完善的境界。大学,1.博学,与“小学”相对的“大人之学”;2.古代高等教育机构。)
 文钞《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》(<三编・卷四>)云:“大学所谓,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。上明字,即是克己省察之修德。下明德二字,即是自心本具之性德。欲明自心本具之明德,非从克己省察修持不可。进之,始可言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此之亲民,即是各尽其分之意。止于至善,即是居心行事,自行化他,悉皆顺乎天理人情,不偏不倚之中道。”

[2]雨旸时若:晴雨适时,气候调和。雨,雨天。旸,晴天。时,适时。若,语助词,同“然”。◇《尚书・洪范》:“曰肃,时雨若;曰乂(yì),时旸若。”(行事肃静,雨水就会适时降下;治理有道,太阳就会适时普照大地。乂,治理,安定。)

[3]觉世牖民:启发和引导世人觉悟向善。牖,通“诱”,引导。◇《诗经・大雅・板》:“天之牖民,如埙(xūn)如篪(chí)。”(天对万民诱导教化,像吹埙篪那样和洽。)

[4]允:确实,果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