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懂

印光法师文钞

复张智甲居士书

数日前接汝书,并益贵之书,因令寄赤城,紫光二念佛堂各一百廿五包经书,交赵俊峰与王信甫。昨日方与彼二人书,只一书,令二人同观之。益贵之书,附之于内,非图省费,为少转折耳。

几天前接到你的信,以及益贵的信,因此令人给赤城、紫光两处念佛堂,各寄了一百二十五包经书,交赵俊峰与王信甫。昨天才给他们二人写信,只写了一封,令他们二人同看。益贵的信,附在信封内,并非图省钱,而是为了减少转递而已。

三日前又接赵武坤(俊峰之弟)等三人之信,谓欲明春来苏,光于俊峰函中,详陈来苏之祸,令彼与大家说之,以免彼此同受其累,了无所益。

三天前,又接到赵武坤(赵俊峰的弟弟)等三人的信,说想明年春天来苏州,我在给赵俊峰的信中,详细陈述了来苏州的祸患,让他对大家说明,以免彼此同受拖累,而没有一点利益。

南来一次,百元不足为用,彼等办得到数十元者,恐不易易。若来,光将何以处。又况素不相识,只用乡族之名而来,一人已不好支应,人多则将何以处。即完全给彼盘费,在光则力不能支,在彼则空跑一回,尚花数十元。

来一趟南方,一百元都不够用,他们能凑得到几十元的数目,恐怕都不容易。如果来了,我将如何应付呢?又何况素不相识,只用乡族之名而来,一个人都已不好应付,这么多人又将如何应付呢?即使是完全给他们路费,对于我来说实属力不能及,对于他们来说则是空跑一趟,而且白花几十元。

世间无知识人,每每由穷而生此等希望,反成穷上加穷,彼此同受其损。祈居士发慈悲心,亦与俊峰,信甫信,劝一切人勿萌南来之念,但按所寄之嘉言录等书修持,即便能得真实利益。

世间没有知识的人,常常由于穷困而生出这等希望,反成穷上加穷,彼此同受损害。请居士发慈悲心,也给俊峰、信甫二人写信,劝一切人不要萌生到南方来的念头,只要按照所寄的《嘉言录》等书修持,马上就能得到真实利益。

居士若能详叙利害,彼无知者,当不至特来讨苦吃耳。况光明年当离苏远隐,我一身尚嫌多,无地可安,何况彼等素不相识之乡人族人,何能令彼均得满愿而归乎。此事关系甚大,若不设法极力阻止,则由此受累,或致死亡于外者多多矣。祈为发慈悲心,庶光与乡族,同沾实惠矣。

居士如果能够详叙其中的利害,他们那些无知的人,应当不至于特地来讨苦吃了。何况我明年当会离开苏州,到很远的地方隐居,我自己这一色身尚且嫌多,没有地方可以安顿,何况他们那些素不相识的乡人、族人,如何能够让他们都满愿而归呢?这件事关系很大,如果不想办法极力阻止,那么由此受到拖累,或许导致死亡在外的人会很多啊!请你发慈悲心,使我与乡人、族人,同沾真实惠利。

九华志出期不能定,大约在夏间,出当即为汝寄一包,何须预问其日期乎。此系工人作主之工作,非专为此事令彼立即按期交货之工作,彼所应事甚多,各各都为慢慢作之故也。

《九华山志》出书的日期不能确定,大约在夏天,出书后,马上就会为你寄一包,何须预先问出书的日期呢?这是工人作主的工作,并非专为这件事令他们立即按期交货的工作,他们所接的事情很多,各各都要慢慢来做的缘故。

又吾家立嗣,完全失宜。光已出家,何可立嗣。已令嗣吾大兄,兼祧(tiāo)[1]二兄。光系僧人,家堂[2]决不可立牌位。立则僧俗混滥,尊卑各失其宜矣。

另外,我们家立嗣,完全失当。(印祖大兄、二兄均无子嗣)我已经出家,怎么能(为我)立嗣。已经让人承继我大哥,同时承继我二哥。我是个僧人,家里祖堂中决不可以立(我的)牌位。立牌位的话,就成僧俗混滥,尊卑都失宜了。

 

< 学习笔记 >

[1]祧:承继为后嗣。

[2]家堂:本指安放祖先神位的屋宇,多借指祖先的神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