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懂

印光法师文钞

复丁福保居士书十一

前所惠佛学指南,甚有益于学佛者,及不信因果不信佛法者。其中所引名人之言,亦有不甚如法者。以目力不给,故不标出。继思阁下以此为入佛法海之指南针,其针稍有弯曲,未免致失去向。故今以曾见者标示之(光目力不给,未能遍阅,此乃标其所见者耳)。若未见著者,亦可引类而知。或略改其文。或评论于后。俾见闻者无或疑误,方可以畅阁下宏法度生之心矣。

前些天惠赠的《佛学指南》,很有益于学佛的人,以及不信因果、不信佛法的人。其中所引名人的言论,也有不很如法的地方。因为视力不好,所以没有标出。接着想到阁下以此书作为(他人)进入佛法大海的指南针,这个指南针稍有弯曲,未免会致失去方向。所以今天将曾经看到的,标示出来(我的视力不好,不能遍阅全文,这些只是标出我所见到的罢了)。其余没有见到的,也可以此类推而知。或者略改其文。或者在后面加上评论。使得见者闻者没有怀疑误解,方才可以畅遂阁下宏法度生之心啊!

上编十七纸后幅第六行,今徒曰某月某日观音斋期等一段,乃不知佛曲垂方便,令其由暂而常,由减而断之所以。宜于其下,详论佛制斋期吃素,原为永断杀业,与食肉之方便法耳。

上编十七页后面第六行,“今徒曰某月某日观音斋期”等一段文,这是不知道佛陀曲垂方便,令众生由暂行而常行,由减少而永断的所以然。适宜在这段文的下面,详细论说佛制斋期吃素,原本是为了永断杀业,与吃肉的方便法。

观纪公所记诸篇,知其信因果而不知佛法。佛法之难闻若是。其有闻者,盖宿生之栽培,殆非浅鲜也(若不加评,当于第五行信夫止,下皆删去)。

看纪晓岚所记的几篇文章,知道他相信因果而不知道佛法。所以佛法是如此难以听闻到!其中有听闻到的人,是因为宿世的栽培,并不浅薄(如果不加评语,应当在第五行的“信夫”处终止,下面的文都删去)啊!

又三十纸八行,公一生不肯入庙,神佛见之,往往起立。以袁子才之博达,而以神浑称神佛。则其不知佛法,亦可知矣。

又,三十页八行,“公一生不肯入庙,神佛见之,往往起立”。以袁枚的博闻通达,却将神浑称为神佛。那么他不知道佛法,也就可以知道了。

(十一行云)他如如来,仙子,关公,蒋侯,皆未之见也。夫蒋侯尚未见,则其起立者,乃城隍土地五道等神耳。而浑云神佛,不亦误人太甚乎。

(十一行):“他如如来,仙子,关公,蒋侯,皆未之见也”。蒋侯,他尚且没有见到,那么见到他而起立的,就是城隍土地、五道等神罢了。而浑称为神佛,不也是误人太甚了吗?

(第十三行)惟是神是佛正直聪明,(八行)应云,神见往往起立。(十三行)应云,惟神正直聪明。则不至无知无识者,谓佛敬胡公也。

(第十三行)“惟是神是佛正直聪明”,(八行)应该说,“神见往往起立”。(十三行)应该说,“惟神正直聪明”。就不至于无知无识的人,认为佛陀恭敬胡宝瑔了。

上编三十三纸末行至三十四纸六行,当删去。此段系道家修炼法,不是佛法。参于指南,恐疑误人。佛法毫善弗遗,唯不许学此。要紧之至。

上编三十三页末行至三十四页六行,应当删去。这一段是道家的修炼法,不是佛法。参杂在《佛学指南》中,恐会迷惑贻误他人。佛法对于丝毫之善,都不会遗漏,唯独不许学习道家炼丹法。要紧到极点。

下编第一章系卅五纸第七行,当云,夫人诣岚毗园,见一大树,名曰无忧。如是,则文清惺矣。

下编第一章是三十五页第七行,应当说,“夫人诣毗岚园,见一大树,名曰无忧”。如此说,文理就清楚了。

第一章系卅五纸十三行至后幅第四行,此系宿怨索命,现此异相。以文献公尤君玉之明达,不识其所以,而以菩萨示现拟之。初则命名佛奴,继则焚化建塔,了不知宿世怨家,索彼义子夫妇之命。佛法之难知,邪正之难明也,如此。

