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懂

印光法师文钞

上堂法语(四三)

向上一著离真妄 凡情本是如来
断除分别尽无余 即证毗卢刹尘相

向上一著离真妄 凡情本是如来
断除分别尽无余 即证毗卢刹尘相

向上一著,是何相状。非浊非清,非真非妄。四句圆离,百非安谤[1]。妙用难思,奇勋无量。空非空兮有非有,背莫背兮向莫向。心欲思而虑亡,口欲谈而辞丧。只因百姓日用而不知,故感诸佛称性而演畅。

向上一著,是什么相状?非浊非清,非真非妄。圆满远离四句,百非怎能毁谤。微妙之用难思,奇异功勋无量。空非空啊!有非有;背(反对)不能背啊!向(拥护)不能向。心想要思维而念虑消亡,口想要谈论而言辞丧失。只因为百姓日用而不知,所以感得诸佛称性而演畅。

欲得旨归,须亲宗匠。宜神会于拂竖拳扬,勿错过乎水流花放。触目皆是菩提,动念即成业障。直得一心不生,六根虚旷。身世俱殒兮究竟归元,人法双忘兮彻底了当。

想得到向上一著的要旨,必须亲近禅宗巨匠。对竖起拂尘、扬起拳头要心领神会,不要错过流水潺潺、花儿开放。眼睛所到之处都是菩提,念头一动就成为业障。直到一心不生,六根虚旷。身心世界全都消殒啊!究竟归元;人法双忘啊!彻底了当。

到此则海阔天空,云开月亮。涅槃生死同一如,烦恼菩提无二相。证常住之法身,息轮回之流浪。兹者既蒙敦请,当仁不让。一一和盘托出,各各普同供养。(卓杖云)咦。

到此则海阔天空,云开月亮。涅槃生死同一如,烦恼菩提无二相。证得常住法身,止息轮回的流浪。现今既然承蒙恳请,当仁不让。一一和盘托出,各各普同供养。(锡杖叩地说)咦。

勿效囫囵吞枣人 拈出滋味大家望

勿效囫囵吞枣人 拈出滋味大家望

 

< 学习笔记 >

[1]四句圆离,百非安谤:四句百非。乃为泯除众生有、无对待等迷执邪见而说明真空无相不可得之理时的常用语。三论宗与禅宗均常用此一用语或概念以接引学人。“四句”与“百非”均为基于一切判断与论议之立场而设立之假名概念,然佛教之究极宗旨乃在于超越此等假名概念而达于言亡虑绝之境界,故禅林盛传“离四句绝百非”之名言。
 四句,通常指“有”、“无”、“亦有亦无”、“非有非无”等,或指“肯定”、“否定”、“部分肯定部分否定”、“两者均否定”等,作为判断一般论议形式之四句。禅林中,多指临济四料简(临济宗创始人(唐)义玄所创的接引学人的四种方法):“有时夺人不夺境,有时夺境不夺人。有时人境两俱夺,有时人境俱不夺。”
 百非,百种否定。《大般涅槃经・卷二十一》载有如来之涅槃乃非有、非无、非有为、非无为、非有漏、非无漏,乃至非过去、非未来、非现在等种种之否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