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懂

印光法师文钞

复朱仲华居士书一

接手书,知令严已于十一月廿六日去世(哀启尚未来,亦无须看哀启,可以了知生西与否)。幸于未去之前,切嘱汝等依文钞,嘉言录所说,以致正念往生。虽汝父宿根现行所感。亦汝兄弟姊妹不随凡情,深信佛法,及遵父训之所致也。幸何如之。

接到你的信,知道你父亲已于十一月二十六日去世(《哀启》还没有寄来,也无须看《哀启》,便可以了知他生西与否)。幸亏在未去世之前,切切嘱咐你们依照《文钞》,《嘉言录》中所说的去做,使你父亲正念往生。虽然是你父亲宿世善根,现世行迹所感。也是你兄弟姊妹不随凡夫情执,深信佛法,以及遵守父亲的训诲所达到的。何等庆幸啊!

然人子之心,总愿亲常在世。而世间相,本系生灭不住,岂能常存。今既去矣,不宜过为悲哀,宜认真念佛。俾吾亲之灵,得其实益。未往生,则祈得往生。已往生,则增高品位。切勿随顺劣俗,以丧事作戏事,瞎铺排,胡张罗,得罪于亲于天。

然而为人之子的心,总是祈愿父亲常在世间。而世间相,本来是生灭不停,岂能常存。如今既然去了,不宜过分悲哀,应该认真念佛。使得自己父亲之灵,得到真实利益。没有往生,则祈祷他得以往生。已经往生,则增高品位。千万不要随顺坏的风俗,将丧事当作儿戏,瞎铺排,胡张罗,得罪父亲、上天。

汝父于未终前洁净,终后仍洁净,此实身心清净之表示。有业力者,此时不但不能洁净,尚有自食其粪者,乃表示堕落之相。

你父亲在未终之前洁净,命终之后仍然洁净,这实在是身心清净的表示。有业力的人,此时不但不能洁净,还有自己吃自己粪便的,这是表示堕落之相。

人生一切事都可伪为,惟临死及死后所现之相,均不能伪为。人于临死,颜容即变。况死后二日,更加和悦,且带笑容,此系表示往生之相。又死经数日,全身已冷,额犹带温,此亦表示往生之相。以凡夫死时,热从下至上。于顶门后灭者,必归圣道了生脱死也。

人生的一切事情,都可以作假,惟独临死以及死后所现之相,都不能作假。一个人在临死时,面貌容颜就开始变化。何况死后的第二天,面容更加和乐喜悦,而且面带笑容,这是表示往生之相。又死后,经过几天,全身已经冰冷,额头还带温热,这也是表示往生之相。因为凡夫死的时候,热气从下向上。到顶门后灭的,必定归于圣道,了生脱死。

汝不详知,按去后面色,及去时大家助念,成就净心,必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也。汝父如是,汝母亦应如是。人子能如是助父母之道,俾得超凡入圣,了生脱死,则世间所有之孝皆不能及。

你虽然知道的不具体,可是按照你父亲去后的面貌气色,以及去时大家助念,成就净心,必定得蒙佛接引,往生西方。你父亲是如此,你母亲也应该如此。为人之子能够如此帮助父母之道,使得父母得以超凡入圣,了生脱死,那么世间的所有孝行,都比不上。

然吾身乃吾父母之遗体,持父母之遗体,敢不战兢惕厉,以期无忝所生乎。是以必须要敦笃伦常,恪尽己分,闲邪存诚,克己复礼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戒杀护生,敬惜字谷。

然而我们这个身体是我们父母的遗体,禀持父母的遗体,哪敢不战战兢兢,警惕戒惧,以免生养我们的父母蒙羞。所以必须要敦笃伦常,恪尽己分,闲邪存诚(防止邪念、心怀诚敬),克己复礼(克制私欲、言行合礼)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戒杀护生,敬惜字纸五谷。

能如是者,可谓善人,可谓孝子,可谓尊亲。再能依净土法门,信愿念佛,求生西方。则生入圣贤之域,没归极乐之邦矣。何幸如之。

能够如此的话,可以说是善人,可以说是孝子,可以说是尊亲。再能够依照净土法门,信愿念佛,求生西方。则在生时达到圣贤的地位,临终往生极乐莲邦。这是何等的庆幸啊!

