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懂

印光法师文钞

无锡佛教净业社第二期年刊序

世出世间一切法,均不出因果之外。有不信者,谓为渺茫无稽。则成舍善因善果,取恶因恶果矣。以信因果,则战兢惕厉,戒慎乎其所不睹,恐惧乎其所不闻,而聿修厥德。不信因果,则放僻邪侈,天命绝无畏惧,圣言敢于轻侮,而肆无忌惮。

世间、出世间一切法,均不超出因果之外。有不相信的人,认为因果渺茫没有根据。如此一来就会舍弃善因善果,而取恶因恶果了。因为相信因果,就会战战兢兢,谨惕戒惧,在别人眼睛看不到的地方,谨慎小心;在别人听不到的地方,警惕注意,从而修持继承先人的德业。不相信因果,就会肆意作恶,对于天命绝无畏惧,对于圣人所言敢于轻侮,因而肆无忌惮。

故书曰,作善降之百祥,作不善降之百殃。易曰,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。积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。家之兴衰,国之治乱,莫不因此而致。故孔子欲人明明德,而以格物为本。

所以《尚书》中说:“作善降之百祥,作不善降之百殃。”《周易》中说:“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。积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。”家族的兴衰,国家的治理与坏乱,全都是因为这些原因导致的。所以孔子想使人们“明明德”,并且以“格物”为根本。

物者何,即自心不合理之私欲也。格者何,如勇夫与贼战,必期私欲相率远遁也。自心之私欲既去,则本具之正知自显。是是非非,悉皆明了。意诚心正而身修矣。

“物”是什么呢?就是自心不合理的私欲。格是什么呢?如同勇夫与贼寇作战,必使私欲相继远远逃走。自心的私欲既然去除了,那么原本具足的正知自然就会显现。对于是是非非,全都洞察明了。就能意诚、心正而身修了。

然则格物一事,乃明明德之根本。既能格私欲之物,断无不合理之邪知谬见。由是而进修不已,欲不到圣贤地位,不可得也。惜世多不察,率以推极吾之知识,穷尽天下事物之理,为致知格物。是以枝末为根本,以根本为枝末,其失大矣。

然而“格物”这件事,是“明明德”的根本。既然能够格除私欲之物,就断然没有不合理的邪知谬见。由此而增进修习不止,想不达到圣贤的地位,也不可能啊!可惜世人大多不能觉察,全都以推究穷尽自己的知识,穷尽天下万事万物的道理,当作是“致知格物”的意思。这是将枝末当作根本,将根本当作枝末,这个过失太大了。

唯圣罔念作狂,唯狂克念作圣。最初一步,只在能格物与否耳。能格物则高登圣贤之域。不格物则或入禽兽之伦。学佛之人,修戒定慧,断贪瞋痴,亦致知格物之意。必须敦伦尽分,闲邪存诚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以笃修世善。又以阿弥陀佛万德洪名,日常称念。久而久之,与佛气分相合。自可生为圣贤之俦,没入如来封疆矣。

圣人亡失正念,就成为狂愚之人;狂愚之人克制邪念,就成为圣人。最初一步,只在能否格物(格除私欲)而已。能够格物,那么就高登圣贤的领域。不格物,就或许进入禽兽的行列。学佛的人,修习戒定慧,断除贪瞋痴,也是“致知格物”的意思。必须敦伦尽分(敦笃伦常、恪尽己分),闲邪存诚(防止邪念、心怀诚敬)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来真诚修习世间善法。再以“阿弥陀佛”的万德洪名,日常称念。久而久之,与佛的气分相合。自然能在生时成为圣贤之辈,逝去后进入如来净土了。

无锡袁丽庭,从前是一狂徒,由闻佛法,知因果报应,皆由自心之所感召。欲舍恶果,力修善因。幸己已知,愍他未悟。遂纠集同志,立一净业社。凡入社者,随己资格,敦行世善,以期不负为人之道。戒杀护生,吃素念佛,以期同生极乐之邦。

江苏无锡的袁丽庭,从前是一狂妄的人,由于听闻了佛法,知道因果报应,都是由自心所感召的。想要舍弃恶果,努力修习善因。庆幸自己已经知道因果的道理,怜悯他人还没有觉悟。于是集合有共同志向的人,建立了一个净业社。凡是入社的人,随自己的资质能力,勉力实行世间善法,以期不辜负为人之道。戒杀护生,吃素念佛,以期同生极乐莲邦。

今已三年多矣。以最近二年,社中所提倡之要义,社众所修持之行迹,及所得之利益,并所作之事业,所用之经费,一一备载,以为启建以来第二期之年刊。将欲排印,索序于余,因略叙因果格致之大意以示之。至于修持净业之所以,自有净土经论著述在,此不暇及。

到如今已经有三年多了。将最近两年,净业社中所提倡的纲要义旨,社众所修持的行为事迹,以及所得到的法益,所作的事业,所用的经费,一一详细记载,作为启建净业社以来第二期的年刊。将要排印,要我写篇序文,因此大略叙述因果、格物致知的大意来开示。至于修持净业的所以然,自有净土经论的著述在,此处不暇提及。

 

< 学习笔记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