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懂

印光法师文钞

灵岩山笃修净土道场启建大殿记

(民国二十四)

华严妙典,理事圆融。理由事显,事由理成。理事各臻其极,圆证毗卢法身。以故如来初成正觉,与十住,十行,十回向,十地,等觉,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说如来自证法门诸因果法。因果,即事。

《华严经》这部微妙的大乘经典,理事圆融。理由事显,事由理成。理事两方面都达到了极致,圆证毗卢遮那清净法身。因此如来刚一成就正等正觉,就给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觉,四十一个阶位的法身大士,宣说如来自证法门的各种因果法。因果,就是事。

如来自证之法,即一真法界,寂照圆融,不生不灭,非有非空之真如佛性也。此之佛性,在凡不减,在圣不增。佛以究竟证故,常享常乐我净之法乐。众生以彻底迷故,恒受生死轮回之妄苦。譬如大圆宝镜,经劫蒙尘,虽有照天照地之光,莫由发现而得受用。

如来自证之法,就是一真法界,就是寂照圆融、不生不灭、非有非空的真如佛性!这个佛性,在凡夫位不减,在圣者位不增。佛陀因为究竟证得的缘故,常享常、乐、我、净的法乐。众生因为彻底迷惑的缘故,恒常遭受生死轮回的妄苦。譬如大圆宝镜,经历多劫蒙上尘垢,虽然有照天照地的光明,但是并没有办法显露出来,从而得到受用。

故借诸菩萨互相酬倡,为说十信,十住,十行,十回向,十地,等觉各法门。又复以十大愿王,导归极乐,以期圆满佛果。此如来以自证之因果,普示一切众生,令其各各亲证之一大轨范也。

所以,佛借着与诸菩萨互相酬倡的时机,为他们宣说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觉的各种法门。而且又以十大愿王,导归极乐,以期圆满佛果。这是如来以自证的因果法,普遍开示一切众生,令众生各各亲证的一大轨范啊!

华严独被大机,二乘凡夫,莫由禀受。故于方等会[1]上,特说净土三经,俾彼若凡若圣,同事修持,以期现生出此五浊,登彼九莲也。

《华严经》唯独利益大根机的人,二乘和凡夫就没有办法禀承受持了。所以佛在方等时的法会上,又特地宣说了净土三经,使得无论是凡夫还是圣者,都共同来修持,以期现生就出离此五浊恶世,登彼极乐世界的九品莲台。

佛在摩竭提国,灵鹫山中,说阿弥陀佛最初因地,弃国出家,发四十八愿。又复久经长劫,依愿修行。迨至福慧圆满,得成佛道。所感之世界庄严,妙莫能名。十方诸佛咸赞叹。十方菩萨,与回小向大之二乘,具足惑业之凡夫,咸得往生,等蒙摄受。是为无量寿经。

佛在摩竭提国,灵鹫山中,宣说阿弥陀佛的最初因地,放弃王位出家,发四十八愿。又再经过长久劫,依四十八愿修行。等到福慧圆满,得成佛道。所感的世界庄严,微妙得无法用语言来形容。十方诸佛全都赞叹。十方菩萨,与回小向大的二乘声闻圣者、具足惑业的凡夫,全都得以往生,平等承蒙阿弥陀佛的摄受。这是《无量寿经》中所说。

于摩竭提国王宫中,说净业三福,十六妙观。俾一切众生,悉知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,诸佛正遍知海,从心想生。则是心作众生,是心是众生,众生烦恼业海,从心想生之义,已著于言外。果能深明此义,谁肯枉受轮回。末明九品生因,以期各修上品。是为观无量寿佛经。

佛在摩竭提国王宫中,宣说净业三福,十六妙观。使得一切众生,全都懂得:“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,诸佛正遍知海,从心想生”这个妙理。那么,是心作众生、是心是众生,众生烦恼业海,从心想生的含义,也已经显明在言外了。人们果真能够深明这个含义,谁又肯枉受轮回呢?最后说明九品往生的因缘,以期人人都能修习上品往生之因。这是《观无量寿佛经》中所说。

于舍卫国给孤独园,说净土依正妙果令生信。劝闻者应求往生以发愿。令行者执持名号以立行。信愿行三,为净土法门之纲宗。具此三法,或毕生执持,已得一心。或临终方闻,止称十念。均得蒙佛接引,往生西方。是为阿弥陀经。

佛在舍卫国给孤独园,宣说净土的依正庄严妙果,来使众生生信。劝进听闻到这个法门的人,应当发愿来求往生。让修行此法门的人执持名号来立行。信、愿、行三资粮,是净土法门的纲要、宗旨。只要具足这三法,不管是一生执持名号,已经得到一心不乱;还是在临终时方才闻法,只十念称名,都能承蒙阿弥陀佛的接引,往生西方。这是《阿弥陀经》中所说。

此三,乃专说净土之经。而阿弥陀经,言简义丰,摄机尤普。以故禅教律诸宗,皆奉为日课焉。

这三部经,是专门宣说净土法门的经典。而且《阿弥陀经》,言辞简略、义理丰瞻,收摄的根机尤其普遍。所以禅宗、教下、律宗诸多宗派,都将《阿弥陀经》尊奉为日课。

诸大乘经,带说净土者,多难胜数。而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,实为念佛最妙开示。果能如子忆母,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而念,岂有不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,近证圆通,远成佛道乎哉。

各大乘经中,兼带宣说净土的,多的难以胜数。而其中《楞严经・大势至念佛圆通章》,的确是念佛的最微妙开示。修行人果真能够“如子忆母”,“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”地念佛,哪里有不能现前、当来,必定见佛,近证圆通,远成佛道的呢?

