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懂

印光法师文钞

上堂法语(廿五)

拨动曹源一滴水 直下流通遍大千
若人稍取沾唇吻 五蕴空虚万德圆

拨动曹源一滴水 直下流通遍大千
若人稍取沾唇吻 五蕴空虚万德圆

若论个事,人各现成。具足圣智,了无凡情。只因迷妄,顿失本明。致令佛性,反作众生。诸人既欲返本还元,追踪先觉,须识曹溪法味,用续心宗。

如果说到这个事,每个人各自现成。具足佛性圣智,全无一点凡情。只因为迷惑妄想,顿时失去本有觉明。致令佛性圣智,反而作了愚昧众生。诸位既然想要返本还元,追随效法先觉,必须认识六祖曹溪法味,来延续明心见性的禅宗

昔有僧问法眼禅师[1],如何是曹源一滴水。法眼云,是曹源一滴水。其僧不会厥旨,如入暗室,不见自身。天台韶国师[2],适在其傍,一闻此语,如桶底脱[3]。法眼云,汝见个甚么道理,试道看。韶公云,是曹源一滴水。眼遂印可

过去有位僧人问法眼禅师:如何是曹源一滴水。法眼禅师说:是曹源一滴水。这位僧人不能领会其中的义旨,如同进入暗室,看不见自身。天台德韶国师,正好在旁边,一听到法眼禅师的这句,如同桶底脱落而开悟。法眼禅师说:你见到个什么道理,试着说说看。德韶国师说:是曹源一滴水。法眼禅师于是印可他开悟。

且道此僧韶公,同闻此语,因甚有悟不悟,试检点看。若检点得出,正好于生死热恼海中,布大慈云,澍大法雨,普润一切枯槁众生。若检点不出,且看检点不出的,是个甚么。(卓杖云)

暂且说说这位僧人与德韶国师,同样听到法眼禅师的话,因为什么,德韶国师开悟、僧人不开悟,试着检点看看。如果检点得出来,正好在生死热恼大海中,布大慈云,澍大法雨,普润一切枯槁众生。如果检点不出,暂且看看检点不出来的,是个什么?(锡杖叩地说)

高山流水调 子期[4]始知音

高山流水调 子期始知音

 

< 学习笔记 >

[1]法眼禅师:法眼文益,清凉文益。唐末五代。谥号“大法眼”。禅教法眼宗之开祖。晚年深受南唐烈祖李昪(biàn)敬重,先后在金陵(今江苏南京市)报恩禅院、清凉寺开堂接众,四方僧俗竞向归之。著有《宗门十规论》等。
法眼宗深受华严宗教义影响,并以之阐明禅宗的基本主张,提出“真如一心”即华严宗所谓的“总相”,视“心”(总相)为最高精神性本体,表现出“禅教兼重”的趋向。因此,法眼宗在所有佛家各宗派中,特别和儒家声气相投,得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大力褒扬。

[2]天台韶国师:天台德韶禅师。唐末五代。法眼宗第二祖。师承法眼文益。入天台山访智者大师遗迹,止住于天台山白沙寺,广开法门,接引群品。后被吴越末代国主钱弘俶(chù)迎请到杭州,尊为国师。国师重昌天台宗,相传为天台宗初祖智者大师之后身。弟子有永明延寿、长寿朋彦、大宁可弘等百余人。

[3]桶底脱:禅林用语。比喻达到大悟而丝毫无惑无疑之境地,犹如桶底脱落,桶中之物随而泄地,不再留有任何残物。

[4]子期:锺子期。春秋楚国。相传锺子期是一个戴斗笠、披蓑衣、背扁担、拿板斧的樵夫。偶遇伯牙(楚国人,任职晋国上大夫)在汉江边鼓琴,感叹说“巍巍乎若高山,洋洋乎若江河。”两人因此而成至交。锺子期死后,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,终生不再鼓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