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懂

印光法师文钞

念佛摄心偈

(见云水堂书壁,照录)

蕅益大师阿弥陀经要解有云,若信愿坚固,临终十念一念,亦决得生。若无信愿,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,雨打不湿,如银墙铁壁相似,亦无得生之理。

蕅益大师(净土宗九祖)在《阿弥陀经要解》中说:“如果信愿坚固,临终十念一念,也决定能得生极乐。如果没有信愿,纵然将名号念到风吹不进去,雨也打不湿,如同银墙铁壁一样,也没有得生极乐的道理。”

祖师如此极力道破,乃为一辈以持名压捺妄想,不知求生者,吐肝吐胆,剖心沥血之诚实语,修净业者,不可不知也。

祖师这样极力地说破往生的关键,正是为一班只用持名压抑妄想,却不懂得信愿求往生的人,所说的吐肝吐胆、剖心沥血的诚实语。修净业的人,不可以不知道啊!

但吾人既知生信发愿,决定求生。奈妄想纷飞,口虽念佛,心全昏散,亦属往生之障。若如(森)之业障深重之最极钝根,遵照前人几许良法,均觉费力,仍难制心一处。

但是,我们这些人虽然已经懂得生信发愿,决定求生,怎奈妄想纷飞,口里虽然念佛,心里却完全昏沉散乱,这也是往生的障碍。就拿像我(德森)这样业障深重的最极钝根的人来说,虽然遵照前人的许多好方法,但是都觉得费力,仍然难以制心一处。

兹录云水僧[1]书壁念佛摄心偈,似发前人所未发。以之调摄身心,实较其他各法为有效。况念念存想莲华,即西方胜境而安心,自然有助净行,毫无流弊。

在此录下云水僧写在云水堂墙壁上的《念佛摄心偈》,这首偈似乎发前人所未发。用它来调摄身心,的确比其他各种方法有效。更何况念念存想莲花,即西方胜境而安心,自然有助于净业行持,且毫无流弊。

与势至之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[2],不谋而合。呈似印公老人,亦赞妙善。故敢钞附于此,俾如(森)驽钝之净业行人,依之修习。偈云。

这与大势至菩萨的“都摄六根、净念相继”,不谋而合。呈送给印公老人看,老人也称赞妙善。因此才敢钞附在这里,使那些像我(德森)一样平庸低下的净业行人,都依照它修习。偈云:

若问念佛法 摄心自有方
每念一声佛 口作莲华香
因我清净心 所以有此香
华从口中出 朵朵向西方
一佛华一朵 有色复有光
念到一声佛 青色放青光
念到二声佛 黄色放黄光
念到三声佛 赤色放赤光
念到四声佛 白色放白光
如是轮转想 念念不可忘
不必记其数 但想色香光
果能心不乱 决见大愿王

 

< 学习笔记 >

[1]云水僧:亦称“云游僧”。指无一定的居所,或为寻访名师,或为自我修持,或为教化他人而广游四方的僧人。云水,1.指游方行脚的僧人就像行云流水,自在无碍。2.指游方行脚的僧人如云在天,如水在瓶,自然地生活着。

[2]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:文钞《复杨炜章居士书》(<续编・卷上>)云:“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,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,得三摩地,斯为第一。念佛时,心中(意根)要念得清清楚楚,口中(舌根)要念得清清楚楚,耳中(耳根)要听得清清楚楚。意,舌,耳三根,一一摄于佛号,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,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,身也不会懒惰懈怠,名为都摄六根。都摄六根而念,虽不能全无妄念,较彼不摄者,则心中清净多矣,故名净念。净念若能常常相继,无有间断,自可心归一处。浅之则得一心,深之则得三昧。三摩地,亦三昧之别名,此云正定,亦云正受。正定者,心安住于佛号中,不复外驰之谓。正受者,心所纳受,唯佛号功德之境缘,一切境缘皆不可得也。能真都摄六根而念,决定业障消除,善根增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