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懂

印光法师文钞

敬书华严大经以尽孝思序

大方广佛华严经者,乃如来初成正觉,称法界性,与一切破无明证法性之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说如来自己所证,及一切众生性本自具之菩提觉道也。以故华严一经,王于三藏。而一切诸经,皆从此经流出。彼凡夫二乘,虽同在菩提场中,毕竟不见不闻,以非彼境界故也。

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是如来初成正觉,称法界性,对一切破无明、证法性的四十一个阶位的法身大士,宣说如来自己所证,以及一切众生,佛性本自具足的菩提觉道。所以这部《华严经》,是三藏经王。而一切诸经,都是从这部经典中流出。那些凡夫、二乘圣者,虽然同在如来的菩提道场中,却完全看不见、听不到,因为这不是他们的境界的缘故。

虽则凡夫二乘不见不闻,实为普度人天六道众生之根本法轮。何以故,一切法门,皆仗自力断惑证真,方了生死。念佛法门,但具信愿,持佛名号,即可仗佛慈力,带业往生。断惑证真,末世众生,颇不易到。舍此念佛一门,则芸芸众生,出苦无期矣。

虽然凡夫、二乘圣者看不见、听不到如来宣讲《华严经》,而这部经,实在是如来普度人天六道众生的根本法轮。为什么呢?因为一切法门,都是依仗自力断惑证真,才能了生死。念佛法门,只要具足信愿,持佛名号,就可以仗佛慈力,带业往生。断惑证真,末法时代的众生,很不容易做到。舍弃这个念佛法门,那么芸芸众生,就出苦无期了。

此经于入法界品,善财以十信满心,受文殊教,遍参知识。最初于德云座下,即闻念佛法门。及至末后至普贤所,普贤以威神加被,俾善财所证,与普贤等,与诸佛等,是名等觉菩萨。

这部经在《入法界品》中,善财童子以十信满心位(十信位的最后阶段,再破一品无明,即进入初住位而成为法身大士),受文殊菩萨的教导,周遍参访善知识。最初在德云比丘的座下,就听到念佛法门。等到了最后,参访至普贤菩萨所,普贤菩萨以威神加被,使善财童子所证的境界,与普贤菩萨相等,与诸佛齐等,这名为等觉菩萨。

普贤乃为称赞如来胜妙功德,令生欣乐。随即令其发十大愿王,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以期圆满佛果。并劝华严海众一切法身大士。夫华藏海众,皆十住,十行,十回向,十地,等觉等诸大菩萨,尚须回向往生西方,方可以亲证即心本具之菩提觉道。况其下焉者乎。

普贤菩萨于是为他称赞如来胜妙功德,令他生起欣乐之心。随即令他发十大愿王,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以期圆满佛果。并以此劝导华严海众,一切法身大士。华藏海众菩萨,都是证得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觉位的诸大菩萨,还必须回向往生西方,才可以亲证即心本具的菩提觉道。何况在这之下的人呢?

而观经下品下生五逆十恶,临终地狱相现,有善知识教以念佛,或念十声,或止数声,亦可往生西方,得预末品。若非华严所说一生成佛之法,末后归宗,归于往生西方。彼世之禅教诸知识,能不以念佛法门为权小方便非究竟道乎。

而《观经》中的下品下生,犯了五逆十恶的罪人,临终地狱相现前,若有善知识教他念佛,或者念十声,或者只念数声,也可往生西方,得以预入最下一品。如果不是《华严经》所说一生成佛的法门,最后归宗,归结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那世间的禅宗、教下的诸位知识,能不将念佛法门认为是权巧、小乘、方便,不究竟的道路吗?

而一切众生,皆具如来智慧。但以妄想执著,不能证得。若离妄想,则一切智,无师智,即得现前。由闻此义故,一切凡夫,当不至高推圣境,自处凡愚也。

而一切众生,皆具如来智慧。只是因为妄想执著,不能证得。如果离开妄想,那么一切智,无师智,即得现前。由于听闻到这个义理的缘故,一切凡夫,应当就不至于认为圣境高不可攀而自己甘处凡夫愚昧的地位啊!

是知此经,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,上成佛道,下化众生,成始成终之究竟法门。无论何种根性,皆当依之修习。而其最切要者,唯在念佛一门。良由全性成修,故上上根不能逾其阃。全事即理,故下下根亦可臻其域。此经乃一大藏教之本源,一切法门之归宿也。

所以知道这部经,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,上成佛道,下化众生,成始成终的究竟法门。无论何种根性,都应当依照来修习。而其中最切要的,唯在念佛一门。实在是由于全体性德成为修德,所以上上根的圣者,不能超出念佛法门之外。全体事相就是理体,所以下下根的罪人,也可以到达净土的领域。这部经是一大藏教的本源,一切法门的归宿啊!

苏州尤养和居士,虽出富贵之家,绝无纨绔习气。而且笃信佛法,恪尽孝道。其母唯恐或为习俗所移,故于弥留之际,嘱其敬书华严,以期熏染成种,永为道本。兼以上报四恩,下资三有,其母可谓善用其慈者。彼遂于丧期中,日为缮写,以冀增高慈母之莲品,消除自己之恶业。设非宿有善根,何能如是也耶。

苏州尤养和居士,虽然出身于富贵之家,但绝对没有纨袴子弟的习气。而且深信佛法,恪尽孝道。他母亲唯恐他或许被习俗所转,所以在弥留之际,嘱咐他要恭敬书写《华严经》,以期望他熏染八识,成为种子,永为道本。同时以此上报四恩,下资三有,他的母亲可以说是,非常善于运用她的慈悲啊!他于是在母丧期间,每天抄写《华严经》,来希望增高慈母的莲品,消除自己的恶业。如果不是宿有善根,如何能够如此呢?

今则经已告竣,爰托方外友文涛大师,祈光发挥经义。以冀后之览者,咸生正信。窃以华严经义,虽用大海为墨,尽未来际,宣扬一句一字之义,尚不能尽。况光之肤浅无知,何能赞扬一二乎哉。然亦不宜孤彼来意。且就其纲要,与其利益,略书大意以遗之。倘能依之而修,则究竟成佛,尚可必得。况其他文义乎。(民国十七年戊辰六月朔旦)

现今,这部手写《华严经》已经完成,委托他的方外友人文涛大师,请我发挥经文之义。希望后来览阅这部经的人,全都生起正信。我认为《华严经》的义理,即使用大海为墨水,尽未来际,宣扬其中一句、一字的义理,尚且不能穷尽。何况我肤浅无知,如何能够赞扬其中的一二呢?然而也不应辜负他的来意。姑且就这部经的纲要,与这部经的利益,略微写出大意来回赠给他。倘若能够依照而修持,那么最终成佛,也一定能实现。何况其他的文字义理呢?(民国十七年戊辰<1928>六月初一)

 

< 学习笔记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