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懂

印光法师文钞

影印宋碛砂版大藏经序

(民国二十五)

大藏经者,如来之慧命,人天之眼目。无明长夜之智炬,生死苦海之慈航。觉先觉后之法源,世出世间之道本也。若非宿植善根,历劫莫闻名字,况亲承供养,受持读诵,依之修习,以迄圆证乎哉。

大藏经,是如来的慧命,人天的眼目。无明长夜中的智炬(破除迷暗的智慧),生死苦海中的慈航。是以先觉来觉后觉的各种法门的源泉,世出世间的大道根本。如果不是宿植善根,历劫不能听闻到大藏经的名字,何况亲承供养,受持读诵,依之修习,以至圆证佛果呢?

此一大藏所说之法,乃十法界,生佛凡圣,即心所具之法。在佛不增,在生不减。佛以究竟证故,常享常乐我净之法乐。

这一部大藏经所说的法,是十法界,众生、佛陀、凡夫、圣者,即心所具之法。在佛不增,在生不减。佛陀因为究竟证得的缘故,常享常乐我净的法乐。

众生以从未悟故,反承此妙心之力,背觉合尘,迷真逐妄,起贪瞋痴,造杀盗淫,永沦三途六道之中,了无出期。三乘圣人,虽有悟证,未至究竟,故亦未能全得受用也。

众生因为从来没有觉悟的缘故,反而承着这个妙心之力,背离觉性合于尘境,迷真逐妄,起贪瞋痴三毒,造杀盗淫三业,以致永远沉沦在三途六道之中,没有出离的日期。三乘(声闻、缘觉、菩萨)圣人,虽然有所悟证,但未到究竟,因此也未能完全得到受用。

大觉世尊,愍而哀之,示生世间,成等正觉,随机施教,对症发药,俾其就路还家,并不另起炉灶。

大觉世尊,怜愍哀痛众生,示生于世间,成等正觉,随众生根机,施设教法,对症发药,使得众生就路还家,并不另起炉灶。

大根则直说一乘大法,令其顿证无生。小根则先依权渐修持,以培入大之基,终令领受家业,绍隆佛种。

对大根器的众生,就直接宣说一佛乘大法,令他们顿证无生法忍。对小根器的众生,就先依权教,渐渐修持,以培植进入大乘的根基,最终令他们领受如来家业,绍隆佛种,续佛慧命。

一代所说,分为五时。一,华严时,唯说界外圆顿大法。人天二乘,均非其器。

世尊一代时教所说,分为五时。一,华严时,唯说三界之外的圆顿大法。人天二乘,均非此种根器。

二,阿含时,说谛,缘,权,渐之法,令入化城。

二,阿含时,宣说四谛、十二因缘、权教、渐教之法,令众生进入化城。

三,方等时,四教并谈,三根普被。

三,方等时,藏、通、别、圆四教一并谈说,上中下三种根机普被。

四,般若时,以般若妙智,荡除圣凡情见。

四,般若时,以般若空性妙智,荡除圣者凡夫的情见。

五,法华,涅槃时。法华则开权显实,开迹显本,普授三根之记,共领本有家珍。涅槃则扶律谈常,作最后训。俾身口意三业,与佛同净,戒定慧三学,与佛同圆。

五,法华、涅槃时。《法华经》中则开权显实,开迹显本,普授上中下三根成佛之记,共领本有的自家珍宝。《涅槃经》中,则扶持戒律,谈常住佛性,作为最后的训诫。使得身口意三业,与佛陀同样清净;戒定慧三学,与佛陀同样圆满。

综其所说,厥有五宗,曰律,曰教,曰禅,曰密,曰净。五者名目虽异,理体是一。可专主于一门,不可偏废于余法。如由四门而入一城,如以四时而成一岁。其互相维持,互相辅助之功,非深悉法源者莫能知。

综合其中所说,共有五宗:律、教、禅、密、净。五宗虽然名目不同,但理体却是一。可以专门主修一门,不可偏废其余的法门。如同由四个城门,均可进入到同一城中;也如同以四季来组成一年的岁月。其互相维持,互相辅助的功用,非深明法源的人不能了知。

就中律,为入道之初基,虽至圆满菩提,仍复依止。净,为普度之法门,纵令已证等觉,犹当归心。末世众生,非此莫度,各宗智士,急宜服膺。否则所有修持,但作未来成佛之善因,欲即生一超直入如来地,恐不易易也。

其中,戒律,是入道的初基,虽然到了圆满菩提的果位,仍要依止戒律。净土,是普度众生的法门,纵然是已经证得等觉位的菩萨,还应当归心净土。末世众生,非依这个法门,不能得度,各个宗派的有智之士,应该急切地信奉。否则,所有的修持,只能作未来成佛的善因,想要在现生就一次超越三界,直入如来果地,恐怕就非常不容易了。

此诸经外,所有大小乘律,仍归五时所摄,故不另叙。经律之外,尚有诸菩萨,尊者,所造之释经宗经诸论,显理破惑,降魔制外,俾佛化得以普被中外者,赖有此耳。是为佛国译来之经律论三藏也。

诸经藏之外,所有大小乘的戒律,仍然归于五时所摄,所以不再另外叙述。经律二藏之外,还有诸菩萨、尊者,所造的释经、宗经的诸多论典,显正理、破迷惑,降邪魔、制外道,使得佛陀的教化得以普被中外的,就依靠这些论典了。这是印度佛国翻译来的经、律、论三藏。

及大教东来,法匠蔚起,各宗之著述,美不胜收,其入藏者,乃百千之十一耳。当唐以前,经书均由抄写而得。五代冯道,创兴刻板,至宋,则儒书佛经,俱用板印矣。

等到佛教东来,佛法巨匠蔚然兴起,各个宗派的著述,美不胜收,其中录入大藏经的,是百千中的一分十分罢了。在唐朝以前,经书都是由抄写而得来。五代时的冯道,创兴刻板印书,到了宋朝,则儒书佛经,就都用刻板印书了。

宋大藏板,有十余付,而碛砂延圣院尼弘道,断臂提倡,刻此藏板,可谓女中丈夫,令人钦佩。

宋朝的大藏经板,有十多付,而碛砂延圣院的弘道尼师,以自断手臂来呼吁提倡,刻印这个藏经板,可说是女中大丈夫,令人钦佩。

自宋至今,七百余年,所印之经,以屡遭世乱,多分湮没。陕西卧龙,开元两寺,幸有存者。朱子桥居士,往陕办赈见之,与沪各大居士商订影印,其间勤劳,殆难说尽。

宋朝到如今,七百多年,所印的经书,因为多次遭遇世间的战乱,大多都湮没了。陕西卧龙、开元两座寺院,很幸运还有存留下来的。朱子桥居士,前往陕西办理赈灾时见到了,与上海的各大居士商订影印,其间的勤劳,很难说尽。

今将出初期,命光作序。光乃无所知识之粥饭僧,何能发挥大藏之要,姑以平日所习闻者,拉杂书之,以塞其责。

现今将要出版第一期,令我作序。我是一个无知无识的粥饭僧,如何能发挥大藏经的要义,姑且以平时学习见闻到的,杂乱写了一些,以搪塞责任。

全藏妙义,阅者自知。即未能遍阅,但于现前根尘识大诸法中,回光返照,便可亲证圆通,又何必多凑散字,以刺雅目也。

全部藏经的妙义,读者自会知道。即使未能遍阅大藏经,只要对于现前的六根、六尘、六识、七大诸法中,回光返照,便可亲证圆通,又何必多凑一些散字,来刺人雅目呢?

 

< 学习笔记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