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懂

印光法师文钞

上堂法语(六二)

惭愧为服忍辱衣 欲证法身勿暂离
万行由斯皆具足 速成无上佛菩提

惭愧为服忍辱衣 欲证法身勿暂离
万行由斯皆具足 速成无上佛菩提

信戒闻舍,慧及惭愧,名为七圣法财[1],洵属出尘要道。前五为财,后二为守财人。财无人守,随即亡失。以故惭愧二法,更为切要。惭则内自警惕,尊重己灵。愧则外师景行,仰慕诸圣。

信、戒、闻、舍、慧、惭、愧,名为七圣法财,实在是出尘的要道。前五法是财,后二法是守财人。财宝无人守护,就会亡失。所以惭愧二法,更为重要。惭:向内自我警惕,尊重己灵。愧:向外效法景仰随行,仰慕诸位圣贤。

蘧伯玉行年五十,而知四十九年之非。孔子以德不修,学不讲,闻义不能徙,不善不能改为忧[2]。颜子四勿,曾子三省,孟子谓人不可以无耻[3]。世间圣贤,莫不致力于此。

蘧伯玉在五十岁时,而知道四十九年的过非。孔子将品德不修养,学问不讲习,听到了义的道理,不能去做,缺点不能改正,作为自己的忧虑。颜回的四勿,曾子的三省,孟子说:人不能没有羞耻心。世间的圣贤,没有不致力于惭愧之道的。

遗教经云,惭耻之服,于诸庄严,最为第一。惭如铁钩,能制人非法,是故常当惭耻,无得暂替。若离惭耻,则失诸功德。

《佛遗教经》中说:“惭耻之服,于诸庄严,最为第一。惭如铁钩,能制人非法,是故常当惭耻,无得暂替。若离惭耻,则失诸功德。”

涅槃经云,世间有二种健儿,一者自不作罪,二者作已能悔。是知具足惭愧,则烦恼惑业,直下消除。功德智慧,速得圆满。契无作之戒体,证清净之法身。汝等若能常怀惭愧,严持净戒,则无边利益,当自证知。(卓杖云)

《涅槃经》说:“世间有二种健儿,一者自不作罪,二者作已能悔。”所以知道具足惭愧二法,那么烦恼惑业,当下消除。功德智慧,速得圆满。契入无作戒体,证得清净法身。你们如果能够常怀惭愧,严持净戒,那么无边利益,当自然证知。(锡杖叩地说)

仰副佛化证己灵 全凭惭愧作典型

仰慕顺应佛陀教化,证得自己的性灵 全凭惭愧二法作常规仪则

 

< 学习笔记 >

[1]七圣法财:亦作“七财”、“七德财”、“七法财”。成就佛道的七种圣法。即信、戒、惭、愧、闻、舍、慧,以其所持之法能资助成佛,故称为财。
 (1)信财,信受正法。(2)戒财,持戒律。(3)惭财,自惭而不造诸恶。(4)愧财,于不善法心生羞愧。(5)闻财,能闻正教。(6)舍财,舍离一切无染着。(7)定慧财,摄心不散,照了诸法。

[2]孔子以德不修,学不讲,闻义不能徙,不善不能改为忧:语出《论语・述而》:“子曰,德之不修,学之不讲,闻义不能徙,不善不能改,是吾忧也。”(品德不培养;学问不讲习;听到义在那里,却不能亲身赴之;有缺点不能改正,这些都是我的忧虑。”)

[3]人不可以无耻:语出《孟子・尽心上》:“人不可以无耻。无耻之耻,无耻矣。”(人不能没有羞耻心。把没有羞耻心当作羞耻,那就不会有耻辱了。)