第一章是三十五页,十三行至后面第四行,这是宿世怨家索命,现出这些异相。以文献公、尤君玉的明了通达,不能认识其中的所以然,而以菩萨示现来比拟。最初将这个孙女命名为佛奴,接着又为她焚化建塔,一点也不知道这是宿世怨家,索要他义子夫妇的性命。佛法难以了知,邪正难以辨明,就像这样。

又卅五纸后幅十四行,鬼方,即西域也。易云,高宗伐鬼方,三年弗克可证。商曰鬼方,周曰猃狁,汉曰匈奴

又,三十五页后面十四行,鬼方,就是西域。《周易・既济・九三》中说,“殷高宗讨伐鬼方,持续三年之久,终于获胜”,可以证明。商朝称为鬼方,周朝称为猃狁,汉朝称为匈奴

下编第卅八纸后幅第八行,入三摩地下,当云,由我供养观音如来,令我身成三十二应,随机说法。令诸众生,于我身心,获十四种无畏功德,及四不思议无作妙力。如此,方不背经义,而语意亦畅。若只云我供养观音,令十方众生观其音声,则有头无尾,语意不圆。

下编第三十八页后面第八行,“入三摩地”之下,应当说,“由我供养观音如来,令我身成三十二应,随机说法。令诸众生,于我身心,获十四种无畏功德,及四不思议无作妙力。”如此,方才不违背经义,而语意也顺畅。如果只说“我供养观音,令十方众生观其音声”,就有头无尾,语意不圆满。

下行,谨案菩萨与佛,品位本通。当云,佛属果位,菩萨属因位。纵过去已成佛道,而复现作菩萨,亦不得与佛浑称。菩萨垂形六道,无身不现。何得以所现者,拟其品位乎。阁下特未深思所引经文之义,致有此失(我为菩萨时,乃指其往昔未成佛前而言也)。

下行,“谨案菩萨与佛,品位本通”。应当说,“佛属果位,菩萨属因位”。纵然过去已经成佛道,而又示现作菩萨,也不得与佛浑称。菩萨垂形六道,无身不现。怎么能以他所示现的,来揣度他的品位呢?阁下只是没有深思所引经文的义理,导致有此失误(“我为菩萨时”,是指观音菩萨,在往昔还没有成佛之前来说的)。

七十九纸后幅六行,剖蚌得罗汉,得观音,从第八行是蚌中见佛菩萨像。记载常有之下删去。

七十九页后面六行,“剖蚌得罗汉,得观音”,从第八行“是蚌中见佛菩萨像。记载常有”之下删去。

又古有破猪头于大牙中,得肉身佛。杀羊煮蹄肉不熟,破之得铜佛像者。杀牛割取其肾,破之得肉佛像者。获大蚌,剖不开,意欲放而自开,内乃一尊珠佛者。

又,古时候有破开猪头,在大牙中,得到肉身佛像。杀羊煮羊蹄,羊肉不熟,破开,得到铜佛像。杀牛割取牛的肾,破开,得到肉佛像。获得大蚌,剖不开,想要放生而蚌壳自开,里面原来是一尊珠佛。

此皆佛菩萨以大慈悲现异类身,卒显其本。令诸众生戒杀护生。了知一切众生,由迷背本性故,堕落恶道。其本源心性,与佛了无有异。我若不早觉悟,将来亦复堕于此诸类中。敢不自悯悯他,自伤伤他,大声疾呼,同令速登觉岸乎。

这都是佛菩萨以大慈悲,现异类身,最终显现佛菩萨的本身。令一切众生戒杀护生。知道一切众生,由于迷惑背离本性的缘故,堕落恶道。然而他们的本源心性,与佛没有不同。我如果不早早觉悟,将来也会堕入这样的异类身中。怎敢不自我怜悯、怜悯他人;自我哀伤、哀伤他人,大声疾呼,同令大众速登觉岸呢?

至于普陀蚌壳有佛,乃奸人伪造,店中长年出卖,已数十年矣。乃剖其壳作两半,安铜佛像于内,而复合之。有云系取活蚌,剖壳安之,仍养于水中,待长浑全,则取而卖之。其死活造法,究不清楚。伪为乃的确之极。

至于普陀山的蚌壳内有佛,这是奸人伪造的,在商店中长年售卖,已经有几十年了。办法是剖开蚌壳作两半,安置铜佛像在蚌壳内,再合起来。有人说,是取来活的蚌,剖开蚌壳安好佛像,仍然养在水中,等到佛像与蚌壳长得浑然一体了,就取来售卖。其是用死蚌还是活蚌来伪造,究竟不清楚。然而伪造却是的确之极的。

噫,奸人求利之心,亦可谓委曲周到之极矣。而一张人皮,往往由兹卖却。可不哀哉(普陀之蚌壳,一段删去者,去伪存真也。不删则人必竞买,或致因伪而疑真矣,不可不慎)。

噫!奸人求利的心,也可以说是委曲周到之极了。可一张人皮,往往也由此卖掉了。能不悲哀吗(普陀山蚌壳,这一段删去的原因,是为了去伪存真。不删掉,那么必定就会人人争着去买,或者导致因为假而怀疑真,不可不谨慎)?

