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懂

印光法师文钞

复叶聘臣居士书

佛念众生,比众生念佛,当切百千万倍。若肯依佛言教,念佛求生西方,决不至仍留娑婆,何特于光乎哉。

佛念众生,比众生念佛,当迫切百千万倍。如果肯依照佛的言教,念佛求生西方,决定不至于仍然留在娑婆世界,哪里只是我呢?

所言寂照不二,真俗圆融之义,下文极为发挥显示,何不体认以求了解乎。今先将此四字之义说明,则自势如破竹,一了俱了矣。

(《重刻安士全书序一》中)所说的“寂照不二,真俗圆融”的义理,在下文中极为发挥显示,为什么不体认以求了解呢?现今先将“寂照真俗”这四个字的意义说明,就自然会势如破竹,一明白就全都明白了。

上说吾心本具之道,与吾心固有之法,原是寂照不二,真俗圆融。何名为寂,即吾不生不灭之心体。有生灭便不名寂。何名为照,即吾了了常知之心相。不了了常知,便不名照。

上文说,“吾心本具之道”与“吾心固有之法”,原是“寂照不二,真俗圆融”。什么是寂?就是我们不生不灭的心体。有生灭就不名为寂。什么是照?就是我们了了常知的心相。不能了了常知,就不名为照。

何名为真,即常寂常照之心体,原是真空无相,一法不立。何名为俗,俗即假义,谓虽则一法不立,而复万法俱备,万德圆彰(万法万德即事相也,事故名俗)。

什么是真?就是常寂常照的心体,原本是真空无相,一法不立。什么是俗?俗就是假的意思,虽然说一法不立,而又万法俱备,万德圆彰(万法万德就是事相,因为是事相,所以名为俗)。

寂即是体。照即是体之相状与力用耳。此体相用三,原是一法。具此三义,故曰寂照不二。

寂就是心体。照就是心体的相状与力用。这体、相、用三者,原本是一法。具有这三义,所以说“寂照不二”。

真即是理性。俗即是事修。此理性本具事修之道。此事修方显理性之德(所谓全性起修,全修在性也)。故曰真俗圆融也。

真就是理性。俗就是事修。这个理性本来具足事修之道。由此事修方才开显理性之德(所谓由全体性德起修,全部修德在于彰显性德)。所以说“真俗圆融”。

下去离念离情,不生不灭,谓此寂照真俗之体相理事,均皆离念离情,不生不灭也。详观下喻,并所断之数句,自可了然于心矣。

下面说的“离念离情,不生不灭”,是说这个“寂照真俗”的心体、心相,理性、事修,都是离念离情,不生不灭的。详看下面的譬喻(明镜、太虚),以及所判定的几句话,心中自然可以明了了。

如仍不了,则是宿欠修习。但至诚恳切持佛名号,待业障一消,则明如观火,必有相视而笑之一日也。

如果仍然不明白,就是宿世欠缺修习。只要至诚恳切持佛名号,等到业障一消除,就会明如观火,必有相视而笑的一天啊!

此鹦鹉,由遇阿难,为说四谛法,生欢喜,并平常见僧欢喜,预报家人之功德。即得七返生六欲天,然后生人中,证阿罗汉。是知了生死之难。

这只鹦鹉,由于遇到阿难尊者,为它宣说四谛法,生欢喜心,以及平常见到僧人就欢喜,预报家人的功德。即得七次往返生到六欲天,然后生到人中,证得阿罗汉果。所以须知了生死之难。

七返六欲天,其为年月莫能算也(人间五十年,四王一昼夜,上皆加一倍,忉利一百,夜摩二百,兜率四百,化乐八百,他化一千六百。又寿长亦加倍,四王五百岁,忉利一千岁,以上各加倍)。此系小乘法,任运自力了生死者。

七次往返生到六欲天,经过的年月无法计算(人间五十年,是四天王的一昼夜,向上都是增加一倍。忉利天一昼夜,人间一百年;夜摩天一昼夜,人间二百年;兜率天一昼夜,人间四百年;化乐天一昼夜,人间八百年;他化天一昼夜,人间一千六百年。另外,寿长也加倍,四天王天寿长五百岁,忉利天寿长一千岁,以上各各加倍增寿)。这是小乘法,任运自力了生死的情形。

若生信发愿,念佛求生西方,则无有不于现生即生西方者。生西方,则生死已了矣。当发恳切心。此念佛法门,实为佛大慈悲,普度一切无力了生死之众生,而令其即生速了之无上要道也。

如果生信发愿,念佛求生西方,就没有不在这一生往生西方的。生到西方,就已经了生死了。应当发起恳切心。这个念佛法门,实在是佛陀大慈悲,普度一切没有能力了生死的众生,而令他们当生快速了生死的无上要道啊!

四谛者,苦集灭道是。此四法,皆是审实不虚,故名为谛。谛即审实之义故。又有以理为谛者,谓其真实不虚之理也。

四谛,就是苦、集、灭、道。这四法,都是真实不虚的,所以名为谛。谛就是真实的意思。又有人把理作为谛,认为谛是真实不虚的理。

苦,即指吾人所得之色身,并所住之国土,无不是苦。集者,聚集也,谓由不了真空,于诸境界起贪瞋痴也。灭者,灭除烦恼,得证不生不灭之理性也。道者,能通之义,谓修戒定慧道,即可断贪瞋痴之集,证不生不灭之理性。以出离此苦世界,与脱离此苦报身也。

苦,就是指我们所感得的色身,以及所居住的国土,无不是苦;集,聚集的意思,就是由于不明白真空之理,对于诸多境界生起贪瞋痴;灭,灭除烦恼,证得不生不灭的理性;道,能通的意思,就是修习戒定慧之道,就可以断除贪瞋痴之集,证得不生不灭的理性。来出离这个苦世界,以及脱离这个苦报身。

此四,皆先果后因以说。集是苦因,苦是集果。道是灭因,灭是道果。作此说者,令其知苦断集。慕灭修道也。

这四谛,都是先说果,后说因。集是苦的因,苦是集的果。道是灭的因,灭是道的果。这样先说果,后说因,是令我们知苦断集,慕灭修道。

真达和尚欲印西方公据,彼自己另编辑,不甚用原文。凡文钞中三皈五戒十善等皆录之。又令光将三转四谛法轮,略释其义[1],有近二千字。又有临终三大要,亦二千多字。不久当排印施送,待出时,观之即可了然。现排增修历史感应统纪,南京又刻木板,排者年内可出书,刻者须明年年底。又将排净土十要原本。

真达和尚想要印《西方公据》,他自己另外编辑,没有用很多原文。凡是《文钞》中有关三皈、五戒、十善等内容都收录了进去。又令我将三转四谛法轮,大略解释它的意义,有近二千字。还有《临终三大要》,也有二千多字。不久当会排印施送,等到印出时,看了就能明白。现在排印《增修历史感应统纪》,南京又刻了木板。(铅版)排印的,年内可以出书。木刻的,必须等到明年年底(才能出书)。另外,将要排印《净土十要》的原本。

此诸事虽有人料理,然亦不能不经目,及与商酌,故甚忙迫。(十月初二日)

这些事虽然有人料理,然而也不能不过目,以及与其商议斟酌,所以很忙碌。(十月初二日)

 

< 学习笔记 >

[1]将三转四谛法轮,略释其义:即《三转四谛法轮略释》。收录于文钞<三编补>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