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懂

印光法师文钞

复陈士牧居士书八

汝母可谓宿有善根,得遇汝全家为之念佛。依汝所说近终临终逝后诸相,倘真实不虚,决定可以往生。若粉饰其词,则无益于亲,反有大过。

你母亲可说是宿世有善根,得以遇到你全家为她念佛。依照你所说,接近命终、临终时、逝世后的诸多善相,倘若是真实不虚,决定可以往生。如果粉饰夸大其词,则无益于母亲,反而有大罪过。

但当节哀念佛,并令家人通通念佛。虽曰为荐亲而念,实则较专为己念者,功德更大多多也。以此为说,彼等悉可发其孝思。光当于朝暮课诵时,为汝母回向七日,以尽友谊。

只要节哀念佛,并令全家人通通念佛。虽然说是为超荐母亲而念佛,实际上比起专为自己念佛,功德更大了许多啊!将这些道理对他们说,他们全都能够发起孝亲之思。我会在早晚课诵时,为你母亲回向七天,以尽友谊。

今人多好名作传作记,此皆虚华。但竭力修持,俾亲未往生则立即往生。已往生则高增品位。方为人子尽心于亲之要务。余皆世俗耳目中之热闹而已。

现今的人大多好名,作传作记,这些都虚华不实。你只要竭力修持,使得母亲没有往生,则立即往生。已经往生,则高增品位。才是为人之子,为母亲尽心的要务。其余都是世俗耳目中的热闹事而已。

汝父年高,急宜力劝勤修,免致落汝母后。人生事事可让人,唯此事不可让人。故孔子曰,当仁不让于师。

你父亲年事已高,应该赶紧极力劝他勤修净业,免得落在你母亲后面。人生事事都可让人,唯有这件事不可让人。所以孔子说:修仁进德,即使面对老师,也不能谦让居后。

所言黄纸书梵咒,何可无利益。然其利益之本,在于诚心。心果诚,则利益便大。若漫同儿戏则利益便轻微。语云,人心果诚,金石为开。况佛菩萨岂得无感格乎。

你所说的:用黄纸写梵文咒语,怎会没有利益?然而其利益的根本,在于诚心。心如果真诚,利益就大。如果漫不经心如同小儿游戏,利益就轻微了。俗话说:人心果诚,金石为开。何况佛菩萨,岂能没感应呢?

终七请僧念经,亦当改作念佛。若有清净僧则可。若但吃荤酒僧,则可省此钱,作周急用。但家属念佛即已,何必效世俗套以行乎。

七七结束的时候,请僧人念经,也应当改作念佛。如果有戒律清净的僧人,(请其念经)是可以的,如果只有吃荤酒的僧人,就应该省下这笔钱,作周济急难来用。只要家属念佛就可以了,何必效仿世俗老套来做呢?

普陀之来,亦不必定,顺便则来,否则勿来。光之面,见之了无所益。固不若专心依文钞而行为善也。

普陀山,也不必一定要来,顺便的话可以来,否则就不要来。我的面,见了没什么利益。还不如专心依《文钞》而行,那样会更好。

现今世道人心,坏至其极,无可挽回,唯有极力提倡因果报应,及家庭教育,而为转之之机。

现今的世道人心,坏到了极点,无可挽回,只有极力提倡因果报应,以及家庭教育,来作为扭转世道的契机。

家庭教育,亦须注重因果报应,而教女须更加吃紧。以世少贤人,由于世少贤母。使子女小时,受贤母之教,熏陶成性,则后来必能相夫成德,教子女悉为贤人。

家庭教育,也必须注重因果报应,且教导女儿须更要抓紧。因为世间少有贤人,是由于世间少有贤母。假使子女在小的时候,受到贤母的教导,熏陶成为习性,那么将来必定能够辅助丈夫成就品德,教导子女全都成为贤人。

女人以相夫教子为天职,其责任,比男子为重为大。世人不知在此处讲究,妄欲女人作男子政治之事。其不知事务,一至此极。以故世乱日甚,而贤人日稀也。(民十五年九月九日)

女人以相夫教子为天职,这个责任,比男子更为重大。世间人不知道在这个地方讲究,妄想让女人来作男子的政治事务。这样不懂事务,到了如此地步。所以世间一天比一天混乱,而贤德之人一天比一天稀少啊!(民国十五年<1926>九月九日)

 

< 学习笔记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