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懂

印光法师文钞

跋傅邹仁显念佛感虎舍猪记后

(附来记)

【来记】
傅邹仁显,江西清江县东郭村,傅春浦居士之妻(其夫春浦生西事,再见本附录之末)。为人慈祥笃实,刻苦自励。信奉三宝,念佛不懈。

傅邹仁显,是江西省清江县东郭村,傅春浦居士的妻子(她丈夫春浦往生西方的事迹,再请详见本附录的末尾部分)。她为人慈祥、忠厚老实,刻苦用功、自我勉励。信奉三宝,念佛不懈。

居士逝后,伶仃孤苦,孑然一身,失其所依。屡经春浦居士友人,为其筹画食住事宜,迭遭逆境。

傅春浦居士往生后,孤苦伶仃,孑然一身,失去了依靠。虽然春浦居士友人,多次为她筹划食住事宜,但是反复遭遇逆境。

二十八年五月间,经人送入距樟树镇十数里石坡里清净庵居住。仁显念诵精勤,暇时上山打柴售卖,以谋升斗之米。

民国二十八年五月间,通过他人送入距离樟树镇十几里外的石坡里清净庵居住。邹仁显念诵精勤,一有空时就上山打柴售卖,来购买一点粮米。

该乡人大多不闻佛名,见仁显如此修持,咸与亲近。有患病者,仁显为之诵经施药(药由余敬西居士制送),辄有奇效,十愈八九。

该乡的人们大多数都没有听闻过佛名,见到邹仁显这样精勤修持,就都来亲近她。一有患病的人,仁显就为他诵经施药(药由余敬西居士制作赠送),总是很有奇效,十人能治愈八、九。

一日,早课后,照常上山检柴。柴已捆好,肩荷而行,瞥见寻丈前芦苇内,一物如牛。适村中二猪游于是地,该物即攫其一,势将啖食。

一天,早课后,她照常上山检柴。柴禾捆好后,担在肩上走,一眼看见前面约一丈远的芦苇丛内,有一头像牛一样的动物。恰好村中的两头猪游走到这里,这头动物就抓取了其中一头猪,眼看就要被吃掉。

仁显见之,即大声念南无阿弥陀佛。初不料此物,即将猪放下,任其逃去。该物炯然两目注视仁显,仁显熟视,始知虎也。

仁显见了,就大声念“南无阿弥陀佛”。没想到刚一开始念佛,这头动物就把猪放下,任它逃去。这头动物两目炯然地注视仁显,仁显仔细一看,才知道是老虎。

此时念佛虽然不辍,几不成声,惊惶失措,不能举步。山下数十武,即有农民耕田。当虎来去之时,农民均已看见,仁显念佛,亦皆闻悉。

这时她虽然念佛没有间断,但是几乎不成声调,惊惶失措,吓得不能动弹。山下几十武(一武为三尺)外,就有农民在耕田。正当老虎来去的时候,农民们都看见了,仁显念佛的声音,也全都听到了。

猪逃回家,适走田墈(kàn)上过,鲜血淋漓,农民均惊异。佥(qiān)以此猪能从虎口逃出,诚大奇事,然念佛人,或遭不测。正当猜想之时,闻断续念佛声,仍然在耳。

猪逃回家时,正好从田埂上跑过,鲜血淋漓,农民们都很惊异。大家都认为这头猪能从虎口中逃出,真是大奇事,不过念佛的人,恐怕已遭不测。正当猜想的时候,耳边却仍然能听到断断续续的念佛声。

群乃循声而往,见仁显虽呆若木鸡,而念佛如故。众趋而问讯,仁显始复常态,历述颠末,弃柴而归。

大家就循声前往,见到仁显虽然呆若木鸡,但是依旧在不停念佛。众人赶紧上前问候,这时仁显才恢复常态,讲述了整个过程,丢下木柴回到庵里。

经此遇虎念佛解脱猪厄之奇事后,石坡里人,方知佛力不可思议,信仰者由此日众,檀施者亦不乏人。

经过这次遇虎念佛、解脱猪厄的奇事后,石坡里的人们,才了解到佛力的不可思议,从此以后,信仰佛法的人一天比一天多。向庵里布施的,也不乏其人。

初次布施者,即脱虎口猪之主人翁。该猪现仍长畜如常云。(此记,从余敬西居士多次来函中,缀集而成。)

第一个布施的人,就是脱离虎口的那头猪的主人。听说该猪现在仍然像往常一样饲养着。(这篇记文,是从余敬西居士的多次来信中,连缀汇集而成的。)

【印祖】
傅邹仁显,民国某年,已在南昌定恒和尚座下,求授三皈。二十四年秋,(森)回赣经过樟树镇时,随其夫春浦,同求(森)为授五戒。自此持斋念佛,精进不懈。

傅邹仁显,民国某年,已经在南昌定恒和尚座下,求受了三皈。民国二十四年秋,(德森)回江西经过樟树镇时,随她丈夫傅春浦,一同求(德森)为他们传授五戒。从此以后,持斋念佛,精进不懈。

