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懂

印光法师文钞

楹联-闲联/药师/法堂/观音地藏/地藏/诸法渊海/格物致知确解/贺功德林/吃素念佛/素食处

闲联
解行全无,敢充天鸟[1]
根身未净,勉效云牛[2]

 

为学日益,为道日损。
师贤心实,师圣心空。

 

虽有珠海金山,不如坐进此道。
纵令封禅拜国,何若立往西方。

 

事事利人,出尔反尔[3]
心心省己,念兹在兹。

 

一制夫心成铁汉。
三缄其口学金人。

 

< 学习笔记 >

[1]天鸟:或指舍利弗尊者。舍利,译成汉语为“鹙鹭”,鸟名。

[2]云牛:或指佛弟子憍梵波提尊者。憍梵波提译成汉语为“牛呞(shī)”。

[3]出尔反尔:原指你如何对待别人,别人也会如何对待你。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,前后自相矛盾。◇《孟子・梁惠王下》:“曾子曰,戒之戒之!出乎尔者,反乎尔者也。”(曾子曾经说过,要注意呀!你怎样对待别人,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。)

 

药师
如来誓愿宏深,普利有情,果能心无所住持洪名,自可灾遍消尽六道苦。
经咒威神广大,齐资含识,若肯念不分驰禀圣教,定然寿得延及两足尊。

 

法堂
无我相,无人相,无众生相,无寿者相,相相离相,而万德圆彰,究竟亲证夫实相。
生慈心,生悲心,生欢喜心,生大舍心,心心印心,而一尘不立,彻底显现乎佛心。

 

观音地藏
观世音现众身以说妙法,随尘刹感,遍尘刹应。
地藏王空地狱而尽生界,行如来事,慰如来心。

 

遍法界寻声救苦,随类现身,首推普门大士。
举冥阳兴慈运悲,常时垂手,莫过地藏愿王。

 

地藏
众生度尽,方证菩提,缅与乐拔苦之心,共三际十虚而莫既。
地狱已空,始示成佛,溯兴慈运悲之念,举五乘九界而无遗。

 

诸法渊海
佛愿洪深,普被三根,因兹九界同归,十方共赞。
法门广大,不遗一物,故得千经并阐,万论均宣。

 

格物致知确解
格除幻妄私欲物,
致显中庸[1]秉彝(yí)[2]知。

 

< 学习笔记 >

[1]中庸:儒家经典之一。作者尚无定论,一说是春秋末年宋国子思(孔伋,孔子弟子)所作,原属《礼记》第三十一篇。宋代学者将《中庸》从《礼记》中抽出,与《大学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合称为“四书”。《中庸》肯定“中庸”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,认为“至诚”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。主要注本有(北宋)程颢《中庸义》、(北宋)程颐《中庸解义》、(南宋)朱熹《中庸集注》等。

[2]秉彝:持执常道。彝,法度,常规。◇《诗・大雅・烝民》:“民之秉彝,好是懿德。”(民众秉持这些法度,就会崇尚美好的品德。)

 

贺功德林
肉食忍心招劫运,
素餐善念致太平。

 

体乾父坤母之心,永除肉食。
存民胞物与之念,特备素餐。

 

吃素念佛
如来愍念殊殷,常持洪名,冀历劫罪愆,由兹即灭。
观世人睚眦必报[1],永断肉食,以杀身怨恨,决定难消。

 

口腹误人,出尔反尔结怨对。
佛名济世,念兹在兹[2]预圣流。

 

< 学习笔记 >

[1]睚眦必报: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,比喻心胸极狭窄。睚眦,瞪眼怒目而视人。◇《史记・范雎蔡泽列传》:“一饭之德必偿,睚眦之怨必报。”(一顿饭的恩德也一定要报答,再小的仇恨也一定要报复。)

[2]念兹在兹:念念不忘某一件事情。念,思念。兹,此,这个。◇《尚书・大禹谟》:“帝念哉!念兹在兹,释兹在兹。名言兹在兹,允出兹在兹,惟帝念功。”(帝当思念他!念德的在于皋陶(gāo yáo),悦德的在于皋陶,宣德的在于皋陶,诚心推行德的也在于皋陶。帝要深念他的功绩呀!)

 

素食处
推吾人恶死之心,巧行救济。
体天地好生之德,永戒残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