八十三纸十行,按大悲咒,出于密部大悲陀罗尼经。观世音菩萨说此咒已,地摇六震,天雨四华。诸佛欢喜,众会获益。大梵天王请问此咒相貌,菩萨言大慈悲心是,至第十句无上菩提心是。宜如此书,文虽略而来历清楚。梁公不标示来历,遂致十句皆成破句。

八十三页十行,按大悲咒,出于密部《大悲心陀罗尼经》。“观世音菩萨说此咒已,地摇六震,天雨四华。诸佛欢喜,众会获益。大梵天王请问此咒相貌,菩萨言大慈悲心是”,到第十句“无上菩提心是”。宜如此写,文字虽然简略然而来历却很清楚。梁公不标示来历,于是导致十句都成为破句。

八十三纸后幅第四行,二十余则,第七行,以护法之金刚,释般若之金刚。至云党同伐异,不顾理之是非。亦何不知经义如此其极也。

八十三页后面第四行,“二十余则”,第七行,“以护法之金刚,释般若之金刚”。至于说到“党同伐异,不顾理之是非”。为何不了知经义到了如此地步呢?

翁覃溪书写多年,作如是说。梁恭辰侍父亲见,作如是记。可见覃溪及梁氏父子,皆信佛而不知佛法之人也。总由宿世善根不真,故今生于如来大法毕生受持,而终为门外汉耳。当云,先生尝言金刚经义理深奥,三世诸佛,从此经出。若能志诚书写读诵,则无福不臻,无祸不灭。故经云,是经义不可思议,果报亦不可思议。

翁覃溪书写《金刚经》多年,作如是说(金刚是门神,不论是非曲直,只听主人召唤)。梁恭辰随侍父亲见到了,作如是的记录。可见翁覃溪以及梁氏父子,都是信佛而不知道佛法的人。总是由于宿世的善根不真,所以导致今生于如来大法毕生受持,而终究成为门外汉。应当说,“先生尝言《金刚经》义理深奥,三世诸佛,从此经出。若能志诚书写读诵,则无福不臻,无祸不灭。故经云,是经义不可思议,果报亦不可思议。”

八十三纸后幅第十一行,九十以后至佛不答我也,应删去。以袁子才之博达,上编胡宝瑔传,则以神浑称神佛,谓见胡公起立。中又云他如如来,仙子,关公,蒋侯,皆未之见。末又云,惟是神是佛,正直聪明,故知其为贵人正人而敬之。子才则才子也,其于纪事作文,何糊涂一至于此。

八十三页后面第十一行,“九十以后”到“佛不答我也”这一段,应该删去。以袁枚的博闻通达,在上编“胡宝瑔传”中,则将神浑称神佛,说神佛见到胡公起立。中间又说胡公对于如来,仙子,关公,蒋侯,都没有见到过。末尾又说,只有这些神,这些佛,正直聪明,所以知道他是贵人、正人而恭敬他。子才(袁枚)是个才子,但对于纪事作文,为何糊涂到如此地步。

此章则谓杨氏拜佛,佛像起立答拜。此乃宿恶业力,怨家债主,幻现此境。企其生大欢喜,谓为得道。则便著魔发狂,破坏前功,以报其怨。幸其功德力深,未受其损,卒得正念往生。

这一章中则说,杨氏拜佛,佛像起立答拜。这是宿世恶业之力,怨家债主,幻化示现这个境界。希望她生起大欢喜,认为自己得道。就会著魔发狂,破坏她以前修行的功夫,来报他的怨。幸而她的功德力深,没有受到这个损害,最终得以正念往生。

子才与彼祖母等,认为实然,可不哀哉。佛为三界大师,等觉菩萨礼拜,亦不阻止。况答杨氏乎。正眼未开,不识魔境。子才尚如是,况其他哉。(民七正月廿八)

袁枚(字子才)与他的祖母等人,却认为实际上有佛像答拜这一回事,能不悲哀吗?佛是三界大导师,等觉菩萨礼拜佛,佛也不阻止。何况会答拜杨氏呢?正法眼未开,不认识魔境。袁枚尚且如此,何况其他人呢?(民国七年<1918>正月二十八)

 

< 学习笔记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