净土法门,乃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。虽具足惑业之博地凡夫,但能信愿念佛,即可仗佛慈力,往生西方。纵已证等觉之高位菩萨,犹须回向往生,方可圆满佛果。

净土法门,是如来一代时教中的特别法门。即使是具足惑业的博地凡夫,只要能够信愿念佛,就可以依仗佛的慈力,往生西方。即使是已经证得等觉的高位菩萨,也仍然必须回向往生极乐世界,才可以圆满佛果。

是知净土法门,其大无外,三根普被,利钝全收。九界众生,舍此则上无以圆成佛道。十方诸佛,离此则下无以普度群萌。一切法门,无不从此法界流。一切行门,无不还归此法界。以其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,上成佛道,下化众生,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。故得九界同归,十方共赞。千经俱阐,万论均宣也。

由此可知,净土法门,非常深广,包含一切法门,三根普被,利钝全收。九法界众生,如果舍弃净土法门,就无法向上圆成佛道。十方诸佛,如果舍离这个法门,就无法向下普度一切有情众生。一切法门,无不从此法界流出;一切行门,无不还归此法界。因为净土法门,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,上成佛道,下化众生,从初始到最终的总持法门。所以能够九法界众生共同归依,十方诸佛共同赞扬。千部经中都阐扬,万部论中都宣讲啊!

然此法门,两土世尊之所建立。释迦在娑婆,详示净土,遣其归去。弥陀在极乐,待彼临终,接其归来。盖欲众生,即于现生出生死苦,证真常乐。其哀怜保护之心,穷劫难宣。

而且这个法门,是极乐、娑婆两土的世尊所建立的。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,详细开示净土法门,派遣众生回到极乐故乡去;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,等到众生临终时,接他们回到故乡来。原因是想要众生,在现生就出离生死苦海,证得真常法乐。两土世尊哀怜保护众生的深广慈心,即使用尽一劫的时间,也难以宣说完。

有谓既为释迦弟子,当念释迦牟尼佛,求生此土之华藏世界。不知释迦之教念阿弥陀佛者,为令博地凡夫,仗佛慈力,往生西方,以超凡入圣也。此土之华藏世界,唯破无明证法身之大士能见。凡夫则只见秽土,不见实报庄严,何可滥拟。

有人说:“我们既然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,就应当念释迦牟尼佛,求生这个佛土的华藏世界。”他们哪里懂得,释迦牟尼佛之所以教导众生念阿弥陀佛,是为了让博地凡夫,仗佛慈力,往生西方,从而超凡入圣。此土的华藏世界,只有破除无明,证得法身的大士才能够见到。凡夫却只能见到秽土,不能见到实报庄严土,怎么能胡乱比拟呢?

况西方亦在华藏世界之内。而华严会上,尽华藏世界海诸菩萨,皆以十大愿王,回向往生西方,以期圆满佛果。汝何人斯,敢与彼抗。

更何况西方极乐世界也在华藏世界之内。而且华严会上,全部都是华藏世界海的诸菩萨,都以十大愿王,回向往生西方,以期圆满佛果。你是什么人,竟敢与他们对抗?

溯自大教东来,远公首开莲社,一倡百和,无不率从。畅佛之本怀,唯此法为最。自兹厥后,代有高人,续焰传灯,光腾中外,迄至于今,宗风不坠。

向上追溯,自从佛教传来东方后,慧远大师首开莲社,一倡百和,无不相率跟从。能够大畅佛的本怀,只有这个法门最为第一。从此以后,历代都有高人,延续法焰,传持慧灯,光明腾耀中外,一直到现代,净土法门的宗风也没有衰落。

天台宗之智者大师,贤首宗之清凉国师,慈恩宗之窥基法师,禅宗之百丈禅师,律宗之大智律师,莫不释经著论,普劝修持。其事迹具载于净土圣贤录。是知禅教律诸知识,悉随华藏海会之班,一致进行,求生极乐。况末法根机浅薄者乎。

天台宗的智者大师,贤首宗的清凉国师,慈恩宗的窥基法师,禅宗的百丈禅师,律宗的大智律师,无不注释经典,写下论著,普劝大家修持净土法门。他们的事迹都记载在《净土圣贤录》中。由此可知,禅、教、律宗的各位大善知识,都跟随华藏海会众菩萨的班次,一致进行,求生极乐。更何况我们这些末法时代根机浅薄的人呢?

灵岩创建净土道场,其因缘具载前建念佛堂碑。今修大殿,特将净土法门所以然表彰之,俾后之来哲,有所依归。其建筑所费,并捐款芳名,另碑记载,此不备述。

灵岩创建净土道场的因缘,全都记载在以前建造念佛堂时所树的碑中。现在又修建了大殿,所以特地把净土法门的由来说明一下,使以后的来哲,有所依归。建筑大殿所用的费用,以及捐款人的芳名,在另外的碑文中记载,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。

 

< 学习笔记 >

[1]方等会:释尊五时说法之第三时。释尊所说之法,根据次第,可分为五个不同的时期。
(1)华严时,佛成道后,于最初三七日,说华严经,度大菩萨;
(2)阿含时,继在鹿野苑等处,于十二年中,说小乘阿含经,度声闻缘觉乘人;
(3)方等时,继阿含时后,于八年中,说维摩胜鬘金光明等诸大乘经,广谈四教,均被众机;(赞叹大乘,启发小乘人发菩提心,由小向大)
(4)般若时,乃后,二十二年间,说诸部般若经,强调诸法皆空之义;(既不说小乘,也不说大乘,而是“融大小乘于一味”,把小乘与大乘整合到了一起)
(5)涅槃时,再后八年,说妙法莲华经,会三乘于一佛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