又现今世道人心,坏至已极。天灾人祸,不时降作。祸患之来,莫能预料。避无可避,防不胜防。

又者,如今的世道人心,坏到了极点。天灾人祸,不时发生。祸患来的时候,不能预料。无处可避,防不胜防。

若能依文钞,嘉言录所说,至诚念佛及观世音,必能于冥冥之中,得蒙加被。或转有为无,或转重为轻,决不至与不念佛人同一受殃也。

如果能够依照《文钞》、《嘉言录》中所说,至诚念佛以及观世音菩萨,必定能够在冥冥之中,得蒙佛菩萨加被。或者转有灾为无灾,或者转重祸为轻祸,决定不至于与不念佛的人遭受同样的灾殃。

现今之世,非数十年前之世。欲世道人心转回,欲家庭儿女贤善,若不认真提倡因果报应,及家庭教育(即父慈子孝等做人道理),则绝无希望矣。

当今之世,不是几十年前的世道。想要世道人心回转,想要家庭儿女贤善,如果不认真提倡因果报应,以及家庭教育(就是父慈、子孝等做人的道理),那么就绝对没有希望了。

家庭教育,尤须注重因果报应,二法相为辅翼,互为经纬,方有实益。且勿谓汝一出家人,何汲汲然以此诸事为人说乎。以今之世,废经废孝,废伦免耻等各学说,蛊惑人心者,相继而兴。

家庭教育,尤其必须注重因果报应,这二个法互相作为辅助,互相作为经纬,才有真实利益。千万不要说你一个出家人,为何急切将这些事对人讲说。因为现今的世道,废儒经、废孝道,废伦理、免羞耻等各种学说,蛊惑人心的人,相继兴起。

子女从幼,若不以因果报应,及做人之道,熟与讲谈,则后来欲不随邪说所转者,甚难甚难。天下不治,匹夫有责。谓其善教儿女,俾成贤善。以之风于一乡一邑,以及天下之谓也。

子女从幼小的时候,如果不以因果报应,以及做人的道理,多多对他讲谈,那么后来想不随邪说所转,很难很难。天下得不到治理,普通百姓都有责任。就是指普通百姓,要好好教育儿女,使他们成贤成善。以此风行于一个乡村,一个县邑,以及天下的意思。

吾常谓教子为治平之本,而教女为尤关切要。以女有相夫教子之权,女若贤善,则其婿与儿女皆贤善矣。故又曰,治家平天下之权,女人家操得一大半,乃真语实语。欲家门兴盛,子孙贤善,当以吾言为圭臬,则所求皆得矣。

我常常说:教育好孩子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,而教育好女儿尤其关系紧要。因为女子有相夫教子的权力,女子如果贤善,那么她的夫婿与儿女就都贤善了。所以又说:治家平天下的权力,女人家掌握一大半,这是真话实话。想要家门兴盛,子孙贤善,应当以我的话作为准则,那么就所求皆得了。

又提倡因果报应,莫善于教人受持太上感应篇,文昌阴骘文。以善恶类书,一目了然,易于获益。

又者,提倡因果报应,没有比教人受持《太上感应篇》、《文昌阴骘文》更好的了。因为这类行善得福,做恶招祸的书,一目了然,容易在其中获得利益。

彭定求[1]从小日诵此二书,至中状元作尚书时,犹日日诵之。且得暇恭书送人,题为元宰必读书。跋曰,非谓读此可以作状元宰相,而状元宰相决不可不读此书。可知此书之要矣。

彭定求从小每天读诵这二本书,到了中状元,作尚书的时候,还天天读诵。而且有空的时候,恭敬书写送给他人,题为《元宰必读书》。跋文中说:不是说读了这两本书,就可以作状元宰相,而是状元宰相这些人,绝对不可不读这两本书。可知这两本书的重要了。

光于朝暮课诵回向时,称汝父法名,为回向一七,以尽师弟之谊。余祈熟看文钞,嘉言录,此不具书。(十二月十三日灯下)

我在朝暮课诵回向的时候,称你父亲的法名,为他回向一个七日,以尽师父弟子的情谊。其余请熟看《文钞》、《嘉言录》,此处不再多说。(十二月十三日于灯下)

 

< 学习笔记 >

[1]彭定求:清朝状元。师从(清)理学家汤斌。辞官后,一心研习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,并拜苏州道士施道渊为师。著有《阳明释毁录》、《儒门法语》、《南畇文集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