迨去岁春浦西逝,目睹瑞相昭彰,众叹稀有,信心因之益坚。加以上无父母,下无儿女,复无卓锥之地,孤苦无依,厌离娑婆,求生极乐之心亦愈切。

等到去年傅春浦西逝时,目睹了往生的瑞相,昭彰分明,众人都叹为稀有,她的信心因此更加坚固。再加上因为上无父母、下无儿女,又没有立锥之地,孤苦无依,所以厌离娑婆、求生极乐的心情也更加真切。

奈宿业所障,虽有其夫老友谢双湖居士等,一再维持,终以因缘阻隔,难得安居。观其历经困苦,实有饥寒交迫,求乞无门之厄难。

怎奈宿业所障,虽然有他丈夫的老朋友谢双湖居士等人的一再维持,但是最终还是因为因缘阻隔,难得安居之处。观察她历经的困苦,确实有饥寒交迫、求乞无门的厄难。

幸其信佛心专,善念真切,迭受障碍,俱宁可自己受苦,不愿有碍他人。现生苦乐安危,皆置度外,一心以念佛求生西方为志。

幸好她信佛的心专一,善念真诚恳切,虽然多次遭受障碍,但是都能做到宁可自己受苦,也不愿妨碍他人。现生的苦乐安危,都置之度外,一心把念佛求生西方作为自己的志向。

由此真善,故得如斯感应,足征其宿业之重。从前所历逆境,实由其真善感格,将不堪设想之后报重报,转作现报轻报。

因为有这样的真善,所以才得到这样的感应,足以证明她宿业的深重。从前所经历的逆境,实际上是通过她的真善感应改变的,把不堪设想的后报、重报,转变成现报、轻报。

本为衣食住三,无法筹措之饿殍苦嫠(lí),今则毫未贪求,自然得有衣食居住。虽由诸善士怜愍成就,若非佛慈加被,又何克至此(按虎为极恶之物,本以禽畜为食料。然一闻佛名,凶恶顿息,慈善心生,即将入口之猪舍去。但因从未闻过,出林一看念佛之人,致仁显受惊,虎即遁去。六字洪名,威神真不可思议。

原来是衣、食、住三种基本生活,都无法维持的、苦命的饿殍寡妇,现在丝毫没有贪求,却自然得到了衣、食、居住的基本生活保障。虽然是通过各位善士怜愍才成就的,但如果不是佛慈加被,又怎么能达到这种程度(按:虎是极凶恶的动物,本来就是以禽畜为食物。但是一听到佛名,凶恶顿时息止,慈善心生起,立即把已经入口的猪舍去。只是因为从来没有听过佛名,所以才出林看一眼念佛的人,致使邹仁显受惊,虎当下逃去。六字洪名的威神,真是不可思议。

虎尚如此,人为万物之灵,闻之究当如何。今该乡人因而感格生信,则此虎实仁显之护法,乡人之导师。经云,一切众生,皆有佛性,以虎证之,益明。普愿秉性最灵之同仁,猛省觉悟,庶免人不如虎之讥也)。

虎尚且能被这样感动,人作为万物之灵,听闻佛名后到底应当怎样呢?现在,该乡村的人通过这件事被感动、改变,并对佛法生起信心,那么这个虎实际上是仁显的护法、乡人的导师。经中说:“一切众生,皆有佛性。”用这个虎来作证,就更加明白了。普愿秉性最灵的人类,能够猛省觉悟,才有可能免除人不如虎的讥讽啊!)。

但仁显今已得此,若忽生自满自足,以为自有功行之自恃心,或夹著贪求不足之妄念,则难免触怒护法龙天,将来依然受厄。

不过,仁显现在虽然已经得到了这些基本的生活保障,但是,如果忽然生起自满自足、以为自己有功行的自负心,或者夹杂着贪求不足的妄念,那么难免会触怒护法龙天,将来依然会遭受困厄。

唯愿其自知本属苦嫠,定成饿殍。今得衣食住三,可以度日,尤须深生惭愧,知足知止,恳切忏悔,专精念佛。贪瞋痴等恶念,必期拔尽根株。发起菩提大心,自度度人。

唯愿她自己知道,本来是苦命的寡妇,定会成为饿死鬼的人。现在得到了衣、食、住三种基本保障,可以度日,尤其需要深生惭愧,知足知止,恳切忏悔,专精念佛。贪、瞋、痴等恶念,希望她一定要连根拔起。发起菩提大心,自度度人。

得到檀施财物,除自己节俭正用外,有余,仍当转施孤贫。如此终身行去,则生西当可预卜。庶不虚此生此遇,蒙佛菩萨之灵感加被,即诸檀护之功德,亦可圆满成就矣。

得到施舍的财物,除了自己节俭地正常使用外,如果有多余,就仍然应当转施给其他孤苦贫困的人。这样终身去做,那么,往生西方就能预料了。这样做才能不虚度这一生,不白白遇到佛法、承蒙佛菩萨的灵感加被,就连各位施主护持的功德,也都能圆满成就了。

 

< 学习笔记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