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懂

印光法师文钞

普陀山三圣禅院八功德泉表异碑记

观世音菩萨,于十方世界,随类现身,寻声救苦,而复以普陀为应化之地者,欲令一切四众,投诚有处也。

观世音菩萨,在十方世界,随类现身,寻声救苦,而且又以普陀山作为应化之地,想要让一切四众弟子,有一个皈投诚心的处所啊!

菩萨之慈悲灵感,固已人各悉知,即一石一水,无不显示菩萨不思议迹。普陀石之奇者固多,唯磐陀石[1]为第一。明理之人见此石,则菩萨之不思议神通威德,悉可不待详说,而即皆悟解矣。

菩萨的慈悲灵感,肯定每个人都已经知道了,而且即使是普陀山的一块石头,一泓泉水,也无不显示菩萨不可思议的垂迹普陀山的石头,奇特的本来就很多,但是只有磐陀石最为第一。如果明白佛理的人一见到这块石头,那么菩萨不可思议的神通威德,不用等到详细说明,就全都可以立即悟解了。

近海之地,水皆咸苦,不可饮用。普陀一山,水皆甘美,纵海边之地,绝无咸水,而八功德泉,实为第一。

靠近大海的地方,水都非常咸苦,不可以饮用。但是普陀山,山上的水都很甜美,即使是靠近海边的地方,也绝对没有咸水,而八功德泉,实在是最为第一。

按山志,明万历间,僧大方,结茅于此。三十年,内监张随,党礼,奉敕督造藏殿。闲游于此,饮水而甘,并闻旱涝不加增减,祈雨必取此水,遂捐资建三圣堂,而名其泉为八功德,盖以极乐世界七宝池中之水拟之也。

按《普陀山志》记载,明朝万历年间,僧人大方和尚,曾经在这里搭建茅棚修行。万历三十年,御用太监张随、党礼,奉皇命监督建造普济寺藏经殿。闲游到这个地方,喝了泉水,感觉非常甘甜,并听说此泉旱不减、涝不增,祈雨时一定要取此处的泉水,于是捐资建了三圣堂,而且给这个泉取名为八功德泉,就是用极乐世界七宝池中的水来比喻此泉水。

八功德泉,由三圣堂而得名。三圣堂,由八功德水而发起。所谓时节因缘,固有不期然而然者。

八功德泉,由于建三圣堂而得名。三圣堂的兴建,由于八功德水而发起。这正是所谓的时节因缘,本来并没有期望这样,却自然而然地如此了。

按佛经八功德水,一澄清,异此方混浊。二清泠,异寒热。三甘美,异咸淡劣味。四轻软,异沉重。五润泽,异㴼(sù)腐褪色。六安和,异急暴。七除饥渴,异生冷。八长养诸根,异损坏诸根,及沴戾增病没溺等。

据佛经记载,极乐世界中的八功德水,八种功德是:一澄清,不同我们娑婆世界水的混浊。二清泠,不同我们娑婆世界水的寒热。三甘美,不同我们娑婆世界水的咸淡劣味。四轻软,不同我们娑婆世界水的沉重。五润泽,不同我们娑婆世界水的馊腐褪色。六安和,不同我们娑婆世界水的急暴。七除饥渴,不是我们娑婆世界水的生冷。八长养诸根,不同我们娑婆世界水的损坏诸根,以及瘟疫、增病、没溺等灾害。

浊世众生,业力深重,致此水无此功德力用,究与普通各水,功德多多,故特表彰,以显菩萨不思议迹。

我们五浊恶世的众生,业力深重,所以导致这个世界的水没有这些功德、力用,考虑到这个泉水与普通的各种水相比,功德多得多,所以特地表彰,来显出菩萨不可思议的垂迹

以期在山住者,并来山巡礼者,于一石一水,均可由是深悟圆通常理。庶可以菩萨之心为心,以菩萨之事为事矣。

以期在普陀山居住的人,以及来普陀山巡礼朝拜的人,都能通过这一石一水,深悟圆通真常之理。这样才有可能把菩萨的慈悲心作为自己的心,把菩萨寻声救苦的事业作为自己的事业了。

 

< 学习笔记 >

[1]磐陀石:位于浙江省普陀山的巨石。巨石在山顶平台上,看似摇摇欲坠,实则稳如磐石。相传,这里就是观音大士的说法之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