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懂

印光法师文钞

复郭汉儒居士书二

提倡佛学,当以敦伦尽分,闲邪存诚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为本。能如此,则于世出世法均不悖。否则尚是名教罪人,何堪学佛,以望了生脱死乎。

提倡弘扬佛学,应当以敦伦尽分(敦笃伦常、恪尽己分),闲邪存诚(防止邪念、心怀诚敬)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为根本。能够如此,那么对于世间法、出世间法都不会违悖。否则,仍是名教罪人,哪能学佛,以期了生脱死呢?

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此佛戒经中之略戒,文昌阴骘文引用之,人唯知阴骘文有此语,不知其来也远。

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这是释迦牟尼佛戒经中的略戒,《文昌帝君阴骘文》引用了这二句话,一般人只知道《阴骘文》中有这二句话,却不知这二句的来历很久远。

末世学佛所宜注重者,在知因果与修净土。以知因果,则不敢自欺欺人,作伤天害理损人利己之事。修净土,则虽是具缚凡夫,便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。

末法时代学佛所应该注重的地方,在知道因果与修习净土。因为知道因果,就不敢自欺欺人,作伤天害理、损人利己的事;修习净土,那么虽然是具缚凡夫,也可以仗佛慈力往生西方。

诸余法门,皆须烦恼断尽(三界内见思二惑),方可了生脱死。否则纵令大彻大悟,有大智慧,大辩才,晓得过去未来,要去就去,要来就来,尚不能了。况具足烦恼者乎。

其他一切法门,都必须断尽烦恼惑业(三界内的见思二惑),方才可以了生脱死。否则,即使是大彻大悟,有大智慧、大辩才,晓得过去未来,要去就去、要来就来,仍然不能了生死。何况是具足烦恼的人呢?

讲净土,要将净土为佛法中之特别法门,下凡与上圣共修之道,末世众生不修此法,则但种未来之善根,绝难现生出轮回等道理详说。

讲净土,要将净土是佛法中的特别法门,下劣凡夫与上等圣人共修之道,末法时代的众生如果不修习这个法门,就只能种下未来的善根,绝对很难现生出离生死轮回等道理详细讲说。

地藏经,说因果颇显豁,其注解,唯科注可看。扬州藏经院刻有地藏开蒙,不可看。以原本不甚好,又经一不通之人修之,愈加不好。十余年前有人以此经注送光者,光令其持去,以光不敢转送故。

《地藏经》,宣说因果事理很显著明白,这部经的注解,只有《地藏经科注》可以看。扬州藏经院刻有《地藏开蒙》,不可以看。因为原本不是很好,又经过一个不通的人修改,更加不好。十多年前,有人拿这部经注送给我,我让他拿回去,因为我不敢转送他人的缘故。

今将光所存之科注寄来,其注颇详明。以不足包,因将一弟子送光之孝经注附之。此人博闻而好名,故其注以广为事。然藉作参考,亦非无益。

现今将我保存的《地藏经科注》寄来,这部注解很详细明了。因为不足一个包裹,因此将一位弟子送给我的《孝经注》附寄给你。这个人博学多闻而好名,所以他的注解以广博为事务。然而藉以作为参考,也并非没有利益。

又附净土五经二本,若详知光之前后二序一跋,则提倡佛学,当不至舍仗佛力之法门,宗仗自力之法门矣。又寄无量寿经颂一包,此颂虽未能将经义彻显,然亦可以为初机者,作一助缘。

另外再附寄《净土五经》二本,如果详知我在这本书前后的二篇序文、一篇跋文,那么提倡佛学,应当不至于舍弃仗佛力的法门,而去主张依仗自力的法门了。还有再寄《无量寿经颂》一包,此颂文虽然没能将经义彻底显发,然而也可以为初学人,作一个助缘。

隋道绰禅师一生专弘净土,讲净土三经近二百遍,可知一年之中当讲四五遍,不以繁重为忌,唯期人各悉知。今人则必不肯如是重重屡讲也。

隋朝的道绰禅师一生专门弘扬净土,讲净土三经将近二百遍,可知他在一年之中应当宣讲四五遍,不怕讲经繁重,只是期望人人都能知道。现今的人则必定不肯这样重复多次地宣讲。

古人以利人为本。今人以求名为本。若专讲净土,人或见轻。所以不肯专精致力于一法也。(六月初五)

古人以利益他人为根本。今人以求取名誉为根本。如果专讲净土,或许会遭他人的轻视。所以不肯专精致力于一个法门。(六月初五日)

 

< 学习笔记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