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懂

印光法师文钞

智积菩萨像赞/智积菩萨赞/净土宗祖堂赞/远公大师像赞

智积菩萨[1]像赞
久侍多宝佛[2],来礼释迦尊。遍游尘刹佛国土,偏怜娑婆世界人。画像显通,助阐梁朝之佛化。现僧医病,大启唐相之信心。

智积菩萨长久侍从多宝佛,从下方世界来礼释迦世尊。遍游尘刹诸佛国土,特别怜悯娑婆世界的众生。智积菩萨多次以画像现身,显现神通,帮助阐扬梁朝的佛法弘化。现僧相医治众生的病苦,大大开启唐朝宰相陆象先的信心。

 

殿踞塔阴,登者即入如来之秘藏。井开山顶,饮者咸通般若之玄津。趺坐欲起,示行向上一路。拄杖卓竖,直指不二法门。虽非灵岩[3]传心之嫡祖,实为苦海度生之嘉宾。

智积殿坐落在(灵岩山寺)多宝佛塔的北面,登入智积殿的人,就进入了如来的秘藏。智积菩萨在山顶修浚了智积井,饮用井水的人都能通达般若的玄津。(画像中的智积菩萨)跏趺坐而欲起身的样子,是指示所行向上一路的禅法;(菩萨在像中)手拄的锡杖卓然而立,直指绝对平等的不二法门。菩萨虽然不是灵岩山传佛心印的嫡系祖师,实在是生死苦海中度化众生的嘉宾。

< 学习笔记 >

[1]智积菩萨:亦称“辩积菩萨”。贤劫十六尊之一。随从多宝如来,来法华会座之菩萨。《法华经・提婆达多品》记载,智积菩萨由下方多宝佛之国土来诣娑婆世界,于法华会座中,与文殊菩萨论议女人成佛一事。屡以现身画像,显示道妙,引导迷俗。据《灵岩山志》记载,唐朝宰相陆象先之弟陆景融重病,遍医无效。有一位行脚僧用一杯净水加持咒语后,含在口中喷向陆景融,病即痊愈。行脚僧不受酬谢,只说自己是灵岩山的智积。多年后,官拜尚书郎的陆景融往灵岩山寺寻找行脚僧而无果。离去之时突然发现壁上有智积菩萨的画像,正是为自己治病的行脚僧。灵岩山寺当时已是残垣破壁,于是捐金发愿,特别建立智积殿,重修寺院。灵岩山寺由此因缘而得复兴。

[2]多宝佛:亦作“大宝佛”、“宝胜佛”、“多宝如来”。《法华经・见宝塔品》记载,此佛为东方宝净世界的教主。往昔行菩萨道时,立誓在成佛灭度之后,凡十方世界有宣说《法华经》之处,必自地涌现于前,以证明此经的真义。故释尊说《法华经》时,有七宝塔从地中涌出,耸立于空中,塔内即有多宝如来坐师子座,其全身姿态如入禅定状,并分半座与释尊。

[3]灵岩:灵岩山寺。位于江苏省苏州市,春秋时吴王夫差为宠幸西施所建的“馆娃宫”故址。
 文钞《灵岩山寺万年簿序》(<续编・卷下>)中说明,灵岩山寺是南朝梁代宝志禅师开山,智积菩萨重兴,历代禅、教、律高僧住持的胜道场地。
 文钞《由上海回至灵岩开示法语》(<三编・卷四>)中说明,从晋朝到唐朝,历代住持皆已无从查考。到了宋朝,住持和尚都是禅宗的杰出大德,灵岩道场由此成为江苏之冠。明末清初,康熙、乾隆两代皇帝几次南巡,都暂住于山中行宫。
 印祖于民国二十六年(1937)移锡并常住灵岩,远近缁素一时蔚集。印祖将寺院改为十方净土道场,名崇报寺,后又易名灵岩山寺。

 

智积菩萨赞(民国二十三)
缅维菩萨,悲智洪深。下方常侍多宝尊,示迹遍刹尘。画像现身,灵岩道长存。

缅怀思维菩萨,慈悲智慧洪深。在下方世界常侍从多宝佛,应化示迹周遍微尘数的刹土。常以画像现身,(护佑)灵岩的道风长存。

 

净土宗祖堂赞(民国二十七)
净土一宗,肇自普贤。震旦远公续法源,中外广流传。遍令圣凡,现生证涅槃。

净土这一法门,肇始于普贤菩萨导归极乐。震旦慧远大师续法源,(净土法门于)中外广泛流传。遍令圣者凡夫,现生证涅槃。

 

远公大师像赞(民国二十四)
缅维远公,乘愿再来。创立莲宗,畅佛本怀。
俾诸凡夫,忆念佛名。仗佛慈力,带业往生。

缅怀遥想慧远大师,乘愿再来。创立莲宗,畅佛本怀。
使得一切凡夫,忆念佛名。仗佛慈力,带业往生。

 

已断惑者,即证无生。证无生者,速圆佛乘。
以果地觉,为因地心。感应道交,利益甚深。

已经断惑的圣者,即刻证得无生法忍。证入无生法忍的菩萨,快速圆满佛乘。
以果地觉海,为因地行心。感应道交,利益甚深。

 

未见涅槃,即宣常住。未见行愿,普导西去。
其所立法,暗与经合。护法菩萨,表自大觉。

大师未曾见到《涅槃经》,就宣示常住真心。没有见到《普贤菩萨行愿品》,就普遍引导大众西归。
他所建立的法轨,暗中与佛经契合。护法菩萨,受到来自佛陀的表彰。

 

罗什举经,深加赞叹。西僧景仰,心香辄献。
千余年来,不闻圆音。幸有遗教,尚可遵循。

鸠摩罗什大师举出佛在经中所说,深深赞叹慧远大师为东方护法菩萨。西土僧人景仰慧远大师,虔诚敬献他们的心香。
一千多年来,不能听闻到大师的法音。庆幸有大师遗留的教法,还可以遵循。

 

伏愿我公,又复示生。普引群伦,同登五清。
印公遗文,模公道貌。庶几来哲,是则是效。

伏愿慧远大师,乘愿再来。普遍引导众生,同登五清的极乐世界。
印出大师遗留的文集,模拟大师的道德风貌。希望后世智慧卓越的人,效法学习。

 

< 学习笔记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